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新闻评论员 李一木
据媒体报道,一名自称学生亲属的男子向安徽省教育厅举报滁州市定远中学提前开学补课,违反规定。教育厅工作人员接举报电话时回怼举报者:“(学校)提前开学,你不去就完了,这有什么好举报的?”对此安徽省教育厅发布情况通报称,已会同纪检监察部门成立调查组。经初步核查,情况属实。已依规暂停涉事值班当事人工作,下一步将依规依纪严肃问责,并督导全省各地各校严格依规执行开学时间。
通报出了,看上去该处理的也都处理了,但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此事背后的深层次根源,不难发现,类似的“抢跑式开学”传导出浓厚的“应试焦虑”。但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却不在“回怼举报者”这单一的事件上。
此事也多少暴露出目前存在的“两个语境”。一个语境被很多人认为是“摆在桌面上的”,在这个语境下,提前开学有违相关规定,值班人员上述答复当然是不对的。另一个语境,当然是网友以及社会言论中关于类似现象的评判。在这个语境下,大家面对现实的困惑:“抢跑式开学”也好,“作业压力山大”也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既不是由某所学校以一己之力造成的,更不是某个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答复不当造成的。那根源又是什么呢?
这两种“语境”现实存在,忽视任何一个都无法做到全面、深入地考量此事。不能否认,造成“抢跑式开学”,乃至种种教育“压力山大”的根源,正在我们的考评“指挥棒”仍旧主要设定在分数上。如果这根“指挥棒”不变,那即便推出再多的“减负”手段,公布再多的举报电话,也只能是扬汤止沸。
这也是在第二个语境下,很多网友默许甚至“认可”这位值班人员的主要原因。如果最后考核孩子们的,还是那几张试卷,还是分数,还是要靠这个决定一个孩子能上什么水平的大学,那换成你,又该如何安排孩子的学业呢?这其实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无奈与无力。所以,根源不除,推出再多的举措,除了增加家长和孩子们的压力之外,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起不到太大作用。
面对“抢跑式开学”,我们不妨想想,孩子们肯定不愿意,那家长愿意吗?学校呢?老师呢?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希望多放几天假,那究竟又是什么样的动力,推动着“都不愿意”的各方,去做这么一件让大家“都不满意”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