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不提倡把屎把尿?今天就来说个清楚

来一杯牛奶吧 2024-03-03 07:19:15

提到把屎把尿,年轻的爸爸妈妈普遍都觉得这是不科学、不雅观的行为,但青睐这一做法的长辈却有他的道理和看法:

不是花不起纸尿裤钱,而是怕宝宝穿着不舒服,特别是天热了多难受,把屎把尿一段时间培养规律,有什么不好?

把屎把尿不好,一直用纸尿裤就好?等大了我看有的宝宝没有纸尿裤根本尿不出来,不能让他太依赖了。

把屎还是需要的,那个姿势有利于宝宝排便和放屁,不要一上来就说过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都在说把屎把尿有害,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真的如此?怎么做对宝宝来说是更好的?今天就来好好理个清楚。

△把屎把尿姿势

如果你家有把屎把尿的情况

通常都是怎么做的?

A、隔一段时间就定时抱着宝宝把一把,总能把到吧?

B、先观察宝宝是否有尿意、便意,再看情况帮一把?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如果是做法 A

你可能觉得,定时多把几次,就能培养宝宝按时大小便的规律,早点戒掉纸尿裤多好。

但这对一两岁之前的宝宝来说,要求实在太高了,他的膀胱和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还不具备自主控制排泄的能力呢!

这个阶段,宝宝正需要通过感知、熟悉自己的尿意、便意,来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至少要到 1 岁半~2 岁左右。

定时把屎把尿,反而剥夺了宝宝大脑感受、学习的机会,还给他建立了错误的条件反射,原本该按照自己对膀胱的感受来“安排”大小便,现在却更习惯根据大人把屎把尿的动作和嘘声来。

那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最直接的,有些宝宝可能出现“不把不拉”的现象,还会因此影响到夜间睡眠。长期的危害,是不利于宝宝及时学会独立上厕所。

已经有研究表明,在 1 岁半之前就训练上厕所的宝宝,通常到 4 岁之后才能完全掌握相关技能。相反,2 岁左右才开始训练的宝宝,只需要半年时间就可以掌握了。所以真没必要“拔苗助长”。

至于脱肛、肛裂、痔疮、便秘等,这些常被拿来和把屎把尿挂钩的问题,以及把屎把尿的姿势更有利于排便,目前都还没有明确的研究证实。

那做法 B 呢?

也有部分家庭,是在发现宝宝有特定的面部表情、哭声或扭动,比如突然愣住、皱眉用力后,顺势抱起来把屎把尿。

如果是这种宝宝主导的行为,那就不属于强制性的大小便训练,大人只是帮忙搭把手而已,不会有相应的危害。

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太难,你看,这就要求宝宝能给出很明确的大小便信号,但有的宝宝信号很微弱或没有;同时大人还得准确识别,很考验观察力和耐心,更耗时费力。

实际情况往往是,把到了很开心,没把到会焦虑,心情就像过山车,最后很容易演变成强制性的把屎把尿,何必呢?

该怎么选择?

会依赖纸尿裤吗?

基于以上情况,选择权其实在每个家庭手里。

主流的做法,以及儿科医生、权威机构更推荐的都是先用纸尿裤,再进行宝宝主导的如厕训练,因为有比较充分、可靠的研究证明了这是目前更好、更符合宝宝发展规律的方案。

现在给宝宝穿纸尿裤,让他想拉就拉,等到宝宝生理、心理准备好了再开始自主如厕训练,反而更容易成功,也不存在对纸尿裤形成依赖,真的不必急于一时。

如今的纸尿裤都有严格的市场要求,而且大多采用高分子吸水材质,透气轻薄,注意勤换和正确护理,基本就能保持宝宝的屁屁干爽舒服。

一般来说,6 个月以前宝宝每天可能需要 8~10 片纸尿裤,6~12 个月每天大概是 6~8 片,1 岁后每天只需要 5 片左右,供你参考。

实在想采用把屎把尿这种方式的话,一定要根据宝宝的信号来,注意避免不良影响:

不要强迫或勉强宝宝大小便,比如定时把一下,或宝宝没有大小便仍长时间把;

不要在公众场合进行,不仅不雅观,也会暴露宝宝的隐私;

不要为了方便使用开裆裤,不卫生、易受伤,也不利于隐私观念的培养;

宝宝能自己控制大小便,或者超过 1 岁半就不建议把,而应该进行如厕训练,用小马桶了。

最后,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把屎把尿的看法,欢迎来评论区一起讨论!

0 阅读:0

来一杯牛奶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