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角度看:陈玉成的武力值,湘军阵营中少有对手

有缺的晚风 2025-02-23 07:54:22

曾国藩和胡林翼,这两位可是湘军的主帅呐,在清朝面临诸多困境之时,他们可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称得上是拯救清朝的大功臣呢。这两位对陈玉成有着相当高的评价,他们说,从汉唐那个时候一直到他们所处的时代,就从来都没碰到过像陈玉成这般强悍厉害的人物。而陈玉成呢,在湘军眼里,那可是个劲敌,他还有个外号叫“四眼”。这个“四眼”可不得了,在和湘军对抗的过程中,让湘军遭遇了太多的艰难困苦,把湘军折腾得够呛。也正因如此,陈玉成给曾国藩和胡林翼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呢。

有人说陈玉成不如鲍超、多隆阿,这种说法其实是罔顾事实的,仅仅是依据局部战斗情况就下了这样的论断而已。要知道,在评判他们的时候,很多人常常会忽略掉背后所涉及到的各种资源因素,也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各自在整体局势当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就这样草率地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陈玉成和湘军之间展开战斗,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了,早在很久以前双方就已经有过交锋。不过呢,陈玉成真正开始独当一面地去应对湘军,那得追溯到1857年的时候。那在这儿,咱们不妨好好去探究探究,看看陈玉成在与湘军作战的过程当中,到底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战术、方式来和湘军展开战斗的。而且呢,在这期间他又都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呢,这些事情对于整个战局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另外,咱们也可以对比对比,看看和陈玉成同期的那些湘军名将们,他们在面对类似的情况时,是不是也能够达到陈玉成这样的作战水平呢。

在1856年的时候,太平天国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那就是天京事变爆发了。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可不小,曾经的“首义五王”,就因为这次事变,从此成为了历史,不复存在了。到了1857年,石达开做出了一个举动,他率领着足足有10万之多的兵马,离开了太平天国,之后便开始独自去作战了。这么一来,太平天国可就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状况了。因为石达开这一走,朝廷里面就好像没什么能独当一面的将领了,整个国家也感觉找不到特别得力的人才了。在这样的情形下,太平天国的局势变得岌岌可危,仿佛随时都有可能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那陈玉成手里头到底有多少兵马呢?说起来真的是少得可怜。就这么个情况,除了在当年秦日纲东征那会儿,他得了一部分兵马,还有就是石达开增援宁国的时候给了他几千人,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兵将了。而且呢,后来石达开选择自己单干,这一走可就又拉走了一帮人,面对这样的局面,陈玉成也是没办法,只能干着急。

那这时候的湘军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呢?在天京事变发生之后,太平天国那边自己内部乱成一团,已经是自顾不暇了。而湘军呢,不但幸运地躲过了可能被彻底消灭的厄运,而且还慢慢地恢复了自身的实力。之后更是一举夺取了武昌,并且对九江展开了围攻之势。要是再把清朝给予的支持这方面因素考虑进去的话,陈玉成和湘军那就更没法比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洪秀全这边几乎没办法给陈玉成提供什么实质性的有力支持。

湘军展开了反攻行动,与此同时,八旗军和绿营军也跟着再次发起进攻态势。那么在这样的局面下,陈玉成究竟要凭借什么去应对呢?其实啊,陈玉成采取的办法是,在安徽当地招募那些遭受饥荒的穷苦百姓。然后呢,他就带着这些招募来的饥民前往湖北地区投入战斗。到了湖北,他要直接和胡林翼所率领的湘军展开激烈的搏杀较量呢。要知道,这时候胡林翼可是湘军的主帅哦。而且,陈玉成还要和李续宾、鲍超、多隆阿、李续宜、王国才等这些人去“过招”,就好像是在实战当中不断积累经验似的,也就是所谓的“刷经验”啦。

在当时的局势下,若是要反攻湖北,陈玉成所部可以说是关键的“基本盘”。就是靠着这股力量,还曾一度把湘军给围困起来了呢。而在同一时期,湘军那边正在对九江发起进攻。面对这样的情况,石达开呢,他都不打算去救援九江。但陈玉成可不一样,那是相当仗义的。他果断地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去攻打小池口,而且和小池口的守军相互配合,在这场战斗中成功地让鲍超受了伤呢。

在鲍超攻打小池口那个时候,胡林翼已然安排鲍超组建起了“霆军”呢。就在这一时期啊,陈玉成手底下的士兵大多是新兵,而鲍超这边的情况同样如此,双方在各方面都不存在特别显著、格外突出的地方哦。

在从湖北返回之后,陈玉成和李秀成共同召开了“枞阳会议”,其目的在于攻打江北大营。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情况是,江北大营已经成功夺取了浦口以及江浦这两个地方,如此一来,南京北面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就被截断了。面对这样的局势,太平军自然是必须得有所行动、做出回应才行。于是呢,陈玉成便返回了东线,投身到那里的战斗当中去了。

