阿济格:多尔衮同母三兄弟中打仗最猛,为何待遇最差,结局最惨?

丰丰谈历史 2024-08-04 10:04:34

经典电视剧《孝庄秘史》里,男主角多尔衮和弟弟多铎手足情深,自母亲被逼死之后就相依为命。

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多尔衮只有多铎一个同母的兄弟。

实际上,多尔衮还有一个同母的哥哥,叫做阿济格。由于他在关于多尔衮的电视剧里一直是小透明,很少有出场机会,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可是在历史上,他的存在感可不小。多尔衮去世之后,他更是闹出了极大的动静。

只是,他作为三兄弟中年纪最大、打仗最勇猛的一个,却也一直是待遇最差的。

甚至在三人都去世之后,他的子孙后代也是最惨的。

01、皇太极时代:打仗最苦,待遇最差

努尔哈赤47岁那年,他晚年最宠爱的福晋阿巴亥为他生下一个儿子。

努尔哈赤的上一个儿子都是8年前生的了。他没想到自己这把年纪了依然雄风不减,还能当上爹,大喜过望之下给这个孩子起名阿济格,在满语里是“小”“老疙瘩”的意思。

努尔哈赤显然认为,这个就是自己的小儿子了。

事实证明,他是自我设限了。7年后,阿巴亥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这次,努尔哈赤给儿子起名多尔衮,意思是一种叫獾的动物。可是一些文书表明,多尔衮这个读音似乎是音译有误的结果,努尔哈赤的所有儿子也没有以动物命名的,多尔衮这个名字在满语里的意思应是读音相近的“单弱小儿”。

看来努尔哈赤认为,多尔衮总该是自己最小的儿子了。

不得不说,努尔哈赤还是自我设限了。2年后,阿巴亥再生一子,就是多铎。这个名字在满语里,是“胎儿”“宝宝”的意思。

在生命的头几年,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心肝宝贝嫡出幼子,备受宠爱。

可是等两个同母弟弟先后出生,他的待遇就下滑了。

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之后,晚年自己亲领两黄旗共60个牛录。

牛录指的是满洲的一种组织形式,每个牛录有300人,打仗的时候需要每个牛录出人。简单刘硕就是,谁手里的牛录最多,谁的实力就越强,地位就越高。

努尔哈赤年纪大了之后,自知时日无多,就把自己亲领的60个牛录分为4个部分,给阿巴亥的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各15个牛录,自己只留了15个。

他又命令阿济格为正黄旗旗主,这意味着阿济格有了和那些年纪比较大的哥哥们叫板的实力。阿济格的同母弟弟多尔衮也入了正黄旗,多铎则留在努尔哈赤的镶黄旗。

乍看上去,努尔哈赤对这三兄弟还算公平。

可关键是,多铎是努尔哈赤的守灶幼子,也就说努尔哈赤去世之后,他剩下的15个牛录,以及镶黄旗旗主之位,都是多铎的。年仅13岁、比阿济格小9岁的多铎,就成为实力两倍于阿济格的大旗主。

更让阿济格郁闷的是,皇太极登基之后把他的正黄旗旗号换成镶白旗也就罢了,没过多久,连旗主之位都被多尔衮抢了。

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多铎13岁,多尔衮15岁,唯有阿济格22岁了,是三兄弟当中唯一成年且上过战场的。

