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西省自然资源厅通报的3起非法占地和2起非法采矿案件,如一记警钟,震耳发聩,暴露出自然资源管理领域违法乱象的冰山一角,也敲响了保护资源、严守红线的紧急警钟。
先看非法占地问题,孝义市某镇人民政府,本应是土地法规的坚定执行者,却知法犯法,擅自占用含耕地在内的集体土地修建道路。政府部门带头违法,造成的恶劣影响远超普通主体。这不仅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更给当地民众传递了错误信号,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黎城县某公司和保德县某公司,为了一己私利,肆意侵占耕地与集体土地,全然不顾耕地保护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每一寸都关乎着十几亿人的饭碗,非法占地行为,无疑是在挖国家粮食安全的墙角。
非法采矿的危害同样触目惊心。吕梁市离石区2家矿山企业,长达11年超越批准矿区范围开采石灰岩,非法开采量惊人。这种疯狂掠夺式的开采,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山体千疮百孔,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风险,时刻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朔州市怀仁市张某某等4人无证盗采煤炭,更是将法律和安全抛诸脑后,这种公然的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矿产资源的开采秩序。
令人欣慰的是,相关部门在查处过程中行动迅速、处罚严厉,展现出打击违法行为的坚定决心。然而,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这几起案件背后,是否存在监管漏洞?为什么有的违法企业能够长达数年持续作案,才被发现和查处?是否有个别监管人员失职渎职,为违法行为大开方便之门?这些问题必须深入调查,给社会一个交代。
此次案件通报,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警示,而应成为推动制度完善的契机。各级政府必须强化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常态化、全方位的监管机制,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同时,要加大对企业和民众的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
保护自然资源,严守耕地和矿产资源红线,是一场不容有失的攻坚战。这不仅关乎当代人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长远福祉。我们必须以这几起案件为契机,痛定思痛,采取有效措施,彻底遏制自然资源领域的违法乱象,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评论员:白冰)
相关报道:
编辑:李旭平
审核:张绍彬
监制:窦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