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西汉3个皇帝候选人,继承顺位靠前却被他人摘桃子

丰丰谈历史 2023-12-11 04:31:01

在历史的舞台上,有胜利者,就有失利者。

在西汉的210年间,曾有15个人登上皇位。

他们之中,有人登基的时候还是个小孩子,有人至始至终都没能亲政,有人只当了几十天皇帝就被赶出皇宫,不被官方承认。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尝过这至高宝座的滋味。

在西汉的历史上,还有3个人,他们一度看起来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甚至有底气说,皇位本就该是属于他们的。

但权力的游戏,向来不讲规矩。他们差的这一步,成了天堑,无论他们多么努力,都跨不过去。

不仅成了陪跑的,还被原本看起来没什么希望继承皇位的人,摘了桃子。

他们都是谁呢?为什么不能继承皇位?竞争皇位失败后,他们结局如何?

01、汉高帝刘邦的长孙,刘襄

专权的吕后去世之后,刘家的宗室和汉朝开国功臣联起手,诛灭了吕氏全族,并废了吕后立的小皇帝。

完事之后,他们围在一起,商议下一个皇帝的人选。

大多数宗室和功臣都觉得,最好的人选,是刘邦的长孙,齐王刘襄。

这哥们有三大优势:

其一,根据嫡长子继承制“适子死则立适孙”,以及天子宗庙“左昭右穆”的规定,既然宗室和功臣们说,汉惠帝刘盈的这些儿子全都不是亲生的,不能继承皇位,他们就该从刘邦的孙辈里,给刘盈找一个继承人。

而刘襄,是刘邦的长孙,用宗室和功臣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推本言之,高帝适长孙,可立也”。此时的他,本就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其二,吕后去世之后,是刘襄第一个站出来,公告天下,他要起兵讨伐吕氏。刘襄有“首义之功”,且吕氏众人,正是在他齐国大军的压迫之下,自乱阵脚,轻而易举地就被诛杀。

哪怕单凭战后论功行赏,大家排排坐分猪肉,刘襄既是刘邦的血脉,又立下如此大功,给他分个皇位,也并不过分。

其三,刘襄的大军陈列在外的同时,刘襄的弟弟刘章在长安也没闲着。吕家最具威胁的两个人,一个是上将军吕禄,一个是相国吕产,其中吕产就是刘章解决掉的。

如果不是刘章杀了吕产,又控制了皇宫,诛杀的行动不会这么顺利。刘章这功劳太大,当然得有话语权,而他坚决拥护自己亲哥刘襄当皇帝。

一时之间,宗室和功臣们似乎达成了一致,准备迎接刘襄进京登基。

然而,在他们之中,也有一丝杂音。

正是这丝杂音,断掉了刘襄的皇帝梦。

曾被刘襄用计夺兵权的琅琊王刘泽提出:刘襄的舅父为人残暴,若刘襄上位,恐怕会出现又一个吕氏。

被吕后压制十几年,一提到吕氏就犹如惊弓之鸟的功臣和宗室们一听,不由得心有戚戚焉,立马商量换母家仁慈的代王刘恒登基。

刘襄,就这样与皇位失之交臂。

当然,这只是刘襄痛失皇位的表面原因。

刘襄当不上皇帝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的名分实在太重,功劳实在太大。

是的,这些本该成为他最大助力的因素,却成了他最终的绊脚石。

刘襄名分实在是太正了,本就该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若他上位,大臣们就没有了从龙之功。

刘襄兄弟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若他名正言顺地入主长安,功臣们将失去话语权。

冒着灭族危险铲除吕氏的功臣们,想要的,绝对不是这个结局。

一直是一个小透明、寸功未立、看起来很好控制的代王刘恒,才是他们理想的皇帝人选。

宗室和功臣们商定让刘恒继承皇位之后,做了一件杀人诛心的事。

此时,刘襄的大军仍陈列在外。他们让刘襄的亲弟弟刘章,亲自通知刘襄这个消息,并劝刘襄退兵。

一直和刘襄一起静观长安事态变化的大将军灌夫,也指责刘襄擅自起兵,让刘襄回封地反省。

刘襄的齐国,是汉初最大的封国,实力雄厚。

刘襄作为刘邦的长孙,声望和影响力都极高。

若他举兵杀向长安,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但他和弟弟刘章商议过后,选择了退兵,返回齐国。或许他们觉得,只要新皇把曾经承诺给齐国的好处兑现,他们也不亏了。

汉文帝刘恒登基之后,也果然把之前吕后强割出去的齐国建郡县还给了刘襄。

但却迟迟不肯兑现给刘襄弟弟封王的承诺。

一年之后,刘襄抑郁而终。朝廷给他的谥号是“哀”。这毫无疑问配不上他匡扶汉室的功劳,毕竟,此时汉文帝要的,是减少齐国兄弟的影响力。

没过多久,汉文帝又以分封刘襄的弟弟们为由,把齐国分割成好几块。齐国再也不复汉出第一封国的风采。

或许,齐国一脉的不平,就是在此时埋下的。后来,刘襄的弟弟们,至少有6个参加了起过之乱的各种叛乱,与汉廷为敌。

最后,逐渐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02、汉武帝刘彻的三子,刘旦

汉武帝晚年,发生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双双自尽。愤怒的汉武帝,展开了无差别的攻击,汉廷上下人心惶惶。

远在封地燕国的刘旦,却喜气洋洋。

因为他一数:大哥没了,二哥早十几年前就早逝了,那太子之位,于情于理,都该轮到自己这个老三了呀。

他美滋滋地开始等待汉武帝的册封诏书。

一等,就是三年。汉武帝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既没有传召刘旦,也没有选定新太子。

刘旦急了:远离长安多年,老爹不会把自己忘了吧?

