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突破日均千万订单,京东外卖有点吓人了

科技不单仁行 2025-04-26 20:08:52

01

说好不打口水仗的京东,还是再一次把矛头指向了美团。

虽然这些年平台之间的竞争并不少,但京东进行如此激烈的指责,几乎是站在道德高地上顶着美团开火,的确是极其少见的情况。

包括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甚至亲自上阵当起了外卖骑手送餐,并且公开宴请了美团、饿了么在内的骑手,而美团包括王兴没有给出太多的回应,似乎没有把京东外卖当回事。

但就在昨天,京东外卖宣布每日订单量超过了1000万单,距离4月15日京东外卖突破每日500万单量仅仅过去了10天而已,增长速度极其惊人。

虽然我们见过不少小企业颠覆大企业的案例,但大企业好像很少颠覆同量级的对手。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支撑了京东外卖的高速成长?京东有没有可能动摇美团在外卖行业的龙头地位?京东为什么如此着力做外卖,目的是什么呢?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关于京东和美团在外卖上的竞争,最近一直很受关注,像前不久我发了一条视频简单聊了一下京东做外卖的逻辑,很短时间内就涌进了上万条评论。

当然,对于拥有着朴素情感的大众来说,自然是愿意站到京东和刘强东这一边,像评论几乎都是一边倒的支持京东。

所以,京东在公众领域的营销宣传,不管是刘强东亲自下场当骑手,还是京东抓住价值观和行业痛点对美团猛攻不放,都很好地影响了人们的认知。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营销当中,用户所认为的事实,来源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来源于自己的认知,我亲身体验、听到、看到的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另一方面更多来自于他人的影响,是另一个人通过不同的视角解读同样的事物,然后用不同的信息和结论去影响你。

这个信息在传达过程中,就可以被筛选、加工,重新进行编辑,只要加上表述者的立场和分析,就可以制造出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事实框架”。

它依然是事实,但印刻在用户心目当中的“认知”已经不一样了。

这是京东在营销中做的非常好的一点,特别是刘强东愿意亲自下场,用自己这个创始人IP的身份,用接地气的语言从侧面给京东外卖去站台,去讲自己的愿景,这真的是非常令人赞赏的地方。

当然,这其中有个技巧,就是“侧面宣传”其实是值得大家去借鉴的。

刘强东这段时间关于外卖所有的镜头和语言,全都不是自己对着镜头直直的讲出来。

而是用第三方的镜头和画面,类似于一种“偷窥”的性质公布出来,这就更进一步加强了公众的信任。

当然,我们从商业角度去分析京东外卖的底层逻辑,更多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不是说京东一定就能改变外卖行业本身,要把外卖这个生意做的有多大,有多好,更多是给京东平台本身带来更多的流量,抓住更多层级的用户。

我们从一个场景就能看出来,为什么京东不像美团和饿了么一样,做一个专门的外卖APP,而是一定要放在京东这个购物软件上呢?

因为只有外卖这种高频、刚需,能够覆盖下沉市场用户的场景,才会给京东APP带来更多的流量。

这几年,京东在电商业务上可以说乏善可陈,在中国电商平台的排行榜上已经从之前的第二名滑落到了第四名,接连被拼多多和抖音超过,甚至自己引以为傲的“3C电子和次日达”也在被美团所侵蚀。

虽然京东的用户粘度高,用户的消费能力和客单价也更高,但是,京东下一步的增长从哪里来呢?

所以,京东其实没有什么退路,阿里、拼多多、抖音不是拥有第二甚至第三增长曲线,就是本身具备强大的流量能力。

京东必须要进入更大的下沉市场,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以“高频带动低频”获得更多的流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能不能动摇甚至打垮美团外卖,都不是京东做外卖的目的,能够给自己的核心业务“电商生意”带来更多的成交可能性,才是根本。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京东和美团是我三个高频购物的APP,外卖在美团,3C产品;买药在京东。

从博弈论角度看这场外卖战,未来可能形成纳什均衡,也就是双方在策略选择上达到一个平衡,任何一方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京东和美团目前处于竞争状态,京东通过免单策略和骑手福利来挑战美团,但美团有规模优势,用户习惯和配送网络固定。

所以,可能的纳什均衡是两者在细分市场上共存,比如美团主攻下沉市场,京东专注中高端,这样双方都不会轻易改变策略,因为改变会导致损失。

首先看京东入局外卖的战略动因。

京东进攻美团外卖,虽然让大部份人觉得意外,但是从经营者和投资人角度看,已经看到端倪。

去年我看到京东在中国电子一条街华强北上开设大型的线下门店,十几年前这里还是苏宁的门店,但我去看过几次,并不热闹,我觉得这里更多的是品牌价值,而非经营价值。

从京东财务数据看,最近三年营收只有个位数的增长,这应该是京东要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原因,我具体梳理分析有四点:

1、主站增长遇到瓶颈。

2024年京东零售增速降至2.9%,需要高频业务激活用户,京东APP日均打开频次是1.8次,美团是4.2次。

2、即时零售卡位。

2030年预计有2万亿市场,外卖是核心流量入口。

3、物流能力溢出。达达130万骑手+700仓储节点,帮助京东部分配送时效压缩到28分钟。

4、生态协同需求 。外卖带动3C数码等高毛利品类销售,京东外卖用户客单价70元,高于行业均值45元。

我们再来看美团外卖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规模-生态”的三位一体。

美团的智能调度系统,对配送路线的优化算法使配送效率提升15%,骑手人效达35单/日,

微服务架构能支撑5000万日订单处理。

在规模上,美团745万骑手网络覆盖2800城,商户密度达600万,用户打开美团点餐的心智固化,美团APP外卖入口点击率68%。

在生态协同的机制上,外卖业务带动闪购GMV增长210%,到店酒旅业务反哺外卖用户补贴,交叉补贴率27%。

所以,京东入局外卖,并没用选择从美团的优势硬刚,而是采用差异化战略,以"可信承诺"策略打破原有均衡,比如说通过"5%净利润上限"、"骑手社保全包"等条件,将竞争维度从单纯的“价格战”升级到“社会责任与效率平衡”的复合博弈。

那么,未来局面会如何?

作为专业投资者,分析一个行业从市场格局、各玩家核心竞争力入手,同时对未来行业局面做出预判,从而做出投资预测

我对外卖行业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市场会出现分层共存的状况。

美团主导70%份额的下沉市场,同时加速推进"无人机+前置仓"降低人力依赖,试点骑手社保分级制度,核心骑手全缴纳,众包骑手弹性保障。

京东聚焦20%的一二线城市品质外卖,将外卖订单与京东健康、七鲜超市会员权益捆绑,饿了么退守10%的近场零售。

三方在即时零售领域形成新的均衡点,实现效率、成本与公平的外卖体系,既保持配送时效,又建立可持续的劳动者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0 阅读:0

科技不单仁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