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婴儿是如何思考的,思维的发展历程

说情感不口算 2024-03-05 13:31:57

文章为学习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的个人分享

前面文章中涉及的各种方法、理论、思想的形成都在一定程度上受了皮亚杰的影响,以下是通过他的理论来讲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主动思考者,主张发生认识论,即认识的起源。

由于他深信个体儿童的发展,能够表现出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选择研究个体儿童的发展,他认为“只要能够理解儿童如何发展,就能够理解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当然是错误的。

皮亚杰认为儿童能够形成关于世界的一系列看法、图示或者小型理论,而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机制实现,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反应范围的扩大,如一个婴儿习惯吸吮乳房,可能会去吸吮奶瓶,这就是在改变反应范围。

顺应是改变你的行为方式,婴儿会因为吸吮物体的不同,而改变他的嘴型。

这些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谈论这些过程,从心理上讲,你拥有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你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便是同化,你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和信息便是顺应。

皮亚杰认为这两种学习机制,帮助儿童跨越各个阶段,他提出了阶段理论,这个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的阶段理论有很大的不同。

皮亚杰认为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或者说感知运动期(0-2岁)

在此阶段儿童只是纯粹的自然生物,儿童对于外部世界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认识,他们对于过去,未来、稳定、差别没有任何概念,儿童只是触摸和观看,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在这一阶段,儿童逐渐发展起客体永存性的概念,客体永存性是指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

他认为成年人拥有客体永存性概念,但婴儿没有这一概念。在六个月之前,你将婴儿喜欢的物体比如玩具,藏在某物的后面,就像这东西消失了一样,婴儿真的会以为他喜欢的东西就这么凭空消失了,只要物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婴儿就会认为物体已经不存在了。

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的时候,儿童只能通过生理的方式,通过感知运动的方式来认识世界,但是当儿童进入了前运算阶段,他们便逐渐拥有了表征事物在头脑中构建世界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局限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显著方面,局限一,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认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完全没有意识到别人眼中的世界,可以与自己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他们很难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来认识世界。该发展阶段另一个重大发现是“守恒”,守恒是指物体某方面的特征,不会因其他方面特征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但儿童不会意识到。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儿童可以解决守恒问题,但儿童的抽象推理能力仍然有限,因此对于无限这个数学概念或者是逻辑蕴含这样的逻辑概念,超出了该年龄阶段儿童的理解范围。虽然此时的儿童有能力进行一些逻辑思考,但他们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局限于具体情境的。

大约12岁时儿童的抽象推理和科学推理能力得以完善。

孤独症。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病患多是男孩,主要症状包括缺乏社会联系,语言障碍,社交障碍,但孤独症患者并未表现出生理上的缺陷,所以他们并不会在数学技能或空间技能上表现出什么缺陷,但他们却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许多孤独症儿童未能掌握语言,他们和社会是完全隔绝的,但即便这些孤独症儿童掌握了语言,并且能够过上某种独立的生活,但却依然会受到严重社会障碍的困扰,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然后像有些人认为的孤独症患者会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这是不常见的,大多数都没有,别自欺欺人,犯中二病了。

今天还是吃不下,晚上喝点吧,希望早日摆脱阴霾。

0 阅读:1

说情感不口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