他派人去长安,给汉武帝递了一封信,请求到长安担任宿卫。

这封信,有两层意思。

一是提醒汉武帝,他在燕国还有这么一个好大儿。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汉武帝活着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刘旦,此时可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二是到长安去,早点落实这件事。毕竟,根据汉朝的规定,皇子年长封王之后,都要去封地,只有太子能够长期留在长安。

汉武帝看了这封信之后,却愤怒了。

在汉武帝眼里,太子只能由他亲自选定,不能由别人提醒他,该立谁当太子。

更何况,刘旦也不是他的理想人选。这个儿子远在封国十几年,又是不受宠的后妃生的,汉武帝对他的感情也不深。

见刘旦居然敢在他眼皮底下搞小动作,汉武帝更加厌恶刘旦了,愤怒地说:生子当置之齐鲁礼义之乡,乃置之燕赵,果有争心,不让之端见矣。

他砍了刘旦的使者,找了个罪名削了刘旦封国的三个县邑,狠狠地惩罚了刘旦。

刘旦,这个理论上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就此无缘皇位。

汉武帝举目望去,他的6个儿子里,前两个儿子已经去世,三子刘旦上了黑名单,四子刘胥荒唐得根本不想考虑,五子刘髆的舅舅李广利投降匈奴被灭族。

只剩下小儿子刘弗陵这么一个人选了。

汉武帝临终之前,立刘弗陵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汉昭帝登基之时,只有8岁。

刘旦当然不可能服气。他在汉朝帝登基之后,两度造反。

第一次,汉昭帝顾及兄弟情谊,放过了他。

第二次,东窗事发之后,刘旦依然寄希望于汉昭帝网开一面,等到的,却是汉昭帝催促他自我了断的诏书。

03、汉武帝的四子,刘胥

按理说,刘旦出局之后,汉武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应该是刘旦的同母弟弟,四子刘胥。

但汉武帝素来看不上刘胥,觉得此子行事荒唐,目无王法,绝对不能当汉朝的皇帝。

等汉武帝的继承人汉昭帝英年早逝,并且没有留下儿子之后,刘胥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惯例,此时的汉朝应该从汉武帝的孙辈里,为汉昭帝选一个继承人,但是汉朝曾经有过汉惠帝一脉绝嗣之后,由汉惠帝的弟弟汉文帝登基的先例。

所以,自然有人提名刘胥当皇帝。

毕竟,汉武帝就剩这么一个儿子还活着了,轮也该轮到他了。

权臣霍光,却不愿意看到刘胥登基。

这时候,有人适时地上书说: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

嫡长子继承制是周礼。这可是把周礼的老祖宗给搬出来了,说周朝开国之前的圣王们,都干过废长立幼的事,刘胥这么荒唐,怎么可以当皇帝呢?

刘胥就这样被淘汰出局。

刘胥当不上皇帝,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太荒唐。

实际上,霍光后来选的昌邑王刘贺,也是很荒唐的。可见,他们在选皇帝之前,并不怎么考察人品。

刘胥之所以出局,主要还是因为他触犯了霍光的核心利益。

汉武帝去世之后,年仅8岁的汉昭帝登基。这么小的皇帝,当然不可能掌权,13年来,朝政大权一直掌握在霍光手里。

史书没有记载刘胥的出生年份,但汉昭帝去世的时候,刘胥已经当了43年的广陵王。

也就是说,刘胥大概在50岁左右。他的儿子也少说得有30岁了。

一旦刘胥登基,霍光将没有任何借口继续掌权。

这是霍光不能容忍的。他更希望选一个年纪小的、没有根基的宗室,继续做自己的傀儡。

后来的刘贺和刘病已,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上位的。

眼看就要到手的皇位飞了,刘胥当然不可能容忍。

他决定造反。

而后,在东窗事发之后,被迫自尽。

04、写在最后

刘襄,由于会损害功臣的利益,无缘皇位。

刘旦,由于汉武帝看他不顺眼,无缘皇位。

刘胥,由于会损害霍光的利益,无缘皇位。

理论上来说,他们本都可以登基为帝的。

但权力的游戏,向来不讲规矩。

拳头硬,比合乎规矩重要的多。

拳头硬,就有了规矩的最终解释权。

所以,他们离皇位那么近,又那么远。

近得似乎触手可及,远得一辈子都坐不上去。

没办法,这就是权力的游戏。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8

丰丰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