虽然他手里的牛录数只是多铎的一半,好歹和多尔衮平齐,而且他作为旗主力压多尔衮。

可仅仅过了两年,阿济格就因为私自给多铎定亲,惹恼了皇太极。

表面上,这是因为当时后金规定,贝勒们不能私自定亲,阿济格是违反了这条规定所以被惩罚。可实际上,这是皇太极对阿济格的刻意打压。

当时后金的组织是比较松散的,皇太极作为大汗,甚至不能说一不二,而是和代善、莽古尔泰、阿敏这3个兄弟一起合称四大贝勒,一起接受朝贺,一起商议国事。

一心想集权的皇太极,便力捧资历尚浅的阿济格三兄弟,以对抗其他三大贝勒。

可这三兄弟当中,阿济格年纪又太大了点,比较难驯服,唯一不是旗主的多尔衮显然是更好的拉拢对象。

所以,皇太极在多铎的婚事上借题发挥,重罚了阿济格,把他的旗主之位给了多尔衮。

同时也可以挑拨他们三兄弟的关系,让他们没法拧成一团一起对付皇太极。

让阿济格郁闷的事还在后头。

在努尔哈赤的所有儿子里,阿济格是最勇猛、最能打仗的,老早就立下赫赫战功,战绩只比几个年纪比他大不少的哥哥逊色。

可是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的时候,制定了新的王爵制度,首封了一批亲王,亲王名单里没有阿济格的名字,却有他两个同母弟弟多尔衮和多铎的名字。

多尔衮也就罢了。他深得皇太极信任和器重,打了不少漂亮仗。可是年轻的多铎,无论是功劳还是苦劳都远不如阿济格,竟也在首封的亲王之列。

皇太极给多铎封亲王的理由是:考核功罪,虽无大功于国家,以父皇太祖之少子,封为和硕豫亲王。

摆明了就是要特殊照顾多铎这个幼弟。

阿济格却仅仅被封为武英郡王,不仅是三兄弟里唯一一个不是旗主的,也就三兄弟当中爵位最低的。

皇太极不是不知道阿济格的能力和功劳。他一称帝就命人入关劫掠明朝,新帝登基后的第一仗,意义非同一般,挑大梁的正是阿济格。

阿济格在三兄弟中待遇最差,原因无非是皇太极既要三兄弟帮他集权和打仗,又怕三兄弟太团结,所以用这种方式来挑拨三兄弟的关系。

02、多尔衮时代:两个弟弟力压哥哥

阿济格虽然能征善战,下了战场之后脑子却非常简单,性情十分粗暴,也不耐烦干预政务,可以说就是一个莽夫。

皇太极去世之后,阿济格虽然和多铎一起站出来支持多尔衮登基,可是事情的发展一不顺利,他就不耐烦地提前离开了。

他就连皇太极的葬礼都懒得参加,而是装病在家摆烂。

不过多尔衮虽然没有当上皇帝,却也成为两个辅政的王叔之一,手握大权。

他自然不会亏待了阿济格这个唯一的同母哥哥。

更别提,多尔衮虽然摄政,可是手上只有一个和阿济格共享的镶白旗,实力在几个旗主当中算弱的。他想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地位,也需要阿济格这个同母哥哥和多铎这个同母弟弟的支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多尔衮涉政一年之后,明朝灭亡。多尔衮孤注一掷,几乎是倾举国之力攻打山海关,阿济格和多铎便和他并肩作战。

多尔衮凭着入关并拿下北京的功劳,成为唯一的摄政王,另一个辅政的济尔哈朗则只是信义辅政叔王,矮了多尔衮一头。

阿济格也凭借战功,晋升为亲王,也就是和硕英亲王。

可让阿济格郁闷的事,依然接二连三。

多尔衮迁都北京之后,立志一统天下。他的面前有两个最大的障碍,一个是依然占据南方半壁江山的南明小朝廷,另一个是夺取北京逼死崇祯的李自成。

多尔衮派同母兄阿济格和同母弟多铎各率领一路大军,分别攻打李自成和南明。

所以选中这两人,一来多尔衮最信任他们,二来让他们立功立威有助于巩固多尔衮的地位。

阿济格被分配到的对手是李自成。

清朝和明朝是老对手了,最精锐的明军都打不过清军,更别提南明的小朝廷。可李自成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对手,且灭亡了明朝,无疑是个硬骨头。

阿济格分配到的对手,是李自成。

这下他不高兴了,怎么最难的对手都要他上呢?