在当时的局势下,有个江北大营,其构成主要是八旗兵以及绿营兵,而担任主帅一职的是德兴阿。就在双方战斗进入到激烈胶着、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湘军这边展开了对安徽的分路进攻行动。其中,鲍超和多隆阿负责对安庆进行围攻,而李续宾则选择北上,目标直指庐州,要去攻打那里。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胡林翼因为家中有事,需要回家去守孝丁忧,于是,调度相关作战事宜的责任就落到了都兴阿的身上啦。

李续宾乃是罗泽南的学生,他手底下带领着的湘军人数达到了8000多人呢,而且这些湘军可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哦。早年的时候,曾国藩着手创办湘军,在陆军方面呢,总共设立了三支队伍,分别是由王珍带领的一支、罗泽南带领的一支,还有塔齐布带领的一支。可以说,湘军在战斗过程中,那可都是靠着这三支队伍发挥重要作用呢。

王珍这个人很有个性呢,他后来选择离开了曾国藩,然后自成了一个体系。等王珍去世之后,他所率领的那支部队基本上都跟着左宗棠去了。再说说塔齐布,他在九江那个地方竟然吐血身亡了,之后周凤山就接管了他的部队。可谁能想到啊,周凤山接管之后,面对林启荣、石达开、韦俊这些人的轮番攻击,被打得很惨,到最后几乎都没什么存在感了。

话说在武昌之战的时候,罗泽南不幸阵亡了,而致使他阵亡的正是韦俊。在罗泽南死后,他所率领的那支部队就由李续宾接管了下来。要知道,这原本可是一支极为精锐的兵马,战斗力相当可观。然而,后来经历了三河之战以及舒城之战等一系列战事,情况就变得很糟糕了。在这几场战役过后进行统计,发现湘军在这当中竟然阵亡了七千多人呢。如此巨大的伤亡数目,基本上可以说这支部队算是遭受了重创,差不多都给“报销”掉了,以往的那种精锐之态也很难再维持下去了。

在三河之战刚开始的时候,陈玉成和李秀成正于浦口那边展开激烈的战斗呢,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也正因如此,李续宾这边没遇到太多阻碍,得以一路顺利地长驱直入。不过呢,陈玉成那边在结束了浦口的战斗之后,一刻都没耽搁,立刻马不停蹄地往回赶。等他赶到之后,那可真是厉害,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就把李续宾打得落花流水,彻底打败了李续宾。但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太平军其实情况也不太乐观呢。他们刚刚经历了战斗,都没来得及好好休整一下,而且队伍里的精锐兵力也所剩不多啦。所以在这场和李续宾的交战过程中,太平军自身的损失也是不小的呢。

三河之战结束后,陈玉成提出要马上消灭鲍超和多隆阿这两股敌军。然而,李秀成却没有给予配合,最终导致在二郎河一战遭遇挫折。在这件事情上呢,有些人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觉得鲍超、多隆阿特别厉害,甚至说陈玉成在这一战中损失极为惨重,还声称陈玉成差点就被枪弹击中了。但其实呢,这样的说法是有些言过其实的啦。

大家想想看,要是陈玉成之前损失惨重的话,那怎么可能在仅仅一个月之后,就把李孟群军团给消灭掉了呢,而且还把胜保所率领的八旗士兵给打得很惨,都打残了。这里得说说李孟群,他可是安徽巡抚呢,手底下掌管着三万兵马,在陈玉成心里,他可是被认为是“清军最能打的三个人之一”,这样的对手,那肯定不是能轻易对付得了的。

在成功击败胜保之后,陈玉成立即马不停蹄地向南进发。当时,李秀成在与李昭寿的对战中形势较为严峻,陈玉成此去就是要去协助李秀成。在他的有力帮助下,成功击败了李昭寿,进而重新将江北地区夺取了回来。不仅如此,还顺带攻克了六合这个地方。而江南提督李若珠呢,听闻消息后前来增援,结果却在这场战事中被陈玉成斩杀。就在这个时候,胡林翼又一次发起了东征行动。陈玉成呢,得知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又奔赴战场,投身到这场新的厮杀当中去了。

在小池驿发生的那场战役当中,胡林翼采取的战术同样是围点打援哦。这时候呢,陈玉成心里就有了主意,他决定要先把鲍超这股力量给消灭掉。于是,陈玉成开始行动啦,他成功地把鲍超给围了起来,然后对其展开猛烈攻击,就好像是把鲍超他们这支部队吊起来狠狠地打一样。在陈玉成如此猛烈的攻势下,鲍超率领的“霆军”可就惨啦,被打得那叫一个狼狈,差一点儿就整个崩溃掉了,形势那是万分危急,感觉这“霆军”的命运就像是悬在一根线上,随时都可能断掉呢。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胡林翼那边呢,觉得得赶紧突围才行,毕竟形势对他们很不利。可鲍超呢,说什么也不同意突围。这是为啥呢?原来,鲍超在此之前就有过“抗命”冒进的情况,现在局面搞成这样,他也知道不好收拾,要是就这么突围出去了,那之前的事儿可就更不好交代啦,所以不管胡林翼怎么说,他就是不答应突围这件事儿呢。

