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万里无云,桃李花开,再访位于西昌市月华乡的“中国知青博物馆”。


西昌市月华乡新华村,留有知青生活遗址,2010年建新馆并开馆,市领导和受邀老知青参加开馆仪式,现场气氛热烈。从国道路口一线,车水马龙,到达现场只靠步行。沿途民居写有当年标语和知青绘画作品,村民趁此机会出售农副产品,我们购买了几斤圆萝卜(元根)。


开馆时间为2010年11月20日,记得是冬日暖和,人潮涌动,各地知青组团来到西昌,打着队伍旗帜,参加青春的纪念仪式,不忘蹉跎岁月。

博物馆中复原了当年的一些生产生活场㬌,欢送下乡插队的情景依然还在。老解放车厢里,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胸戴红花,胸怀壮志,去到广阔天地。
大哥1975年夏天,下乡去了西昌河西,今盐中区,仅仅满十七岁,距今已五十年了。岁月如梭,青春像小鸟一样不回来。

进入大门,左边一株盛开的刺桐树子,红花绽放,默默守护,远望安宁河谷和绵延群山。

馆内建筑皆红色,那是火红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

主馆两侧是两块巨大的照片墙,知青正在生产劳动。


进入主馆,右边是知青照片墙,这个他们青春的模样,也是他们的风华。




馆内陈列的推土机、拖拉机.风谷机和收水稻的拌桶。


楼上展厅,陈列当年知青用品,写满岁月沧桑,人生坎坷,睹物思人,唏嘘不已。



一代人的青春在滚一身泥土,炼一颗红心中度过,每个人的知青岁月都是不可磨灭的。




这里曾经是四川省青年农场旧址,几排简陋的窑洞是历史见证。窑洞用石头、泥土和水泥修筑,有的墙面漆黑,地面不平,当年生活艰辛可见一斑。




知青们住上下铺,一间窑洞住二十人以上,很是拥挤,今天复原了当年场景。
农场创建者是一位樊姓老红军,知青们开垦出两千亩耕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荜路蓝缕,一路前行。



当年的农场全貌,人烟稀少,设施落后。今天早已变了模样,以前月华油桃颇有名气,今天到处大棚,改种葡萄收益高。





保留下来的窑洞遗址,当年的知青今何在,可记得第二故乡?

站在馆前望群山,那逝去的岁月也有许多的美好。

窑洞旁不远处一株桃花,笑迎每一位访客。馆中有几棵高大树木,或为知青所植。
这桃花应是油桃,其花灼灼。



艳阳下,闻到阳光的味道,小桃落,心欲碎。



一个甲子过去,对知青而言,却是一生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