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所有藏书中,如果要挑选一部最喜爱的,非《史记》莫属

司马迁粉丝 2022-11-23 19:09:32

本人最大的爱好就是买书、读书,每有所得,便欣然忘食。至今已积累了两千多册书籍,我专门为这些书定制了书架,占据一整面墙,填满了图书,这是我最大的精神财富。本人所买籍以文史类为主,在众多书籍中,如果选出一部我最喜爱的,那一定非《史记》莫属,这是一部我阅读好几遍的书,也是值得一生阅读的书。

我家的书柜

今天就以个人阅读经验谈谈《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史记》是太史公司马迁所写,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近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自古至今,历代文人学士对《史记》都有极高的评价:

柳宗元说:“《史记》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梁启超说:“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郭沫若说:“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史诗。”

在历代文人对《史记》的评价中,最著名的还是鲁迅所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诞生之路很曲折,它能流传至今也不容易,司马迁为之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笔者书架中的《史记》

司马迁的祖上是代代相传的太史令,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是担任太史令的官职,这个官职对任者的文化要求很高。从司马家历代担任此职来看,可知其有深厚家学渊源。

公元前110年,一代雄主汉武帝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汉武帝的首次封禅是极为隆重的大事件,太史令司马谈原本应该参与这次封禅,但由于种种原因,汉武帝并没有让司马谈参与,这是作为历史学家的巨大遗憾。受了这次事件的刺激,司马谈不久就病倒了。

司马谈自知不久于世,离世之前托付给了司马迁一件大事,他说:“我死后,你必定要做太史,你做了太史,不要忘记我想要撰写的著述啊。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史书丢失殆尽。如今汉朝兴起,明主贤士忠臣死义之士,我作为太史都没能记载,断绝了修史的传统,对此我很是惶恐,你一定要完成我未了的心愿啊!”

司马迁听了父亲的话,拉着父新的手说:“儿子虽然愚笨,但我一定会详述先人所整理的历史旧闻,不敢有所缺漏。”

这是司马迁对父亲所做的伟 大承诺!

笔者书架中的部分藏书

就在司马迁埋头著书时,发生了一件对司马迁有致命打击的事。

这件事就是“李陵之祸”。

李陵是汉朝名将李广的孙子,他在对抗匈奴时被俘,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十分愤怒!当汉武帝因李陵事件问大臣意见时,也问到了司马迁。司马迁为李陵做了辩护,汉武帝一听,非常愤怒,竟然还有人替李陵辩护,于是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判处司马迁死刑!

汉朝法律规定,被判死刑可以有三个选择:

1、拿五十万钱抵罪,获得新生。

2、接受宫刑,免除一死。

3、直接认罪受死。

司马迁很清贫, 没有五十万钱赎罪。司马迁不怕死,但是他不能死,因为他的《史记》还没写完。既然不能死,那只有第二种方法可以保命——接受宫刑。

受刑之后,司马迁心中十分屈辱、悲痛!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报任安书》中描写过他的心理状态:

祸没有比贪欲私利更惨的,悲伤没有比刺伤心灵更痛苦的,行为没有比污辱祖先更丑的,耻辱没有比宫刑更大的。就连中等才能的人,受到宫刑,没有不感到耻辱的,何况慷慨之士呢?受了宫刑,就成了“闺阁之臣”,在“身残处秽”中,孤寂而抑郁,家门都不敢出,躺那或站那都是精神恍惚的,就算出了家门,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跟丢了魂一样。

但是司马迁并没有从此消沉下去,他想到了古代先贤们大多在身处逆境之中完成了不朽之大业,于是又写了下面一段著名的话: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既然活着,就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完成父亲和自己的志愿。

从此,司马迁再也不问政治,一心埋头著书。正是在这种身心遭受巨大创作的情况下,他终于写出了那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皇皇巨著。

司马迁受刑之后思想和心理状态有了很大改变,这种改变也直接影响到后来《史记》的创作。

《史记》中融入了司马迁很多个人情感,他对悲剧人物往往抱有十分同情的态度,以至于整部《史记》充满了悲剧色彩。近代学者李长之在《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说书中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话:

司马迁的受刑,在他个人当然是一个太大的不幸,然而因此他的文章里仿佛由之而加上浓烈的苦酒,那味道却特别让人容易沉醉了!又像音乐中由之而加上破折、急骤、悠扬的调子,那节奏特别酣畅淋漓,而沁人心脾了!

《史记》创立了纪传体体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它是“二十四史”之首,后来历朝历代的官方修史几乎都继承了这一体例,影响非常之大。

《史记》记事,其时间上起五帝之首的黄帝,下迄司马迁本人所处的汉武帝时代,时间跨度将近三千年。其空间包括作者当时所能了解到的所有地域。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制度、科技等领域,真正做到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

《史记》的结构很特别,分为:

十二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政绩)

三十世家(记述各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的兴亡)

七十列传(记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如音律、历法、天文、封禅、礼、乐等)

十表(大事年表)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史记》有很强的批判色彩,司马迁不畏权威,坚持实录精神,不为当权者唱颂歌,他对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也不避讳。他对当朝皇帝汉武帝也多有批判,说他“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史记》写完之后,抄了两部传世。副本藏于汉朝政府的国家图书馆,涉及汉朝皇帝的敏感内容遭到了大量删改。另外一本正本留给了自己的女儿司马英(这个女儿是他遭受宫刑之前生下的)。后来司马英嫁给了杨敞,此人当过宰相,他们的儿子杨恽从小聪明好学,司马英就把《史记》拿出来给儿子读,儿子读的欲罢不能,长大后更是多次通读,每一次读都会痛哭。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环境有了改变,杨恽觉得是时候把姥爷的大作拿出来重见天日了,于是就上书汉宣帝,把《史记》印出来,从此天下之人才得以读到此书。

这就是《史记》成书的由来,司马迁历经艰辛把它写完,又经历重重艰险才得以流传后世,而中华文明也正因为《史记》的诞生才更为璀璨闪耀。

2 阅读:2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