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照例”在河北省会石家庄举行,河北省委、省政府已连续3年将“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同前两次一样,从参会领导名单可以看出,这又是一次“不寻常”的座谈会。参会的有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还有各位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省政府副省长,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以及各市市委书记,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省委有关负责同志开门见山:“连续3年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开这样的座谈会,意在持续强化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要从营商环境抓起,不断释放支持创新、创业、创造的鲜明信号。”
走进会场,唱主角的依然是市场主体——来自各市和雄安新区的企业家代表。企业家们现场“出题”,相关部门当场作答,或者领“作业”。座谈开始,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雄安重大装备金属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负责人现场发言,11家企业提交书面发言。企业方面介绍投资、发展情况,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有的“很不客气”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 “接单”回应,给出解决办法和具体措施。
人口流向是区域经济活力和营商环境的重要表征之一。座谈会传出一个消息:2024年末,河北全省常住人口由长期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该省多个地区出现人口净流入,其中,雄安新区占31.1%、石家庄占20.6%、唐山占20.4%。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去年全省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332家,该省多个地区从中受益。“产业壮大是人口净流入的硬环境,营商环境优化是人口净流入的软环境,后者既促成引进人,也保障留住人。”河北省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处一位负责人说。
市场主体习惯“用脚投票”。近年,河北省聚焦“营造走在全国前列的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推进市场环境等营商环境不断改善,2024年全年净增经营主体36.6万家,这组数据也显示河北省营商环境逐步优化——
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河北上线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服务平台,集中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政策1415件。该省推行招投标评审负面清单和“评定分离”等创新举措,与天津等地共享专家10万余人。去年,民营企业中标率、中标金额分别达85%、45%左右;招标投标经营主体库累计新增5.5万家,其中来自省外的占36.5%。河北省“双盲”评审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
政务环境更加高效便捷。河北第一批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部落地实施,跑办部门、办理环节、申报材料、办理时限等均大幅压减,压减幅度均位于全国前列;第二批留学服务、就医费用报销和公积金贷款等“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1067个政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占比82%。
要素环境更加多元顺畅。河北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实现金融服务窗口全覆盖,在10个设区市和定州市铺设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共65个,累计为企业融资946.87亿元。截至去年11月末,河北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机制,纳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5个,总投资153.2亿元。该省还开展职业性技能补贴培训,为重点企业解决用工2万余人。
信用环境更加优化完善。河北开展政务失信治理行动,查处整治失信风险项目6161个,办理拖欠账款案件160件。他们完成285万家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实现纳税、社保、不动产等多个信用信息共享,全省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累计发放信用贷款6081亿元。省内各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定在全国第一方阵。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河北省委有关负责同志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引导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现在已进入2月,我们要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增强抢抓政策机遇的敏锐性,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实现‘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