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短短两周不到的时间,由特朗普一手掀起的美国关税政策经历了多个大转弯,连带着让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坐了一回过山车。
这中间仅美股市场就蒸发了7.7万亿美元,只能感叹特朗普和经济学家,这两个词不能同时存在。
而在连续反复之后,在上周五特朗普宣布暂缓全球其他国家关税90天,关税政策基本上演变为中美之间125%-145%的关税对垒。
在这样的关税水平下,双方的产品都基本上没有市场接受的可能性。
我们本以为这样的局面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就在这个周末,特朗普突然180度大转弯,悄悄给中国部分产品豁免权。

这也标志着中美关税局面进入到一个缓和期。
借着这个机会,我们来聊聊最新的变化,同时,也对这一阶段的关税政策和应对做一个总结。
02
这次对中国产品的关税豁免,虽然网上已经有了大量的报道,但很多都并不详尽,甚至错误。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我们,因为这一次的关税豁免也有美国刻意混淆的原因。
相比于之前加征关税的动作,都是特朗普自己先在社交媒体上发言,先给自己请功。
但这一次的豁免,特朗普愣是一声没吭,有记者询问也给大总统摆手拖到周一去了(美东时间)。

取而代之发布行政命令的是美国海关和白宫,经典的有功我来,挨骂你去。
我们查阅了整个原文,其实也能看到一开始美国海关的措辞也是模凌两可,怎么个豁免法?是豁免145%还是125%?美国成分占比20%以下的产品还加不加关税?
这些问题都没有具体解释。

一直到白宫发布了更详尽的报告,我们交叉对比了一下,虽然依旧有着刻意模糊的成分,但是我们可以确定几件事。

第一、也是很多报道里模糊的地方,那就是不管之前20%以上含有美国成分的中国产品,还是现在直接列为豁免清单里的中国产品,只要满足其中一条,那么就可以豁免125%的对等关税,依然要缴纳20%的关税。白宫和海关的说明里,更改了之前一部分关税政策,但都没有修改4月2日提出20%美国成分的豁免条款,所以,这两个豁免条款同时存在,第二、豁免的品类非常多,不仅是手机、电脑、平板这些消费电子,半导体和半导体设备,还包括很多木制品,比如说复合板,以及各种金属零部件、化学品和矿物。目前145%的关税,主要针对的是什么呢?小家电、服装、医疗器械、传统机械、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光伏、玻璃制品、金属原料里的钢铝。
说实话,这些豁免让我对美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这帮老爷们没了中国,连块木板子都造不出来。
同时,这也应证了我们在单仁行之前的猜想,那就是像苹果、沃尔玛这些超巨头企业的游说起到了作用,像苹果就是这次豁免条款里最大的受益者,它从中国运来的各种电子产品都不用缴对等关税了。
今天中国股市和美股开盘后,可想而知这些受益公司又会迎来一波猛烈的反弹,当然也包括果链上的所有企业,
第三、800美元以下的小包裹商品关税政策加码,对美跨境电商更艰难了。
根据最新的关税政策,美国对来自中国大陆以及香港800美元以下的小包裹商品,征收货值120%或者100美元的关税,5月2日生效,并且,在6月1日之后,关税会进一步上调到每件200美元。

这已经不是什么涨价能够解决的问题了,对很多跨境电商的产品来说,对美国的生意只能继续等待了。
当然,整体来说,这一次特朗普在没有谈判的情况下,就对中国产品开放了豁免条款,并且涉及品类众多,特别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基本上都放开了限制。
这也是印证了那句话,当美国觉得你有威胁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有。
当然,这一次的豁免更多是来自于美国内部的压力,让特朗普不得不妥协。
在周末,沉默已久的美联储跳出来唱了个经典的红白脸,波士顿联储主席一边喊美联储一直在关注市场,如果有需要会及时救市,但问题在于,他说的关注,是在关注市场流动性,美股现在缺流动性吗?另一边,纽约联储主席也出来说,关税政策可能把美国通胀率拉到4%以上,失业率抬高到5%以上,今年美国GDP增长可能连1%都达不到。
通胀上去了,美联储更不可能降息。
而且,根据花旗银行的分析,美债市场的剧烈波动和抛售,跟外国投资者关系不大,在债券价格下跌的时候,外国官方持有的美债实际增加了30亿美元,那请问谁在抛售呢?谁没有去购买美国国债呢?
所以,相比于降息,美联储可能更希望特朗普把关税先给停了,而特朗普估计现在更想把美联储主席给换了。
同时,密歇根大学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预期通胀水平攀升到了1981年以来的最高点,四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恶化程度远超预期。

