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阪世博会的中国馆,入口处二十四节气的巨屏展示让观众们忍不住驻足观看。一位日本观众对记者感慨道:“原来我每年过的春分节日是源起于二十四节气。不知不觉间二十四节气已经深入到了日常生活中。”
本届大阪世博会上,二十四节气是中国馆“天人合一”展区的重要展项,其中蕴含的东亚共通的农耕文明智慧,引起了众多日本观众的共鸣,唤起了当代都市人对自然季节变化的感受。
4月25日一场围绕二十四节气展开的中日交流活动(以下简称二十四节气活动)在中国馆内伴随着悠扬的京胡乐声拉开帷幕,更加深入地阐释了两国节气文化的异同和现代意义。

入口出的二十四节气展示让观众们驻足观看
二十四节气活动由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主办。活动上,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致辞,敦煌市副市长魏铭辰线上致辞,日本众议院议员、日中友好议员联盟副会长海江田万里书面致辞,海豚出版社社长王磊主持。
和而不同的文化纽带
4000多年前,中国黄河流域的先民开始观察自然物候变化规律,并逐渐将四季轮回凝练为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印记。在公元6世纪前后,二十四节气随着中国历法传入日本。节气文化的传播生动体现着中日文明互鉴的悠久历史。

于涛致辞
在二十四节气活动的致辞环节,于涛表示,经过中日两国遥相呼应的传承和发展,二十四节气早已融入两国各自的文化土壤,形成各具特色又相映成趣的文化瑰宝,构成了东亚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
以这一交流纽带为抓手,近年来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的日文月刊《人民中国》开设了节气主题连载栏目;海豚出版社出版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并即将出版《二十四节气的日本物语》等图书;未来海豚出版社还将筹建“二十四节气自然学院日本分院”,开展“中日节气创意赛事”“中日节气城市游研学”“中日节气文化交流论坛”等常态化活动。

薛剑致辞
薛剑在致辞中表示,这些二十四节气主题的出版物为日本民众深入了解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益参考。期待“二十四节气自然学院日本分院”的筹建启动,为节气文化的中日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契机
在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威胁人类发展的当今时代,深入发掘中日“和而不同”的二十四节气内涵,更是在唤醒中日民众在工业化进程中,对季节轮转渐渐迟钝的感受性,让人们重新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魏铭辰致辞
魏铭辰在视频致辞中,以莫高窟第23窟的“雨中耕作”壁画为例,讲述了古人“天地人合一”哲学思想对现代的意义,盛情邀请日本各界朋友共同推动二十四节气创造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共同破解敦煌古卷中的节气密码。

二十四节气图书等相关产品在活动现场展示
海江田万里也在致辞中表示,期待以二十四节气活动为契机,让日本民众得以亲近这些在中国依然被鲜活传承的节气文化,甚至促成节气习俗在日本的复兴,理解“人类本属自然”这一哲理。
在当代传承古老的二十四节气智慧
在随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中日嘉宾从多维度解析了节气文化的现代意义。日本中央大学教授町田花里奈对比了两国节气演变和对文化生活的影响。日本俳人协会终身会员、南山大学讲师王岩则从文学的角度分享了节气在俳句中的重要地位。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会长西原茂树提到:“二十四节气与日本民众生活、气候风土息息相关。以二十四节气为关键词,今后双方的交流必将更加深入,相互理解与友好关系也将进一步加深。”

海豚出版社社长王磊主持活动
王岩在活动后的采访中表示:“我一直在《人民中国》杂志上连载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俳句汉译栏目。现在作为‘季语’,二十四节气依然为日本俳句作者熟知。我期待俳句可以为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传承发挥更多作用。”
以最近火爆的“甲亢哥”直播现象为切口,大阪产业大学的学生冈部未来分享了自己对于创新二十四节气传承的想法。她表示:“当代青年人对于二十四节气几乎不太了解,甚至一些源起于二十四节气的传统生活习惯都已经不再保持了。我认为青年人喜爱的网红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将有助于大家对传统文化重新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