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面瘫,浮针疗法了解一下,让您轻松告别“容貌焦虑”

清汛康康 2024-12-10 17:06:53



面瘫是因为面神经及面神经中枢核团损伤而导致的一种面部常见疾病。典型表现是患侧不能闭眼、患侧嘴角下垂或向健侧偏斜及患侧口角不能闭合紧密。面瘫多发于季节更替时,如秋冬、冬春交替时。

面瘫一般1个月为最佳恢复期,超过3个月后属于后遗症期,可能会遗留面肌痉挛等问题。目前的治疗方法大体分为药物治疗、理疗及康复锻炼、局部对症处理、手术治疗。

在面瘫的临床治疗中,我们发现,浮针针对相关患肌介入治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和消退,从而促进面神经恢复。具体来说,浮针治疗的不是面神经,而是面瘫发病后形成的患肌,对于以患肌问题为主的顽固性面瘫,浮针更有优势。

一、什么是浮针疗法?

浮针是一种结合了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的新型物理疗法。

“浮”就是浅表的意思,具体来说,是运用一次性特制浮针针具,在局限性病灶周围或病痛局部的皮下浅筋膜层进行扫散等皮下针刺治疗。由于进针后整个针体就像浮在皮下,不深入肌层,因此得名“浮针”。同时,浮针的发明人姓符,与浮谐音,也是其得名的由来之一。

二、浮针疗法的特点与优势

1. 无副作用

浮针疗法仅在皮下浅筋膜层进行操作,避免了传统针刺深入多层组织可能带来的疼痛;且不使用药物,因此几乎无副作用。

2. 见效快

浮针疗法能够迅速缓解局部疼痛,改善肌肉紧张状态。

3. 适应症广

主要用于治疗筋脉不舒、气血阻滞不通所导致的颈肩腰腿疼痛,以及一些内科、妇科杂症等,具体包含以下疾病。

(1)肌肉前病痛(由其他疾病导致的肌肉病痛):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帕金森病、面瘫、肩关节周围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2)肌肉本身病痛:颈椎病、头痛、网球肘、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膝关节痛、踝关节扭伤、足跟痛、原发性痛经、漏尿、失眠、习惯性便秘等。(3)肌肉后病痛(肌肉紧张压迫穿行其中或其旁的神经、血管等所导致的病痛):头晕、局部水肿、乳腺增生、黄斑变性、糖尿病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富贵包等。

三、浮针治疗面瘫的流程

浮针治疗面瘫主要是通过刺激局部神经、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帮助面部肌肉的恢复。具体的治疗过程如下。

1. 诊断患肌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触摸诊断,确定主要责任患肌,如冈上肌、斜方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颈夹肌、头夹肌以及面部表情肌等。

2. 选择进针点

在患肌周围或邻近四肢选择适当的进针点。

3. 进针操作

使用进针器将一次性浮针快速刺入皮下层,沿皮下水平进针。

4. 扫散手法

运针完成后,将针尖退回软套管,随后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持针柄,以拇指为支点固定在皮肤上,食指及无名指自然放在软管座和针座上,均匀有节奏地做跷跷板样的扇形扫散。一个进针点的扫散时间大约为30秒~2分钟,频率为100次/分钟。

5.再灌注活动

在扫散的同时,配合再灌注活动。再灌注活动是指采用适量、有针对性的外力或患者自己的力量,使患肌收缩,持续数秒后放松。这有助于改善缺血组织的循环,促进肌肉恢复。例如,对于面部患肌,可以进行咬肌的咬住牙齿、口轮匝肌的示齿、鼓嘴、眼轮匝肌的用力闭眼、额肌的上抬眉头等再灌注活动。

浮针疗法能够迅速缓解面瘫症状,如口眼歪斜、耳后穴位疼痛等,通常效果较好,尤其是对于早期面瘫及顽固性面瘫患者,更适用。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杨根】

【编辑:YT 】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