更绝的地方在于,美国一些企业已经在账单里给消费者收上税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意识到关税政策是加在自己脑袋上的,可别指望美国大善人自己承担。
同时,哪怕像马斯克这个跟特朗普非常亲密的盟友,以及众多美国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经济学者都在抨击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华尔街反复在传达一个观点,贸易逆差是财富的象征。

也就是我们在美国发起关税战头一天就在单仁行里强调的一个事实,美国的贸易逆差,才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底层逻辑。

所以,特朗普在内部面对的各方压力其实非常大,这一次没有跟中国谈判就开启豁免,可以被看为关税政策的妥协。
03
当然,特朗普的妥协并不能看作是我们好像又赢了,我个人是非常厌恶打着爱国旗号,去美化关税战带给我们企业的实际损失。
我们讲过,在这场关税冲击中,中美之间比的不是谁能成为赢家,而是比的谁更能熬过去,谁受到的冲击相对更小。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个根本事实,关税对垒中,没有赢家,更没有所谓的这里赢,那里赢。
我们既不要像“美国是甲方、中国是乙方,乙方就得顺应甲方”这样的悲观,但更不要过度乐观。
毕竟对美贸易的减少是实打实的,特别是目前,虽然特朗普妥协了一部分中国产品的关税,但要指望特朗普取消所有关税政策,短期内中美双方达成互相满意的一揽子协议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在关税名单的产品,以及跨境电商面对的压力仍然非常大,甚至可以说做不了生意。
根据奥肯定律,通常认为GDP每下降2%,失业率就会上升1%,我们也曾经研究提出,中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约会新增200万-220万个就业岗位。

这一次关税战在打响之后,多个机构预测中国GDP会损失1.5%-2%,即使现在美国妥协一半关税,但仍然有可能在未来造成中国上百万人的失业,特别是抵御风险不强的中小外贸企业,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以及对美跨境电商。
从目前中国包括企业的应对措施来看,我们重点关注三类。
第一是继续坚持对外开放。
不管是从领导人最近的行程,还是中国和欧盟正在研究给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取消欧盟本来征收的关税来看。
中国在美国关税政策打得全球国家猝不及防的时候,正在迅速采取行动加快双边贸易和区域联盟。
企业与其把希望寄托在相信特朗普朝令夕改的政策下,不如跟随国家政策方向,借助于今天的互联网,特别是全球的社媒平台、短视频直播平台、电商平台开拓新市场,转变服务的对象,避免对单一市场、单一客户的依赖。
第二是内需市场的提振。
中国目前一年的消费内需大约是10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如果未来五年消费内需增加30%,也就是3万亿美元,就刚好可以填补美国目前进口的总额,给中国企业包括全球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

当然,这就必须要加快内需主导型经济的转型,出台更大规模的财政政策,不管是生育补贴、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还是扶持企业进行技术转型、营销转型的政策,更大力度支持消费和股市都需要更快推行。
第三是对企业自身来说,从这一次关税豁免我们其实能看到一点,凡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基本都被豁免,而一些传统制造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企业依然在关税名单中。我想,对我们很多企业来说,今天的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技术?我们在不增加巨大投资的情况下,怎么借助于今天的AI、智能化浪潮、以及营销创新去添加产品的独特性,增加更多的应用场景和人群,把原点能力延伸到更多的领域,提高经营的效率,仍然值得思考。
当然,每一次的危机都是少数人的机遇。

在这一轮关税冲突中,我们看到很多大企业都在追求平稳过渡,因为对他们来说,宁可站着不动,什么都不做,熬过去自己依然还能存在。
但是,对更多的中小企业来说,体量更小的同时也更容易推动转型变革,如果下雨天都不能超车,等到天晴了,还有超车的机会吗?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