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在村小学读书的日子

如意现当代史 2024-03-15 03:09:14

前不久碰到我上初中时的一位老师王老师,聊起过去我在老家村里上小学、初中时的情景。我说,那时候毛主席还在哪,好怀念在农村小学读书的日子!王老师告诉我:现在不要说初中,所有村一级小学都已经不存在了。农民的孩子上小学基本上到乡镇中心小学,有的人家为了孩子上更好的小学,就搬到了县城。

我问他:您觉得这样做好不好呢?王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不好!一是不方便,孩子小,来回接送,很麻烦。二是孩子需要家人陪伴照顾,有的家庭小孩上学、大人跟过去,到镇上、到县城租房子住,但家里又照顾不上。有的家庭让孩子寄宿,但不光成本高,孩子小时候没有家人陪伴,也是不好的。最重要的是,孩子进城读书,父母亲就跟着进城,农村慢慢就没有人了。乡村里没有孩子,就没有未来,还振兴什么?

我觉得王老师所说的问题非常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振兴农村教育无疑是关键,但把农村孩子都送进城镇上学,振兴的可能并不是农村教育。让孩子在乡村环境中长大,才能对家乡有感情,也才能有“乡愁”。孩子在镇上、在县城长大,对家乡农村环境都不熟悉,要让他长大后再回到乡村家乡,他就只能记得住“城愁”而不是乡愁。而父母亲不能陪伴孩子长大,则是更严重的问题。孩子很小就离开父母和家人,跟父母家人也不会有很深的感情,就可能导致情感发育障碍。可见,这种将村教学点集中到乡镇的农村小学体制,可能是正在切断下一代的亲情、乡情,怎么会好呢?

农村小学校的办学问题看上去是农村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任何乡村的振兴,必须从建成一所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小学校起步。以一所优质的农村小学来凝聚亲情、乡情、人心,这是乡村振兴第一位重要的任务。在一所优质小学的基础上来考虑乡村振兴的其他问题,才有可能,才有意义。

事实上,现阶段大多数农民进城落户,就是为追逐优质教育资源而去的。许多农户是丈夫出远门打工赚钱,老婆在县城租房子陪伴孩子读书,所以现阶段许多县城中小学周围的住宅就成为“学区房”,享受着高额租金。这一现象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均衡分布,让农民在自己家里也能够分享到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乡村中很多自然村,特别是人口较为集中的中心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地和场所,这些村庄必须能够吸引乡村居民长期安心定居,而只有在这些村庄办好一所足以吸引并且留住年轻父母的小学校,才能够实现“让进城的进得放心,让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实现城镇与乡村相得益彰”的目的。实际上,让留在农村的人留得安心,也才能让周边城市的人安心定居,现阶段一些地方中小城市的人口也在流失,与其周边农村人口的更多流失密切相关。

为此本文建议,第一,纠正把农村教学点全部集中到乡镇的做法,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农村小学校的布局。实际上,高层领导已经注意到“农村学校较快撤并,造成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并且明确提出,“如果确有需求,村教学点就要坚持办,而且要办好。”(《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99页)恢复重建较大部分农村教学点,应当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刚好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要求“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纠正许多乡村小学布局上的偏颇,已经有了政策依据。

第二,借助国家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和农业农村部等9部委下发的《“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实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教学点布局。据报道,目前这些计划和方案主要还不是用于支持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有关方面可以借此机会整合资源,把力量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需要的地方,努力推动村教学点的师资质量达到县城中最好小学的水平。

0 阅读:0

如意现当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