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七夕节原来不是:情人节,是女儿节才对,这又是从何说起呢?

大海哥的美食 2024-08-10 13:13:05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情人节”,它最早起源于上古时期,是古人对星象农历七月初七,织女星的崇拜,和人类对于对纺织技术发明的纪念。与其说它是情人节,不如说它属于中国的“女儿节”“闺蜜节”。其实古代七夕节,对于还未成年的姑娘和女孩来讲,是有着不一般的习俗和纪念意义的。

相传古代还未成年出嫁的女子,每到七夕节会聚在一起做游戏,一起来过这个节日。所以民间也将它称为:乞巧节。其实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女孩们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像古代纺织女神织女,祈求自己可以心灵手巧,掌握一定的纺织技术。所以古代民间才用乞巧来形容它。具体的游戏活动包括:

1. 穿针乞巧:在七夕之夜,女子们将线快速穿过连续排列的七孔针,如果能顺利穿过,就表明乞巧成功。

2. 喜蛛应巧:把蜘蛛放在小盒内,第二天查看,如果蜘蛛结网密集、整齐,就视为得巧。

3. 投针验巧:在水盆中放入“鸳鸯水”(白天和夜晚取得的水混合),然后将针投入水中,观察针在水底的影子,影子呈现出各种形状,以判断是否得巧。

4. 对月穿针:在月光下,女子对着月亮引线穿针,成功穿过者为巧。

5. 兰夜斗巧:少女们在七夕夜晚,聚在一起比赛“巧艺”,展示各自的手工技巧和才艺。

6. 做巧果:用面粉等食材制作各种形状的小点心,寓意心灵手巧。

而上面提到的七夕节传统美食“巧果”其实做法也是十分讲究的,古人会用特殊的模具和手艺,将巧果印制加工成各种形状,比如小花朵,比如小兔子,小鱼,再比如小水果。而现在我们在家做巧果,在选择食材和烹饪方法又一次升级。比如会在食材中加入鸡蛋牛奶和酵母,然后再放入烤箱烤熟。这样加工出来的不仅口感好吃,而且外形也很喜人。

特色美食推荐1:巧果自制方法

步骤一:准备材料:面粉、鸡蛋、酵母、牛奶、食用油、白糖(根据个人口味添加)将面粉、鸡蛋、酵母、白糖放入容器中,慢慢加入牛奶,搅拌成絮状,再加入适量食用油,揉成光滑的面团,醒发至两倍大。

步骤二:将醒发好的面团揉匀,排出气泡,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 将小剂子放入模具中,按压成型,倒扣出巧果坯。 将巧果坯放入烤箱中,上下火180度,烤15分钟左右,具体时间可根据烤箱的脾气调整。

至于古代中国式情人节的说法,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应当是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因为相传古代元宵佳节时期,民间会举行盛大的文化活动:诗词灯会,届时年轻男女,青年才俊会衣着华丽聚集在一起“猜灯谜”“吃元宵”,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增进彼此感情,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了解彼此,最终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和这些乞巧的活动方式,反映了古代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技艺提升的渴望。这才是七夕节真正的由来,别再傻傻地将它过成情人节了。我是大海美食文化,分享传统美食与传统文化,如果您也喜欢本文,请顺便给作者点个关注,并将本文转发出去,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