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手环是不是智商税?
防静电手环到底是不是“智商税”呢,这得把它的使用场景、产品类型还有科学原理都结合起来综合考量一下。下面咱们就来具体分析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下防静电手环的工作原理!
防静电手环的关键原理在于利用导电材料把人体的静电引到大地里面去,这样就能防止静电积累起来对电子设备或者人体带来损害。它主要分成两种类型:
有线手环:通过导线跟接地的装置连接起来,像金属桌面或者地线啥的,利用 1 兆欧的电阻慢慢地把静电给释放出去,免得瞬间的电流冲击把元器件给弄坏了。这种设计在电子制造的车间里,比如说 SMT 贴片加工的地方,用得可多了,效果也很明显。
无线手环:很多的产品说是通过“电晕放电”或者尖端放电的原理来释放静电,可实际效果让人怀疑。电晕放电得要几千伏的高压,但是人体的静电一般也就几百伏,而且手环也没有有效的放电结构,有一些拆解的情况表明它里面就只有普通的电阻或者根本没有能起作用的部件。
那么在专业领域和日常生活的场景中给一些建议!
在专业领域肯定是有效的,因为在像电子制造、芯片组装这类对静电很敏感的环境里,有线手环那可是必备的工具。工人戴上以后能很快地把静电泄放掉(0.1 秒以内),这样就能避免静电损伤那些精密的元件,减少生产中的损耗。要是没有正确接地,比如说导线断了或者接触不好,手环就没用了,还得配合着防静电服、接地设备一起用。
但在平常的生活里,买手环的必要不大!因为普通用户平常产生的静电,也就是因为衣物摩擦或者环境太干燥导致的,通过增加一下湿度、穿棉质的衣服、用用柔顺剂这些简单的办法就能缓解。无线手环说能“消除静电”,可实际上没办法有效地把电荷导走,有一些测试表明它的效果跟普通的腕带没啥区别,甚至还有可能因为误导用户,让用户忽略了真正能防静电的措施,从而让问题变得更严重。
究竟是不是智商税,还需要看这里,争议点与智商税嫌疑
无线手环老是夸大宣传,商家常常拿“高科技”“电晕放电”当噱头来推广无线手环,但是物理实验显示它的效果很弱。比如说,厦门的物理教师就指出来,这类产品没办法调节人体电流,广告宣传没有科学依据。
用户使用也有误区,有一部分用户以为戴上手环就能把静电完全消除掉,忽略了像环境湿度、衣物材质这些关键的因素。长时间戴着还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特别是那种劣质产品,材质不好的时候。
那么是否有代替方案?
在专业的场景里,建议挑那种符合标准的有线防静电手环,还要定期检查接地的情况。
在平常生活中,可以用防静电喷雾或者自己弄点柔顺剂溶液喷在衣服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让摩擦产生的电荷变少)。把空气湿度增加一些(用加湿器、湿毛巾都行),穿纯棉的衣服,在触摸金属之前先摸摸墙把电放掉。
买无线手环要谨慎:大多数测试都显示它效果不怎么样,性价比也低,建议先选其他办法。
防静电手环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得看产品的类型和使用的场景:有线手环在工业领域那可是有用的工具,不是智商税。无线手环在日常生活的场景里效果让人怀疑,而且还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这就属于智商税。普通用户应该先通过调节环境、选择衣物的材质这些成本低的方式来防静电,而不是依靠手环。对于这个事儿大家是怎么想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跟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