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关历史印记:潮起潮落珠江口

幻翠看看趣事 2024-11-26 20:34:50

粤海关,作为广州海关的前身,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康熙年间,历经三百余年的沧桑岁月,见证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强国之路上的每一次探索。

一、粤海关的设立与早期发展

粤海关的设立,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对海禁政策的逐步放宽。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随着“海氛廓清”的宣布,清政府正式设立粤、闽、浙、江四海关,其中粤海关业务量最大,管辖范围遍及广东沿海及海南、广西。粤海关的设立,标志着中国沿海对外贸易的正式开放,也预示着广州作为对外贸易重要口岸的崛起。

粤海关初设时,其主管官员为海关监督,偶由地方督抚兼辖。海关监督下设大关、总口、子口等层级机构,负责稽查内地和本港的船只出入,征收关税,维护海防安全。粤海关的税收在当时占有重要地位,其征缴税额一度曾占全国关税总额的四分之一之巨。

在粤海关史上,海关关址有二:一是设立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至咸丰十年(1860)间五仙门内的海关关址;一是咸丰十年后设在广州沿江西路的海关关址。1914年粤海关大楼工程在现址奠基,1916年竣工,俗称“大钟楼”。这座建筑不仅成为广州的地标性建筑,也见证了粤海关的辉煌历史。

二、粤海关的二元管理体制与权力博弈

鸦片战争后,粤海关原有的管理体制受到严重冲击。1859年,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城。

时任两广总督劳崇光和粤海关监督恒祺邀请英国人李泰国至广州督办税务,并仿照上海由外国人管理江海关的新制在广州设立新关,即粤海洋关(又称“粤海新关”)。从此,粤海关形成了常关与洋关并存的二元管理体制。

在二元管理体制下,原粤海关改称为粤海常关或旧关,只管理民船贸易;而新设的粤海洋关则接管对外贸易。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粤海关原有的管理体制,也引发了常关与洋关之间的权力博弈。

粤海洋关的设立,标志着近代中国第二个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的诞生。新关设立后,为便于区别,原粤海关改称为粤海常关或旧关,新设海关称为粤海洋关或新关。粤海常关与粤海洋关并存,使得二者对职权的争夺不可避免。洋关接管对外贸易后,常关的职权范围大为缩减,仅管理民船贸易。

虽然海关监督仍然是粤海关名义上的负责人,但是作为洋关负责人的税务司,按照规定只对总税务司负责,海关监督对其并无管辖权。这种管理体制的转变,使得粤海关的行政管理更加复杂,也加剧了常关与洋关之间的权力争夺。

在洋关设立之初,原粤海大关下辖的黄埔挂号口即被划归洋关管辖,是为常关和洋关争夺权力的开始。此后,随着粤海洋关在广东境内设立多处洋关,严重冲击了常关在广州之外的管理模式。这些新设海关包括1861年在汕头设立的潮海关、1875年在佛山设立的三水关、1876年在海口设立的琼海关、1887年港澳外围设立的九龙关和拱北关、1904年设立的江门关等。它们同粤海洋关一道归总税务司署垂直领导,与常关之间无隶属关系。

1902年,粤海洋关对广州口“50里内常关征税权”的争夺进一步瓦解了原常关大关的权力。其中所涉“常关各进款”部分,规定“所有常关各进款,在各通商口岸之常关,均归新关管理”,使得距离各通商口岸海关税务司署50里内的常关税收归洋关管辖,充作赔款之用。此后,常关权力进一步削弱。

三、粤海关的终结与广州海关的崛起

民国以后,常关机构的运作持续至1931年。是年,根据国民政府财政部裁撤各地常关和厘金局的规定,粤海50里外常关改为洋关分卡,由民船管理处管辖。至此,存在有247年的粤海常关最终消失,持续了73年的粤海关二元管理体制宣告终结。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粤海关在中共地下组织安排下,关产得到保护,安全无损,人员秩序如常。15日清晨,大钟楼顶升起五星红旗。10月25日,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代表接管粤海关,原有人员基本留用,筹备成立海关基层工会。至此,存在90年的外籍税务司制度管辖下的粤海关税务司署宣告终结。

1949年10月25日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粤海关后,次年1月31日,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海关”,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广州海关的成立,标志着粤海关历史的终结和广州海关的崛起。

0 阅读:9

幻翠看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