或许是觉得手上实力不够,或许是心怀不满,他在率领大军出发之后,没有驯兽命令去李自成的根据地陕西,而是绕道去了蒙古要马。

后来多铎的大军因为李自成的反击而转头对付李自成,在潼关和李自成展开决战,又攻陷了陕西之后,多尔衮还在急得写信大骂阿济格,问阿济格干什么去了,多铎干的一切本该是他的任务啊。

阿济格姗姗来迟,在西安和多铎汇合之后,多铎继续南下攻打明朝,而阿济格则负责追击逃跑的李自成。

这下阿济格或许是知耻而后勇,一路紧追不舍,13战13胜,最终让李自成在高压之下做出亲自出去探路的昏头举动,被当地人打死。

按理说,这是一大功劳。

可阿济格又犯浑了。

他在此前一次对阵李自成的战役之中,就觉得自己应该打死了李自成,在还没见到尸体的情况下报告说李自成被杀,接着不等班师的命令传来,他就自顾自地率军回北京了。

这一路上,阿济格还仗着自己是多尔衮的亲哥哥,表现得及其狂妄,不仅越制在午门张盖,还不屑地把顺治皇帝称为“孺子”。

他一回到京城,忍无可忍的多尔衮非但不对他论功行赏,反而列数他的罪状,把他由亲王降为郡王。虽然不久之后阿济格又恢复了亲王爵位,可这实实在在地打击了他。

而阿济格的弟弟多铎,则是风光无限,在征战一年归来之后,晋升为和硕德豫亲王,后来又被多尔衮提为辅政叔德豫亲王,成为当时清朝仅次于多尔衮的二号人物。

顺治六年,多铎因天花去世。

阿济格左右一打量,发现同母的兄弟三人,只有他没有过过辅政的瘾了。而且努尔哈赤的儿子里,除了一个不被重视也没封王的庶子之外也只剩下他和多尔衮尚在人世了。

阿济格就派人去对多尔衮列举了一堆多铎打仗的失误,说该轮到自己当辅政叔王了。

当时多尔衮正沉浸在失去弟弟的悲伤之中,看到阿济格居然这么数落弟弟,简直气炸了,让使者回去大骂了阿济格一通。

阿济格郁闷之下,又提出说他要扩建王府。

根据后来多尔衮被清算的时候提到的罪名来看,多尔衮和多铎的王府都极尽奢华,甚至到了“糜费帑金数百万,以致兵饷空虚,给与他物抵充”的程度。可这兄弟两享受,却没带上阿济格。

这次阿济格请求扩建王府,多尔衮非但不允许,还叫来诸王和大臣,列数阿济格的罪状,说本该削了阿济格的亲王之位,只是看在这些是阿济格自己提出而不是被告发的份上,就不多加追究了。

但是多尔衮也特地叮嘱亲信以及多铎的儿子,以后不要和阿济格往来。

可以说,在多尔衮掌权时期,阿济格过得不算舒服。他虽然有亲王的爵位风光无限,多尔衮对她也还算体面,但多尔衮却不允许他染指权力。反而不断地打压他。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来,阿济格本人的政治情商实在堪忧。

他在战场上是一员猛将,可离开了战场就不带脑子了,言行举止十分粗鲁,性情也十分暴躁,也曾多次表示他对朝政之事没什么兴趣。

让他辅政,多尔衮实在是不放心。

二来,古代很讲究长幼有序,而阿济格是多尔衮的亲哥哥。

虽然多尔衮是摄政王,是旗主,地位高于阿济格这个普通亲王,但是论起家庭关系来,阿济格是哥哥,地位比多尔衮高。

我们可以看皇太极和代善的例子。代善作为皇太极的二哥,在宗室里一直地位崇高,无论皇太极能继位还是顺治能登基,他都起了极大作用。皇太极也一直很尊敬他,在称帝之前还曾以大汗的身份和他互相三跪九叩。

阿济格若是声望上升,乃至一同辅政,多尔衮就难免会尴尬,会压不住自己这个哥哥。

所以多尔衮一直力捧弟弟多铎,却打压哥哥阿济格。

03、结局如何

顺治七年,多尔衮坠马后去世。

临终前,多尔衮把阿济格单独召到大帐当中,无人知道他们密谈了什么。有人觉得可能是多尔衮示意阿济格在他死后夺权,有人觉得多尔衮是示意阿济格对顺治皇帝退让,也有人说多尔衮是在给阿济格设套,想除掉阿济格这个不稳定因素。

