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湖北分社,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356号。分社的侧翼,有新华社湖北分社大学生图像采集的门牌。
这是个什么机构(◎_◎;)?
新华社湖北分社
与大学生相关的,总是热烈活跃的,天马行空富有活力。或许是新华社接受大学生图片投稿的机构?全球最大的新闻机构之一的新华社,为采编大学生图片新闻弄一个常设机构也是正常的。
浏览资料,发现“大众点评”上对这个新华社服务机构却是颇有微词:“其实就是一个人官方的照相馆,只要是大学毕业生,都必须要求毕业证的照片是新华社拍摄的。里面一共两个工作人员,一个负责登记、一个负责照相,进门直接扫码小程序填表,然后登记拍照。工作人员则是非常懒散,看着电视剧,对来办理业务的学生也是不怎么搭理,问问题就说去问自己的老师,态度真心是,哎!”
业务展示牌
我相信,这个点评只是偶发行为的一家之言。据说新华社的这个图像采集机构的服务还是真心不错的。
新华每日电讯的报道说,大学生图像信息采集是教育部与新华社的一项重要合作工程。共服务全国3000多所高等院校,为近2亿名高校毕业生提供图像信息采集服务。
原来如此,是新华社为大学生服务的“照相馆”。
据说大学毕业生要建立电子学籍档案,“学信网”上传的照片,必须是新华社采集制作的才行。因此,就有了这样一个大学生头像采集中心。采集一次普通头像收费70元,加急90元。
攸关大学毕业生资证,各高校对此事也是相当重视,在“毕业季”到来之前就发文件通知事无巨细妥告。比如洗掉头油,不戴眼镜,胖生低头等等,幽默而实用。
还特别说明,按教育部要求,采集的学历照片,由新华社统一上传学信网,学信网会自动比对学历照片与录取照片,若显示“同一人”,则学历照片有效,否则无效。需重新采集,直至比对合格才行。
图像采集中心
有人说,武汉的大学生,如果你没有到过武昌徐东大街,没有进过新华社湖北分社大学生图像采集中心的大门,你就不是真正的大学生!果然有几分道理。
新华社的这个特殊照相馆,唤起了多少人校园生活的青涩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