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到只有地理书上只言片语印象的地方。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羌塘有60万平方公里,正好占了一个“零头”。在这片被昆仑山脉和冈底斯山脉紧紧怀抱的广袤土地上,除了海拔5000米以上稀薄空气和充足日照外,只有藏牛、野驴和藏羚在自由而畅快地生活。因为环境恶劣,哪怕经历了三个工业革命后,人类依然没有征服这片生命的禁区。
羌塘
两年前的北京,那个异常寒冷的冬天的某一夜里,饶子君某天夜里,饶子君接到了朋友的电话。“羌塘”、“纪录片”,“得签生死协议”,几个在别人听来无比恐慌的关键词,勾起了饶子君关于父亲的回忆。
海报
从小到大,父亲饶剑峰都是饶子君心中不可逾越的山。他总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饶子君5岁那年,父亲带着她徒步了一次西藏,“从此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于是从2001年开始,饶剑峰就爱上了登山这项运动。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座,被国际登山界称为“14座俱乐部”。饶剑峰的目标,就是在有生之年登完这十四座。
饶剑峰
一切却在登顶完第十座后戛然而止。2013年6月,饶剑峰在巴基斯坦南伽帕尔巴特峰营地遭到恐怖袭击,不幸遇难。父亲的追悼会上,年仅18岁的饶子君曾含泪说到“登山,是我的父亲饶剑峰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仅是爱好,也是他与自己的相处之道,雪山对他来说,不仅仅意味着攀登与挑战,更是他自我修行的净土,是他回归自我的圣地。他的人生的丰盛和完满与雪山无法割舍关联”。
饶子君
所以当这个北京友人告诉了饶子君《藏北秘岭》的消息时,21岁,大四,即将以中央戏剧学院编导专业毕业生的身份进入社会的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饶子君
为了瞒过家人,饶子君谎报说“跟剧组去西藏拍东西,顺便帮他们把摄影器材拉到拉萨去”。直到饶子君坐了五天五夜设备运输车,走了8000公里到了西藏,签了“生死协议”以后,才避重就轻地告诉妈妈“可能要失联一段时间”。
海报
在攀登普若岗日冰原前,饶子君穿上父亲遇难时留下的装备,走上了父亲曾经走过的路。无人区不是白叫的。海拔6000米,空气含氧量65%,温度零下30摄氏度,48人16台车的摄制组,历时近40天,总行程3441.511公里,到最后只剩下8个人,三台车完成穿越。团队以每天损失一个人,三天损失一台车的速度不断减员。剧组后勤组长阿龙有一句名言是,“一起走过无人区的人,都自动结拜了”。
饶子君
“时时可死,步步求生”用来形容无人区的环境毫不为过。天寒、冰裂、设备故障、补给告急、各种致命疾病以及野兽袭击中的任何一种都会让整个计划失败。所人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个月的时间,饶子君经历了呼吸综合征、极寒、饥饿等多种危险后,终于完成了这个行程,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海报
影片于8月31日上映,上映5天票房不足500万,尚不及“首映即票房”《爱情公寓》预售的一个零头。纪录片市场本来就不活跃,在如今“粉丝经济”当头的当下,看起来更是无比悲壮。特别喜欢这种有着电影人“使命感”的电影。
纪录片一定要高票房才对?追求票房拍商业片不就好了
题材不吸引人,你怪谁,这是市场,各种营销各种暗战,你死几个没人看还一样是没人看
进影院看电影,是去娱乐。精神洗涤,还是在家看碟的好。动不动就上升到道德层面,好像道德水平有多高似的。
小编,你的出发点很好!可是电影也分很多种啊!有什么文艺片,什么记录片,什么商业片等等不下十来种!就跟我们看小说一样有大众型的也有小众型的,有文青的,也有其他的!像音乐也是有乡村,有摇滚,有流行也有民族。不是吗?没有可比性,就像古典音乐很少有人看,可人家高贵啊!流行音乐受众多,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可人家来钱快!再次说一句,喜欢是一种感觉,有喜欢的就好!
买票去看一个地理类纪录片?那不是脑子有包嘛!你放电视台分几集播放不就完咯,你看看人家BBC的纪录片你还敢说自己是用命来拍的?
空气含氧量65%?不明白是富氧?
觉得没啥意义,相当于个人传记,可以自己珍藏。
纪录片和文艺片本来就是小众,关键是去各个影展拿奖的,你非要拿纪录片和商业片比票房我无话可说
这部电影只能说拍摄确实非常困难无人区题材也很棒,个人看法不同吧我个人不是太喜欢,感觉就像看了一堆的后期花絮和爸爸回忆录再加上剪辑确实有点混乱……感觉没有小编说的那么好吧还扯到使命感
你要是为什么要拍记录片?
为什么我辛辛苦苦打工一辈子还是没钱?
3天拍出来的电影是不是好电影?
有些疑义,中国还有那么多土地吗?
现在的电影市场就是个洗钱池子
院线给排片了吗?我想看啊!都不知道有这么好的作品!垃圾电影我试不想看的!包括什么漫威电影,再不看了!浪费钱,这么优秀的作品为什么没什么消息呢?
什么时候拍片流行剧组人员祭天了?
昨天还有一个戏曲电影,也说没人看国粹,你一个纪录片谁会去电影院看
48个人只剩8个人,这种事说出来很自豪?我只能说真的不值得,票房低就该埋怨观众吗,花了那么条命你只是为了票房?
纪录片,当下社会,一个个压力大的要死,谁有那么多时间停下来慢慢思量。你们一个劲儿的叫,可是想没想过你们想要我们口袋里的钱,只要你们东西拍的好,咱们愿意去,可是我们想要老板的钱,老板巴不得咱们二十四小时轮轴转,不要工资最好😊
原谅我没有那么高尚,我去电影院主演是看大片、3d,特效的,其他类型的片子我在电脑电视上看不行吗,冲个会员实惠得多。
纪录片本来就不是奔商业的,哪能比
纪录片就走纪录片的渠道,送去评审,卖版权,走小荧幕,非要往大荧幕上送干什么呢?跟家里躺床上躺沙发上看的片子干嘛非要让人跑好几里路去电影院看呢?
你先得花两个亿的文宣费
好羡慕这样的人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氧气含量65%谁能解释一下啊?
努力了就一定有回报?还没长大呢?
国家应该支持,最起码引导一下,各电视台适当购买纪录片来播放,既然能强制电视台国产动画片为什么不能放纪录片呢
怪观众吧,
得先问问网友爱不爱看。你拍的东西有意义吗?如果没有意义纯粹为了找屎一定就要网友爱看吗?
看到网友骂小便,我很欣慰。
你要情怀,他要票房,圈子不同,不比强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