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从写作背景来看,1925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反帝反封建大革命蓬勃发展,但统一战线内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尖锐。
国民党右派反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
中共党内也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只注重同国民党合作,忽视农民;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只重视工人运动,不注意团结国民党内的革命力量,二者都没弄清革命的敌人和同盟军。
为反对这两种倾向,解决中国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等根本问题,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秋写下这篇著作。
毛主席在政协会议上
文章梗概如下:毛泽东开宗明义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和游民无产者。
他分析得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等是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最接近的朋友;中产阶级右翼可能是敌人,左翼可能是朋友。
通过这样的分析,初步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正确解决了革命中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
毛泽东思想辉映千秋
时至今日,这篇文章对今天的社会现实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其“首要问题意识”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和回答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中国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
其次,文章中分析问题的方法对我们有借鉴作用。在当今社会,虽然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社会阶层依然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们可以运用类似的分析方法,去研究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社会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协调各阶层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比如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总之,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虽然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它的思想光芒和智慧依然能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