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重获孙家军的孙策,从被袁术提防,到令其大为欣赏

星河共我醉 2025-03-30 15:02:37

孙坚率领的孙家军,不仅仅是由江东的本地青年组成,还包括了来自荆州长沙地区的士兵。在荆州起兵对抗董卓时,他收编了不少当地的部队,后来担任豫州最高军事长官,又吸纳了大批豫州士兵。凭借手下的精兵强将,孙坚才能顺利打进洛阳,还成功包围了南边的襄阳城。孙贲的叔叔意外去世后,他带领着孙家的军队返回,并将这支队伍完好无损地转交给了袁术。

孙坚的部队之所以被称作孙家军,主要在于他大量任用江东本地人和经验丰富的老将作为军队的核心管理层。就像如今的家族企业,内部团结紧密,力量集中。这种局面对于袁术而言,既有利也有弊。人多势众固然是优势,可一旦内部出现问题,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将难以承受。袁术为了牢牢掌控这支庞大的军队,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他把部队拆分成多个小兵团,分别交给吴景、孙贲、孙香、程普等人统领。这样一来,整个军队的团结力量就被削弱了。他还逐步把这些小兵团调往不同地方驻扎,让他们彼此分散,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袁术对如何有效掌控和利用孙家军这件事感到十分棘手。公元192年末,孙坚去世后,他的侄子孙贲护送其遗体返回老家吴郡曲阿,也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丹阳一带,将他安葬在此。公元193年,孙策和母亲一家在参加完丧事后,渡过长江,迁居到了徐州广陵郡的江都县,也就是现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一带。

袁术自封为徐州伯,眼看就要和现任徐州牧陶谦打起来了。两边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战争一触即发。陶谦担心从外地来徐州投靠的文人中,混进了不少袁术和曹操派来的密探,便对住在徐州的这些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打击和压制。由于孙坚与袁术交好,陶谦对年仅十八岁的孙策心存忌惮,十分厌恶。孙策心里琢磨着离开徐州去投靠袁术,可一时半会儿还没下定决心。他去了离得不远的广陵城,找到了当地有名的张纮,把自己的想法跟他说了。他打算先向袁术借调孙家的军队,再联合担任丹阳太守的舅舅吴景,向东攻占吴郡和会稽郡,在江东站稳脚跟,之后向西进攻荆州,为父亲报仇。

孙策讲话很有技巧,表达得很含蓄,可张纮是个明白人,一听就领会了他的意思。他直言不讳地说,等孙策拿下荆州和扬州,控制住江南地区后,他会为母亲守孝期满,然后带着志趣相投的朋友们,一同前往南方投奔孙策。孙策打定主意,不等守孝期满就要去找袁术。他安排好了母亲和弟弟们的生活,把他们交给张纮照顾。然而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往往残酷无情。孙策不仅外貌出众,口才和表演能力也非常出色。孙策来到寿春拜见袁术时,一边流泪一边诉说,言辞恳切动人,令袁术深受感动,对他刮目相看。这其实挺糟糕的。

袁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孙家的部队打散,要是让这个充满野心的年轻人重新集结起人马,自己还能镇得住这支队伍吗?因此,孙策被派往他舅舅管辖的丹阳郡,负责征召那里的精锐士兵。袁术对孙策心存戒备,不愿归还孙家的军队,于是耍了个花招,把他打发到舅舅吴景那儿,压根没指望他能再回来。孙策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投靠舅舅,要么想办法取得袁术的信任。孙策没有马上动身前往丹阳,而是在寿春停留了好些日子。他真正想要的是袁术手中那支孙家军的精锐部队,得想办法凭空变出点筹码,让袁术改变主意,愿意把军队交出来。这段时间里,那两位给了他不少支持。

其中一个就是吕范。吕范来自汝南,相貌堂堂,原本在老家当了个小官。后来豫州动荡不安,他就带着家人和手下跑到寿春谋生去了。你没听错,这位来自普通家庭的小县城官员,竟然也有自己的门客!这主要是因为他娶了个既漂亮又有钱的媳妇。他家光是客人就有一百多号!吕范认识了孙策后,觉得他将来肯定能成大事,于是把自己手下的人全都交给孙策指挥。孙策刚起家时他们就跟着干了,这交情能差到哪儿去?孙策借口担心在江都的母亲和弟弟们的安危,派吕范去接他们到寿春,以此向袁术表明自己的真心实意。

