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马斯克和他的信徒李想

新车新技术 2024-02-28 11:26:07

就在2月26日,理想汽车发布了去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务表现为历史最佳:

全年营收达到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净利润为118.1亿元,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其中第四季度营收417.3亿元,同比增长136.4%;净利润为57.5亿元,毛利率为23.5%,再创新高。另外,理想全年交付量达37.6万辆,其中第四季度交付13.2万辆。

在人人自危的2024年车市中,凭借这一份成绩亮眼的财报,理想提前拿到决赛圈的入场券几乎已是毫无悬念的事了。但在理想汽车CEO李想的微博评论区下,依然充斥着不少质疑的声音,他们好奇亦或是不解,“草根”出身的李想是怎么能把理想汽车做成了?为什么只做家庭用户的理想能做出规模?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李想在财报发布的前一天,用这句话回应了所有人的疑惑。

好的选择堆叠出成功

一家创业企业从0到1的过程中,会遇到无数个选择,这些选择会导致企业走向不同的发展,甚至已经决定了企业最终的结果,可以说一家企业的成功是由无数个正确的选择堆叠而来的。那么如何去评定一个选择是好还是坏,如何在当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呢?李想公开表示:

「好的选择一定是自我驱动的,糟糕的选择过程中往往自我感动,结果则是无死角的全面伤害」。

拿李想在微博上吐槽的一件事为例子,他说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有自视高明的人向他建议和提醒:应该如何做战略,应该布局房车市场,应该扩大车型类别,去做皮卡、跑车、运动轿车、运输车辆等等,否则只做家庭用户成不了规模,理想就永远只是个小企业。

但李想看到的真实数据是,中国整个房车市场一年的销量不敌理想去年最好的一天的销量,而到2030年,中国售价20万元以上的家庭用户市场份额能占到35%的话,就是上万亿的规模,如果再拿下一些海外市场,就能超过iPhone全球的峰值营业额。

这些数据是理想选择的基础,亦是选择的起点。早期理想选择走增程路线而非纯电,这在当时备受争议,很多人觉得这不够“新能源”,不够颠覆,技术水平也不高,如何选择其实对于理想来说也是个挑战。

还是实事求是。那会的新能源发展背景是,相比燃油车加油的快捷与方便,新能源车还是存在充电难的问题,囿于基础设施发展是渐进的,充电问题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解决。另外,电池成本高,短期内无法大幅下降,而作为电车必然的固定成本,这限制了电车厂商健康经营的价格调整策略。

当然最后选择增程路线,理想也添入了新思考,为了带给客户更好的电池使用体验,但又不像蔚来换电那样投入风险高,他们最终选择做大产品电池,把旗下三款车的纯电续航都做到了200公里以上,当时混动车普遍续航是50到60公里,而今天200纯电续航依旧是行业产品里不多见的存在,同时增程混动的销量优势已证实了最初选择的正确性。

还想讲两个理想做过的选择。一个是有关短期主义还是长期主义,长期主义不多说了,但凡想企业发展好点的,布局长远、坚守长期主义是必须的,像蔚来坚持在换电站、手机、自动驾驶等多领域巨额投资,看中的就是长期效益。而理想相比其他新势力而言,他多了一份对短期主义的敬畏,更关注短期内的毛利率。

李想认为,智能电动车企业经营健康的门槛就是毛利率达到20%。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企业就不能一昧依赖融资,而是在短期内实现自我造血能力,这是抵御市场风险,也是自我提升踏踏实实的本钱。而近两年因为融不到资,又没有销量回血而倒闭的车企不胜枚举。

另一个选择是全面的学习。新势力是该特立独行,还是融会贯通?李想表示,理想的产品学苹果,商业学特斯拉,制造学丰田,组织学华为,变革学微软,当下的规模好好学习最重要,但文化是自己的。

关于供应链中的零部件自制率该多少,理想就这个问题借鉴了丰田的经验,丰田会将爱信、丰田纺织的零件与别人共用,以次来平摊零部件销量下滑的风险,在经济危机中全自制零部件对企业危害更大,考量之后,理想内部把自制率定在了30%的健康值。

这些选择只是理想成功过程中的节取,但能看到的是,驱动其选择的并不是自我感动,而是建立在事实基础和客观数据之上,理想其实不“理想”,他十分的务实与现实,并且执着于思考问题的本质,并创造切实的价值。

而这样的企业选择路径,也给他们带来了正向效益,销量上来了,规模扩大了,用户与资源也会向理想进一步倾斜,李想称,当销量逐渐上来,供应商就会调高对其供货的准备量,产能与供应能力随之便得到提升。

至此,你方能理解他的那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学习苹果,成为苹果,超越苹果

20%毛利率对于其他智能电动企业来说,可能是奋斗的终点,到目前,实现20%以上毛利率的全球只有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其中特斯拉在过去一年中毛利率不断下滑,去年第四季度落至17.6%,下探至四年来最低,理想毛利率则一路上涨至第四季度的23.5%。但这对于理想来说并非终点,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们为什么要保持这么高毛利,是我要保证始终能去投资。遇到任何的经济状况不好,任何的资本市场不好的时候,我都可以坚定去投资,绝不停下。”李想拥有高毛利之后,手里多出来的钱他最想花在的地方就是投资理想本身,提升核心竞争力,当毛利率超过20%之后,他会在研发上加大投入。

此话不假,从财报披露的数据可以直观看到理想近一年在研发费用上的直线上升。全年四个季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8.5亿元、24.3亿元、28.2亿元和34.9亿元,2023全年研发费用达105.9亿元,同比增长56.1亿元。

在过去的一年里,理想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产出明显增多,向外界传出的相关声量也增多了,比如在去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理想发布“双能战略”,计划年底前完成100个城市的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又或者是去年12月,理想发布OTA 5.0,对智能驾驶、智能空间和智能增程三大软件进行了升级,全场景智能驾驶可覆盖全国所有高速公路和城市环路。

李想在去年1月的全员信中毫不谦虚的表示,理想要在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人工智能企业。无论是头部有三家还是五家企业,理想都要成为其中一家。

因而即便理想现在坐拥超千亿现金流,今年车市竞争又是战火升级,资本市场谈不上好的时候,理想今年的策略也一定不会是防守,而是继续进攻,补足短板、扩大优势。

理想2024年定下的销量目标是80万辆,在外界看来,这个目标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但理想方面称,「公司各个团队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今年将是理想迅猛发力的产品大年,产品阵容将扩充至8款,其中3月1日将迎来理想MEGA和L系列的三款换代产品的上市,二季度更能够走量的L6上市,下半年还将推出三款同样面向家庭用户的纯电SUV。

李想预言,今年第四季度,头部三个品牌将占有70%的市场份额,而不是五家。短期来说,理想的目标是成为这三家中的其一,目光再拉长远一些来说,未来五年,理想是要凭借单纯的家庭用户市场接近iPhone在全球的营收表现。

学习苹果,成为苹果,再超越苹果,这是“草根”李想的一个「理想」。

理想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与那批2014-2015年同期成立的其他新势力相同的是,或许最初的目标都想超越特斯拉、丰田、苹果,但最终结果的差异是过程里无数个选择导致的,这其中左右的因素有理想主义,有商业思维,有现实考量,「理想」超越现实的故事终究还是少数。

1 阅读:60

新车新技术

简介:专业、逼格 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