那要是没有援军前来支援鲍超的话,他最终会落得个怎样的结局呢?其实答案很明显,要么就是在战场上阵亡,要么就是被敌军给俘虏了。胡林翼心里实在是不忍心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于是就安排多隆阿和唐训方率领部队杀进敌军的包围圈,打算去替换鲍超所率领的“霆军”来进行防守任务。可没想到的是,陈玉成这边可不含糊,对着唐训方的军团就是一顿猛揍,结果唐训方根本招架不住,又只能从自己驻守的营垒当中狼狈地跑了出来。

话说鲍超所率领的“霆军”退下去休整了,这时候就轮到多隆阿所部来抵御陈玉成的进攻。可没成想啊,多隆阿这一方即便奋力抵抗,却还是没办法取得胜利呢。如此一来,陈玉成在战场上仍旧占据着局部的优势,掌控着一定的局势。当时的情况是,陈玉成其实是很有机会在这场战斗当中,一举把被称作“多龙鲍虎”的多隆阿和鲍超给打败,从而终结他们的威名的。只可惜,他所面对的可不仅仅是眼前的这些对手,背后还有胡林翼在运筹帷幄呢,而且还有那极为庞大的湘军体系作为支撑。这庞大的湘军体系可不容小觑,方方面面的力量加起来,就使得陈玉成想要达成终结“多龙鲍虎”的目标变得困难重重啦。

鲍超和多隆阿这两人呢,是胡林翼的手下。当时的情况,可能是面临的局势让胡林翼觉得输不起了,于是他就向曾国藩提出要求,希望能得到增援,而且他心里想着最好是能让曾国荃过来帮忙。要说这曾国荃,那也是个挺精明的人。他所擅长的作战方式是“围困城池”这种打法,对于阵地战并不是那么擅长。特别是在当时那种情形下,要是和陈玉成正面死磕的话,在曾国荃看来,那可真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太不划算了。所以呢,他就以自己身体不好作为理由,拒绝了前往太湖增援的要求。

瞧啊,陈玉成率领的那支太平军军团,真的是疲惫不堪呐,一直以来都没能得到好好休整的机会呢。可即便如此,他们居然还能打出相当不错的成绩来,这可不得不让人感叹,英王陈玉成那可真是相当给力!大家要知道哦,在这个时候呢,李秀成还在江北那边呢。他,正被洪秀全猜忌着呢,自身都已经是自顾不暇啦,哪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去救援陈玉成,根本就抽不出身来。

接下来要说的是鲍超、多隆阿逆袭的情况。其实方法挺简单的呢,胡林翼进一步采取了调兵的举措哦。他敏锐地察觉到太平军在后勤补给线这块存在比较薄弱的缺点,于是就安排金国琛率领一万名精兵去悄悄地袭击太平军的粮道啦。这时候陈玉成可就陷入困境啦,前面有敌军对抗,后面粮道又被偷袭,而且他当时所带的粮食本来就不多(要知道太平军一直以来是比较缺粮的呢),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陈玉成没办法,只能选择焚烧掉营垒,然后带着部队撤退啦。

在那个时候啊,湘军展开了反攻行动。他们一路势如破竹,接连踏破了一百多座空空荡荡、无人驻守的营垒,就这样取得了此次作战的胜利。而原本坚守在太湖的军队呢,也跟着一起往安庆那边撤离了。如此一来,太平军在西线这边可就遭受挫折啦。这时候可能有人就会问了,陈玉成在这一系列情况当中,他的损失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其实啊,他的损失应该不算很大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在这之后,陈玉成马上就和李秀成携手合作起来了。他俩合作之后那可不得了,一起发力就把“江南大营”给摧毁掉了。而且啊,他们还继续向东进发,去攻打苏常等地呢。

在成功摧毁“江南大营”之后,胡林翼和曾国藩便着手集中主要兵力对安庆展开围攻行动。就在这个时候呢,陈玉成从东部战场那边又折返了回来。然而,当时的李秀成却沉浸于江浙地区的繁华景象之中,对于西征这件事表现得极为不积极。在这样的局面下,陈玉成所面临的形势愈发艰难,最终难以避免失败的结局。

咱们来聊聊英王陈玉成。从1857年的时候呢,他就开始进攻黄州了,之后一直到1862年,最终在寿州败亡。在这期间,陈玉成几乎就没闲下来过,不是正在进行战斗呢,那就是在奔赴战斗的路途当中。而且呢,陈玉成手底下带领的那些太平军,都是他自己一点点训练出来的哦。要知道,一开始他的这个基本盘是相当弱的,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打出那么多出色的战绩来呢。就冲这点,真的不得不说,陈玉成不愧是当时一等一的名将,确实是非常厉害呢。

湘军作战是采用集团作战的模式哦。在湘军当中,真正堪称高手的其实是主帅胡林翼啦,并不是像李续宾、鲍超、多隆阿等这类大家所熟知的名将哦。你想啊,如果仅仅是鲍超、多隆阿他们就能让陈玉成见到就得绕道走的话,那湘军也就不至于花费长达6年的时间,而且还是在有队友配合协助的情形下,才最终搞定陈玉成。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