吕范带着一帮随从到了江都,陶谦怀疑他是袁术派来的奸细,就让江都县令把他抓起来严刑审问,幸亏他身边的亲信及时出手,才把他给救了出来。由于陶谦被捕,同时陶谦和袁术之间可能已经爆发了正面冲突,导致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和她的弟弟无法安全返回寿春。吕范把他们送到了江对岸,在吴郡的曲阿安顿下来。要知道,曲阿紧邻吴景管辖的丹阳郡,但吕范并没有把吴夫人一行直接送到吴景那儿,反而特意避开丹阳,绕了一大圈才把他们安全护送到寿春。表演太使劲儿,反而会适得其反。吴夫人没有留在弟弟那里,反而特意去了寿春,孙策这么一演,明显是想让袁术相信他。不过,要是吴夫人和孙策都去了丹阳郡,袁术很可能会起疑心,怀疑孙家是不是在丹阳有什么图谋。

因此只能让吴夫人和她的弟弟,虽然距离很近却无法相见。孙策原本打算借助接回亲人的机会赢得袁术的信任,但最终没能成功。还有一个人叫孙河。孙河和孙策是堂兄弟关系,孙河的长子孙韶比孙策小了13岁,这么推算的话,孙河至少比孙策年长七八岁。孙河从小就跟着孙坚打仗,为人正直可靠,有胆识有本事,话不多但办事利索,做事认真负责。起初他经常打头阵,后来升任孙坚的贴身侍卫队长,专门处理孙坚的私人事务,深得信任。

当初孙策啥都没有的时候,这两人就跟着他了。正因为这样,吴夫人后来总爱叫他们到宫里吃饭,给他们的待遇特别优待,跟其他人完全不一样。孙策领着吕范和孙河到了丹阳郡,去找他舅舅帮忙招兵买马。孙策费尽心思才招揽了几百号人马,没想到在泾县一带被山越头领祖郎打了埋伏,孙策自己都险些丢了性命。毕竟年纪轻,没经历过实战,还得再多磨练磨练。他随吴景一起出征,参与了对祖郎的围剿,成功迫使祖郎转移阵地,并在这次行动中获得了不少实战经验。

公元194年,孙策率领着新招募的几百名士兵回到了寿春城。兴平元年,孙策前去拜见袁术。袁术对他非常赏识,将孙坚旧部交还给他。袁术心里挺惊讶的,孙策竟然能拉回来几百号人马?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袁术觉得孙策不跟着舅舅发展,明明前途光明,却选择回来继续跟随他,未来如何实在说不准。袁术感受到了孙策的真心实意,便将孙家军的一部分人马交还给了他。孙策再次去拜访袁术,袁术就把孙坚留下的那一千多兵马还给了孙策。

《江表传》里说得很明白,袁术只归还了一千多兵马给孙策。后来孙策的堂兄孙香去攻打汝南时,袁术还派出了一部分孙家军,这说明他并没有把所有的孙家军都还给孙策。在这上千人里,能够确定的老将程普,对孙策而言已经是非常宝贵的了。孙坚去世后,程普继续跟随孙策在淮南征战,参与攻打庐江并成功占领,之后一起向东渡过长江。根据历史资料,当年和孙策一起进攻庐江郡的将领,除了吕范和孙河之外,就只有程普一个人。

重返寿春的孙策,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得游刃有余。孙策长得英俊潇洒,能说会道,幽默风趣,性格开朗不计较,而且头脑灵活,做事雷厉风行。这些优点让他迅速在寿春的社交圈子里崭露头角,成了大家眼中的风云人物。从京城来到寿春的马日磾太傅,带着皇帝的任命文书,有权选拔人才。他按照礼节邀请孙策加入自己的团队,还向朝廷推荐他担任怀义校尉,使孙策获得了相当于太守级别的官位。年仅十九岁的孙策,已经赢得了袁术麾下最出色的将领桥蕤和张勋的由衷钦佩。袁术作为老一辈的交际高手,眼见孙策在寿春如鱼得水,不禁对他刮目相看。他由衷地说:“要是我能有个像孙策这样的孩子,这辈子就没什么遗憾了!”

看着孙策的表现,我一时激动,没多想就答应让他当九江太守,负责寿春一带的事务。袁术一时冲动,但心里还是不太放心他,结果说漏了嘴,让丹阳的贵族陈纪当上了九江太守。袁术心里始终不放心,所以不可能把孙家的军队完全交还给孙策。后来他对担任庐江太守的承诺,也再次没有兑现。很多人只看到孙策打仗厉害,却忽略了他聪明机智、善于交际的一面。他能在年轻时就取得这么大成就,光靠能打怎么可能做得到?孙策一开始被袁术防备,后来却让袁术对他刮目相看,这一转变充分体现了他年纪轻轻却十分成熟稳重。要在短时间内出人头地,会来事儿、懂交际绝对是关键!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