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全系搭载高阶智驾,这是不是意味着全民智驾时代真的来了?

创业者李孟 2025-02-12 02:29:04

比亚迪全系搭载高阶智驾,全民智驾的时代是不是真的来了?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将于 2 月 10 日 19:30 正式开启。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比亚迪天神之眼,开创智驾新时代,让每一个人都畅享高阶智驾,对此你怎么看?

去年卷新能源汽车价格,今年卷智驾,比亚迪简直太疯狂了,那么是不是全民智驾是不是真的来了,我觉得是的,因为比亚迪全系车型搭载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覆盖7万至20万级主流市场,甚至将部分功能下探至10万以下车型,这一举措无疑标志着智能驾驶技术从高端市场向全民普及迈出了关键一步。

而且王传福在发布会上提出“2025年是全民智驾元年”,并预言未来2-3年智驾将像安全带一样成为标配712。比亚迪的举措不仅是企业战略,更是行业启蒙运动,其意义在于:

推动中国智驾技术全球化:依托数据与制造优势,中国车企有望在智能化领域引领全球标准。

重构用户价值认知:汽车从代步工具升级为“智能出行伙伴”,用户体验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

目前比亚迪推出的智能驾驶天神之眼包含A(三激光雷达)、B(单激光雷达)、C(三目摄像头+多雷达)三个版本,覆盖不同价位车型。其中,天神之眼C作为核心普及方案,采用5R12V感知硬件(5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雷达+三目前视摄像头),支持高速领航(HNOA)、代客泊车(AVP)、记忆领航(MNOA)等20余项功能,实现了1000公里以上零接管的高快领航能力。10万级及以上车型全系标配,7万级车型多数搭载(如海鸥智驾版起售价6.98万元),首次将高阶智驾门槛降至大众市场。

而且比亚迪有非常强大的销售基数和成本控制优势,比亚迪依托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体系和440万辆智驾车型的数据积累,将智驾成本压缩至行业的三分之一。例如,天神之眼C的硬件成本仅为激光雷达方案的1/3,同时通过自研算法和规模化生产实现“加配不加价”。这种技术平权策略打破了传统豪车对智驾功能的垄断,重新定义了市场竞争规则。

同样比亚迪拥有超5000名智驾工程师团队和全球最大的车云数据库,结合璇玑架构(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端到端闭环能力,可实现算法快速迭代和场景适应性优化。这种“数据-算法-量产”的闭环生态,为其技术领先性提供了长期支撑。

“价格屠夫”比亚迪这样的做法肯定会倒逼行业技术下沉,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例如,长安宣布在10万级车型搭载激光雷达,小鹏计划推出L3级智驾保险,零跑在15万级车型首搭城区智驾功能11。智驾技术正从“高端标签”转变为“基础配置”,行业竞争焦点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

为什么说能够实现全民智驾,因为比亚迪可以价格这么低,这其中也肯定倒逼了供应链供应价格下降!因为比亚迪的规模化采购推动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而天神之眼C的“三目+多雷达”方案为行业提供了低成本高精度的新范式211。根据国金证券预测,智驾供应链(如激光雷达、芯片)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进一步加速技术普及。

而智能驾驶也能助力消费者体验的全面升级,代客泊车(成功率99%)、高速领航、记忆通勤等功能显著降低驾驶疲劳和事故风险(疲劳驾驶事故占比21%,死亡率83%)610。比亚迪通过技术普惠,让更多用户以低成本享受安全与便利,例如新手司机可通过元UP智驾版轻松应对复杂停车场景。

但实现全民智驾也存在着风险,尽管比亚迪宣称天神之眼C已实现高可靠性,但当前智驾技术仍处于L2+/L3过渡阶段,系统对极端场景的应对能力尚未完全验证。部分车企(如华为、小鹏)对“完全责任归属”持谨慎态度,消费者需注意智驾功能的法律边界和使用风险。这也会影响用户是否使用智驾!

同样也需要行业标准与法规进步才能更好的推动全民智驾。因为智驾功能的普及需要配套法规(如L3级责任认定、数据隐私保护)和基础设施(如高精地图、V2X)的支持。目前国内相关标准仍待完善,可能影响技术落地的速度和范围。

所以总的来说,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战略既是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市场魄力的彰显。尽管挑战犹存,但其通过规模化、垂直整合和普惠定价,真正让高阶智驾触达大众消费者。若其他车企快速跟进,2025年或将成为智能驾驶从“尝鲜”到“普及”的转折点。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意味着一场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革命正在加速到来。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0 阅读:18

创业者李孟

简介:一起聊互联网创业、互联网科技资讯以及科技营销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