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这张父子照曾火遍全国,如今他们的故事比照片更动人

历史有小狼 2024-12-14 02:49:06

从农民到城市“棒棒”

在20世纪80年代,冉光辉告别了家乡的农田,带着简陋的行囊,踏上了前往城市的路途。那时,许多农村人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家乡,但城市的生活对这些初来乍到的人并不友好。冉光辉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也没有什么专业技能,想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容易。辗转一段时间后,他通过一位老乡的介绍,接触到了“棒棒”这个职业。

老乡告诉他,“棒棒”就是帮人搬货,靠力气吃饭,虽然辛苦,但总比饿肚子强。冉光辉跟着老乡来到重庆的批发市场,那里人来人往,货物堆积如山。第一次上工,他接过一根竹棒和一根粗麻绳,这是“棒棒”必备的工具。竹棒扛在肩上,用麻绳绑住货物,肩膀贴着竹棒一使劲,货物就稳稳当当地搭在背上了。他看着别人熟练地绑好货物,扛起百斤重的包裹健步如飞,自己却有些手忙脚乱。老乡一边帮他绑货,一边教他用力的方法,叮嘱他走梯坎时要小心脚下的步子。

第一次上肩的货物让他几乎站不住脚。那是两包米,接近两百斤,他用尽全力才稳住身体。肩膀压得生疼,脚步每走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梯坎很陡,他每迈一步,都感觉膝盖在打颤。老乡跟在后面看着他说,慢慢来,不要急,安全第一。就这样,冉光辉咬着牙走完了第一趟活。卸下货物时,他的肩膀已经被竹棒压出了一道深红的印子,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滴落下来。

尽管辛苦,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每次农闲时节,他都会来到城里做“棒棒”。烈日当空的时候,他的背上满是汗水,竹棒贴着皮肤滑动时更加难受。冬天的时候,寒风割在脸上,货物背上去的时候,他的手几乎冻得抓不稳麻绳。虽然条件艰苦,他还是尽力完成每一单生意。

朝天门市场的岁月

到了2007年,冉光辉彻底放下了农村的庄稼活,专心在城市做搬运工。他常年在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待着,那里每天早早就开始忙碌。天刚亮,货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进市场,把各类货物卸在路边。各种蔬菜、水果、百货、布匹堆积成小山,摊主们一边吆喝一边招呼棒棒们过来搬货。

冉光辉的工作并不轻松,每一趟的货都在两三百斤之间。他扛着沉重的麻袋,从货车跟前走到摊位,有时候路上要经过一段陡峭的坡道或者一连串长长的梯坎。陡坡上,他得使劲控制步子,尽量稳住身形;到了梯坎,他必须咬紧牙关,把重量均匀分摊在两只脚上,一步步挪下去。碰到需要爬坡的活儿,他的额头立刻渗出汗水,肩上的竹棒一下一下压得更深,脚底的布鞋也因为负重而快速磨损。

一天下来,他的双腿几乎迈不动,肩膀火辣辣地疼,双手上也因为长时间拉拽麻绳而磨出了老茧。尽管如此,他还是习惯性地清点一天的收入,把挣来的钱放进口袋里,准备第二天继续劳作。

后来,为了减轻负担,他凑钱买了一辆木板车。虽然木板车一次可以装四五百斤货物,但完全靠手工拉动也并不轻松。木板车上堆满货物时,他用一根麻绳绑住车把,双手紧紧抓着,两脚踩着地面一步步往前挪。遇到上坡,他得使尽全身的力气往前拉;下坡时,他更要小心,生怕车子失控滑下去。虽然使用木板车让一次运输的货物增多了,但整个工作依然消耗了他大量体力。

举家进城

2009年,冉光辉下定决心带着一家人从乡下搬到城里生活。他们一家四口搬进了一间仅有8平方米的小房间,房间内摆放了几件简陋的家具,一张床、一张小桌子和几个塑料凳子,占去了大部分空间。厨房是用一块木板搭在墙角临时拼凑的,做饭时一家人只能挤在狭小的空间里。

那时候,每天清晨,冉光辉天没亮就出门,扛起竹棒和麻绳,奔向朝天门市场。他全职投入到“棒棒”的工作中,为的是多挣一些钱,让家人生活得稍微好一点。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家里的灯光透过小窗户照出来,他能听见孩子的笑声在屋里回荡。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收入开始稳定增加。他攒下的钱逐渐多了起来,一家人终于搬出了那间8平方米的屋子,租下了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新房子虽然仍然简陋,但空间宽敞了不少,孩子们的活动范围也不再那么局促。