根据清实录记载,阿济格从多尔衮的大帐出来之后,立刻派人去接了个美人回来,在多尔衮去世当天把美人纳为妾。多尔衮咽气之后,诸王和大臣们5次去多尔衮帐中哭丧,阿济格却不愿意现身。

阿济格还和多尔衮手下的两白旗大臣产生了冲突。阿济格要求两白旗大臣支持他接替摄政王之位,大臣们却觉得多尔衮已经死了,他们没什么指望了,不如“抱摄政王幼子,依皇上为生”。

值得一提的是,多尔衮是没有亲生儿子的,这里说的摄政王幼子,是多尔衮过继的多铎之子。阿济格对多尔衮抱养多铎的儿子而不抱养自己的儿子,也是怨气冲天,毕竟如果多尔衮夺位成功的话,皇位可是要传给这给孩子的啊。

阿济格没有得到两白旗大臣的支持,便叫来自己的儿子劳亲,决定大干一场。

多尔衮的灵柩运回北京的时候,顺治皇帝亲自出城迎接。

阿济格则让自己的儿子劳亲率军来和自己汇合,准备回京之后发起兵变。

可是多尔衮身边的大学士刚林觉察到阿济格的计划,日行700里疾驰回京告发了这件事。

顺治皇帝和曾在多铎之前担任辅政叔王的济尔哈朗立刻做好了应对准备,一边关闭京城九门,一边在阿济格回京的路上沿途设防。

阿济格护送多尔衮灵柩回京的时候身上带刀,表现倨傲。济尔哈朗却趁着阿济格以为胜券在握,派兵将阿济格逮捕。

一开始济尔哈朗等人还不打算杀他,只是削了他和他儿子劳亲的王爵,把他囚禁起来,还派了300个仆妇去照顾他。

若是阿济格就此安分,还是可以做没有自由的富家翁的。

可随着多尔衮之死,他的对手纷纷站出来告发他,顺治对多尔衮进行了大清算。

阿济格在囚禁当中也不安分,在监房里又是想要挖地道出去,又是声称要放火烧监房,又是说想杀了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在不耐烦之下,派人赐死了他和他的儿子劳亲。其他没有明确参与谋逆的儿子,也被剥夺宗室爵位,送入各王府抚养。

100多年后,顺治的重孙子乾隆阅读清实录的时候,读到多尔衮的事迹,觉得多尔衮有大功于清朝,堪称清朝一统天下的第一功臣,理应恢复名誉。

于是乾隆下令恢复多尔衮的睿亲王爵位,又以多铎的儿子多尔博为多尔衮的嗣子,让多尔博的后人继承睿亲王之为,世袭罔替。

乾隆又读到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当年多尔衮被清算之后,顺治等人商议多铎的罪名,觉得他“罪状虽未显著,然与睿王系同胞兄弟,一体无异,原宜尽削王爵,但以行兵有功,应削和硕亲王,降为多罗郡王”,也没有牵连到他的后人。

乾隆则觉得多尔衮是清朝入关之后诸王战功第一,恢复了多铎的豫亲王爵位,同样是铁帽子王。

可当乾隆读到阿济格的事迹的时候,忍不住皱起了眉。他觉得阿济格虽然有功劳,却完全不能抵消他谋逆的大罪,由此结局是咎由自取。

所以阿济格成为三兄弟当中唯一没有被乾隆恢复爵位的,也是唯一没有成为铁帽子王的。

又过了几年,乾隆觉得阿济格终究是有功,下令让阿济格的后代重新成为宗室成员。但是爵位和超凡待遇什么的,就别想了。

其实要论起对清朝的功劳来,阿济格比一些铁帽子王的功劳大多了,却没能成为铁帽子王。这实在是因为他为人过于鲁莽,没能看清形势,以至于落实了造反的罪名。

乾隆可以为有造反的可能但终究无造反举动的多尔衮和多铎正名,却不可能同样优待阿济格。

你觉得是不是呢?

1 阅读:1712

丰丰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