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张女士,半年多以前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当时以为只是普通的胃炎,买来了一些治疗胃炎的药物服用,但吃了一段时间后,并不见效。
后来又到了上级医院检查,经详细检查是胆囊肿瘤,术后进行病理活检,确诊是胆囊癌。后续还遵医嘱进行了多次的化疗,但还是出现了全身转移,之后治疗无效去世了,而这一连串事件仅仅是发生在半年内。
面对张女士的离世,让家人陷入无尽的悲伤中,胆囊癌真的这么可怕吗?
一、“癌中之王”胆囊癌到底有多可怕?一说起“癌中之王”,大多数人都会想起胰腺癌,但有一种癌症,其恶性程度和生存率甚至比胰腺癌更甚,它就是胆囊癌。
杭州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科二病区/消化内科叶文广副主任医师介绍:胆囊癌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很多患者一确诊就是中晚期。胆囊癌恶性程度很高,手术很难完全切除病灶,预后极差,一年生存率只有5%—10%,中位生存期仅半年。
胆囊癌常见的发病原因主要与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保胆取石手术等有关,据统计70%—90%的胆囊癌患者都存在胆囊结石,而慢性胆囊炎伴有黏膜内不均匀钙化导致的胆囊癌发病率可达2%—3%。部分胆囊息肉会发生癌变,还有进行了保胆取石手术后胆囊结石或炎症的风险高,也可能会发生癌变。
尤其是以下几类人,更容易被胆囊癌盯上。
1、老年/女性
胆囊癌的发生风险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的人患胆囊癌的风险越高。女性是胆囊癌的高发人群,据统计女性胆囊癌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二到六倍,尤其是过早来月经、过晚绝经以及多次怀孕和分娩的女性,患癌风险会更高。
2、有关胆囊疾病病史的人
患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慢性炎症、先天性胆管解剖结构异常、胆囊壁较厚、胆囊腺肌症等胆囊疾病的人,患胆囊癌的风险更高。
3、患有胆管炎症的人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会导致引流胆汁的导管发炎,进而增加胆囊癌风险。
4、肥胖和糖尿病患者
肥胖引发的代谢综合征会增加胆囊癌的风险,糖尿病会增加胆囊结石风险,而糖尿病与结石的共同作用会促进胆囊癌的发生。
5、有家族遗传史的人
有胆囊癌家族史的人,胆囊癌发病风险更高。
二、身体出现5种异常表现,或是胆囊癌的信号胆囊癌患者早期症状隐匿,很难被及时发现,但并不代表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如果出现这几种症状,小心胆囊癌来临!
1、右上腹隐痛
很多胆囊癌患者会有右上腹疼痛症状出现,而且还会呈现持续性加重的特点,甚至还会波及腰背部和右侧肩膀。
2、消化不良
近90%的胆囊癌患者会有消化不良症状出现,多与胆囊的消化减弱有关,还会有食欲下降、吃油腻的东西会觉得恶心甚至呕吐等表现。
3、黄疸
近三分之一的胆囊癌患者会有黄疸症状出现,这是因为随着胆囊癌病灶的扩大引发了阻塞,从而导致了黄疸。
此外,还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尿液颜色变深以及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
4、体重下降
受疼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困扰,患者还可能会有明显体重下降的表现。
5、腹部肿块
有些胆囊癌患者腹部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肿块或包块。
想要发现胆囊癌其实并不难,可通过B超、腹部增强CT、磁共振、肿瘤标志物CA19—9、CEA、PET-CT等检查来准确诊断出来。
胆囊癌预后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本身患有胆囊息肉、胆囊结石以及慢性胆囊炎等高危人群,应该尽早治疗、定期随访就可以帮助降低胆囊癌的发生风险。
三、这3种吃饭习惯或损伤胆囊,尽早改正胆囊是人体中用来储存、浓缩胆汁的器官,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事实上,胆囊癌的发生与饮食也有一定关系,尤其下面这几种饮食习惯,可能会诱发胆囊癌,因此建议趁早改掉!
1、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经常食用肥肉、油炸食物、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可能会增加胆囊结石风险,甚至诱发胆囊癌。研究发现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的人,患胆囊癌的风险要比正常人群高出很多倍。
2、长期饮食不规律
长期不吃早餐胆囊无法及时收缩、排空胆汁,里面的有害物质会刺激胆囊黏膜,从而增加胆囊结石、胆囊癌的风险。
经常吃夜宵则会导致原本在休息时间的胆囊被迫运行,加重胆囊负担,引发胆囊功能紊乱,胆汁排泄不畅,埋下胆囊癌的发病隐患。
3、长期吃素
人体分泌出的胆汁主要是用来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物质消化的,长期吃素胆囊收缩的少,很容易刺激胆囊壁,增加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的风险。
我国很多胆囊癌患者一确诊就是中晚期,生存率和治愈率大大降低。高危人群一定要关注胆囊健康,做好定期体检,平常还要尽早改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参考资料:
[1] 《“沉默”的胆囊——从胆囊良性疾病到胆囊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2025年01月09日
[2] 《这5个症状是胆囊癌的“暗号”,早点发现还有救!》.青岛大学医疗集团西海岸第二医院.2023年07月05日
[3] 《【科普】不吃早餐容易生癌?78%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2年12月16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