2010年,冉光辉在一次送货时被人拍下了一张照片。当时他背着一个巨大的绿色麻袋,麻袋鼓鼓囊囊地垂到膝盖,他的右手牵着年仅3岁的儿子。儿子迈着小步紧跟在他的身后,父子俩正在朝一段长长的梯坎走去。照片上传到网上后迅速引起了关注,无数人被这个画面打动。网友们感叹这位父亲的肩膀不仅扛起了沉重的货物,还扛起了整个家庭;他手中牵着的孩子,则是未来的希望。

照片被人广泛转发时,冉光辉依旧在朝天门市场来回搬运货物,和其他棒棒们一样,在市场的吵闹声中穿梭,为摊主搬货上车、送货下梯坎。那时,他每天依然需要搬运几百斤的货物,每日步行数万步,日复一日地辛苦劳作。

置业解放碑商圈

随着时间的推移,冉光辉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好转。2016年,他在妻子和孩子的陪同下,走进了重庆市解放碑商圈附近的一家中介公司。他听朋友说,这里有几套二手房出售。他看中了一套面积约60多平方米的房子,虽说不大,但相比之前的租房,这里环境更加舒适,最关键的是离他工作的朝天门批发市场非常近。

搬家的那天,他们找了一辆小货车,将之前的所有家具、锅碗瓢盆搬到新家。东西不多,但每一样都被他和妻子打理得井井有条。到了新家,他亲自动手把床和柜子重新摆好,孩子们则兴高采烈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还争着帮忙擦地板。新房子虽然是二手的,但经过一家人的布置后,显得格外温馨。

孩子们在新家生活得很快活。儿子冉俊超尤其懂事,总是主动分担家务。他从小耳濡目染,知道父亲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上学的时候,他成绩一直不错,老师经常表扬他勤奋努力。2020年,冉俊超被评为“最美孝心少年”。那年他站在领奖台上,面对台下的观众,讲述了自己的家庭故事。他说父亲是他最大的榜样,是靠着父亲肩上的担子,才换来了如今的生活。

同一年,重庆市举办了青少年居家防疫展示活动,冉俊超的作文在中学组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他的作文里写了家人如何在疫情期间团结一心,共同度过难关。他提到父亲在那段时间依然在外辛勤工作,为家人带回生活的保障。评委们被他的真情实感打动,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冉光辉的外卖员之旅

到了2021年,冉光辉在和几个老朋友闲聊时,听到有人提起外卖员的工作收入不错,而且时间灵活。朋友们聊起如何通过手机接单、送餐,有些人已经在尝试这个新兴职业。他听着觉得这也许是个机会,心里开始盘算要不要试一试。回家后,他和女儿提起了这件事。女儿听后,立刻拿起手机,帮他查了相关信息,告诉他注册流程并不复杂,还主动教他如何在手机上操作。

女儿帮他下载了一个外卖平台的APP,又一步步引导他填写资料,上传身份信息。他坐在沙发上认真看着屏幕,一边听女儿的讲解,一边点着手机上的选项。没过几天,平台的审核通过了,系统分配了一位95后小伙作为他的“师傅”。小伙子是个热心肠,见面后直接带着冉光辉骑车转了一圈,给他讲解了接单、送单的流程。

冉光辉的第一单很快来了。订单内容是将两箱矿泉水和几包日用百货从朝天门送到白象居。接单时,他回到自己熟悉的朝天门市场,用木板车把货物装好,系上麻绳,拉着货物出发。白象居的路有些长,还有不少上坡,他推着车走得很慢,但一直坚持没有停下来。到了客户楼下,他打电话联系对方,确认后将货物一件件搬上楼。

三年过去了,冉光辉的生活发生了不少变化。2024年11月,当年那位拍下他“棒棒”工作照片的记者许康平再次来到重庆,想看看这位坚韧的父亲如今的生活。他们的再次见面依旧在朝天门市场。许康平看到冉光辉的时候,他正推着木板车,车上放着几件货物。他已经不再是全职的“棒棒”,而是一个外卖员和搬运工的双重身份。

当天,许康平拍下了冉光辉和他儿子的照片。镜头中,冉光辉推着车,儿子站在一旁帮忙扶货。相比十几年前的那张照片,冉光辉的背影依旧挺直,但岁月的痕迹已悄然爬上他的脸庞,而他儿子的身影已经高大了许多。

参考资料:[1]王全超,纪文伶.山城“棒棒”冉光辉:幸福生活“扛”出来[J].农民文摘,2020,0(2):F000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