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烟、二手烟和无烟烟草。烟草、吸烟致癌已经是包括肺癌在内的,诸多肿瘤发生的主要因素,这样的依据已经处于了无需辩驳的状态。在烟草及其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因此,吸烟、二手烟、无烟烟草都是一类致癌物。对于吸烟引发肺癌的发生已经是主要的发病原因,同时,也是咽喉癌、口腔癌、膀胱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风险。只是二手烟、无烟烟草则具有着更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罢了。
槟榔。说到与香烟有着相近关系的致癌物怕就是槟榔了,更有甚者,有些人每天是“烟不离手、槟榔不离口”,岂不知,槟榔及其制品也都属于一类致癌物。槟榔中所含的粗纤维容易损伤人的口腔黏膜及粘膜下组织。槟榔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如槟榔碱等也具有着明显的生物毒性,而且可以诱发细胞癌变的发生。长期咀嚼槟榔的人群不仅会出现牙齿发黑的表现,甚至会引发口腔癌。至于烟草与槟榔同时使用,那真的是对你的口腔会产生风雨交加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临床流行病学统计表明,我国目前有超过50%-6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长时间发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也会导致胃溃疡等肠胃疾病的发生,严重的时候则会导致胃癌、胃部淋巴瘤的发生。由于生活习惯、用餐习惯、用餐模式的特点,我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着家族聚集性的特点。坚持分餐、公筷、公勺的使用,实施感染初期治疗均有助于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率,也是有效预防胃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超过65℃的热饮。如果我说超过65℃以上的热饮也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并且已经被纳入2A类致癌物中,你是不是开始怀疑我们常说“趁热吃”的热情了,或者是对于那火热的热火锅表示了忌惮。事实却真的如此,无论是热茶、热咖啡还是烫嘴的白开水,长期饮用超过65℃的热饮都会导致食道黏膜发生、产生慢性损伤、修复,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引起慢性炎症甚至诱发食道癌的危险。
太阳辐射、紫外线。晒太阳补钙是大家熟知的纯天然的补钙模式。然而,晒太阳也会致癌这可能就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范围了,事实证明太阳辐射也是一类致癌物。经常暴晒或被紫外线照射都会诱发DNA突变增加罹患皮肤癌的风险,欧美国家80%以上的皮肤癌都是由晒太阳所引起的。做好防晒措施、减少紫外日浴灯的使用都是有效减少太阳紫外线照射伤害,预防皮肤癌的有效措施。
病毒感染。近些年来,病毒感染已经成为一种新形式的公共卫生疾病而被大家所关注。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肿瘤真的不会被传染”也是事实,但是,有一些病毒却会在人群中被传染而且具有了致癌的作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则会引发肝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型感染会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引发肿瘤的发生;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则会导致宫颈癌、肛门癌、前列腺癌、口腔癌、咽喉癌、直肠癌等发生。预防这些病毒感染自然也就成了预防肿瘤发生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IARC发布的最新致癌物清单已有1023种,对于这些所谓的致癌物实施有效的防控也就有了实际的意义。潜伏在我们身边的致癌物种类繁多,防癌、控癌的任务也就真实、明确。应该说,知癌防癌是目前一项长期,具有实际意义的临床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实施有效的预防癌症手段更加具有实际的意义,毕竟有效的肿瘤预防胜于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防癌于未然”就是这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