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作为人生的头等大事,无论是哪个时代的人都十分重视。现代婚礼与古代相比,虽然舍弃了一些无意义的步骤,但是依然繁琐。
与民间的婚礼相比,皇帝大婚的流程更加繁琐,但是整个流程处处都体现着皇家的尊贵。
所以皇帝的婚礼与民间的婚礼到底有何不同?
如果想研究清朝皇帝的大婚,故宫博物院是肯定要去的,因为在故宫博物院保存着一套“连环画”,名为《大婚典礼全图册》。
这本图册共分为八个部分,上面画的是清朝光绪皇帝大婚时的场景,虽然当时还没有摄影机,但是这些宫廷画师也不是吃干饭的。
没错,这本画册就是光绪的宫廷画师一笔一画画出来的。
尽管大婚时人来人往十分杂乱,但是这些宫廷画师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技术,将光绪皇帝结婚时的场景都画了出来。
我们可以根据这八张画册,去了解一下这位清朝皇帝大婚的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皇帝大婚与百姓大婚的一个重要区别,那就是谁主动的问题。
百姓结婚时,一般都是男方主动,男方要去女方家里接亲,招待客人的宴席也在男方家里举办。
而皇帝结婚时是反过来的,女方要自己去紫禁城,而且招待官员们的宴会要在女方家里。
这些事情都算是“婚前礼”,也就是准备工作。
皇帝的大婚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礼、成婚礼、婚后礼。婚前礼又包括纳采礼、大征礼。
其实这些礼节在民间也有,只不过在皇宫里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纳采礼其实就是订婚礼,光绪皇帝的订婚酒席是在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二举办的。这天一大早,皇宫里专门管这事的官员就要开始工作了。
他们先是来到太和殿,询问皇帝的旨意,看看皇帝有没有什么别的吩咐,如果光绪皇帝没有问题,那么他就会将象征皇权的金牌交出。
看过《雍正王朝》的人应该知道,康熙皇帝驾崩之后,雍正马上就让张五哥找出了只属于皇帝的“金牌令箭”,然后使用这金牌令箭做了很多事。
这金牌令箭就是皇权的象征,这位官员拿着金牌令箭,带着皇家仪仗队以及皇帝赐下的礼品,来到了皇后家门前。
其实皇后已经跟皇帝见过面,并且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了。此时的她还不算是皇后,只能算是准皇后,在没有被册立之前,光绪皇帝随时都能更改心意。
但是在册立之后,皇帝如果再想换妻子,那可就麻烦多了,而且大概率是无法如愿的。
早在一个月前,这位准皇后就已经回到了自己家,开始准备大婚事宜。
至于其中的细节,并没有向外界透露许多,毕竟是人家皇后的私事,别人也不好打听。
而且她在家里的这段时间,见到的也都是宫里的人,不允许家里的仆人过来伺候,只能是太监陪着。
一直等到近一个月之后,进行纳采礼的官员带着仪仗队把东西送来,皇后的父亲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等待。
等仪仗队的人把东西放下之后,他们就回皇宫待命去了,而皇后的家里人则开始准备晚上的宴会。图册第一二部分,画的就是送纳采礼以及宴会的场景。
当天晚上,各位官员齐聚一堂,都来到了皇后家里,参加这场盛大的纳采宴。这次宴会上吃的喝的都不用皇后家出钱,都是皇上赐的。
虽然吃起来有些凉了,但是人们依然非常开心。等宴会进行得差不多了之后,人们还得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跪拜,表示自己对皇帝的感激。
皇帝大婚,他们不随礼也就算了,总不能让他们白吃这顿饭吧?必须得有仪式感。
官员们吃完了饭,拜完了皇帝,这纳采礼就算是结束了,之后便是大征礼。
十二月初四,皇宫里的仪仗队再次出发,这一次来的人可比上一次要多,因为这一次是皇帝给皇后家里送的彩礼。
这大征礼,其实就是过彩礼。皇帝的彩礼自然不能小气。
根据《大清会典》记载,光绪皇帝给皇后家的彩礼包括两百两黄金、一万两白银、一千匹丝绸、二十匹马以及不计其数的小物件,甚至还有两个银子做的茶筒。
图册第三部分中,画的就是送大征礼时的场景。
皇帝给皇后送完彩礼之后,皇后的娘家自然也要给嫁妆。这送嫁妆的队伍虽然不比皇家仪仗队,但是也非常喜庆。
穿着大红袄的挑夫们,将嫁妆慢慢往紫禁城里抬。为了防止有人闹事,皇宫里的警卫们都集中到了这里,领侍卫内大臣也必须在这里看守。
至此,婚前礼就算是结束了,寻常百姓家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步骤,只不过百姓可没有这么多银子,银子全都被当官的给拿走了。
光绪皇帝拿来做彩礼的银子,没准就是哪位民间小伙子攒下来的彩礼。他还没来得及将彩礼送出去,就被贪官收走了。
公元1889年的正月二十七,光绪皇帝的大婚正式开始,但是光绪皇帝不可能亲自去迎亲,因此只能让新娘子自己到皇宫来。
当然,皇宫也不是全然不管,去接新娘子的人还是皇宫里的仪仗队,仪仗队去这一趟就叫奉迎礼。
但是仪仗队过去之后,可不是把新娘子带上就走,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进行册封礼。
只有被册封为皇后之后,才能进行之后的流程。
册封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将象征皇后身份的金印交给这位准皇后,把“准”字给去掉。这个步骤完成之后,他们才返回。
等到皇后返回紫禁城,第一件事就是经典的跨火盆。由于满人对于骑马也很重视,因此皇后还得再跨一次马鞍。
这马鞍下边还要放上两个苹果,意为“苹苹鞍鞍”。
随后光绪皇帝就与皇后一起进了洞房。洞房并没有设在皇帝的寝宫,而是在皇后的寝宫坤宁宫。
两人进入洞房之后,并没有人来打扰,是意料之中的安静,有谁敢来闹皇上的洞房啊?
屋子里只有皇帝和皇后两个人,但是他们并不能直接脱鞋上炕钻被窝。因为在那之前,还有一个关键步骤,那就是吃上一个“子孙饽饽”。
听起来很玄乎,其实就是个饺子,但是这饺子馅不一般,饺子里包的并不是韭菜鸡蛋,而是去了核的红枣、花生再加上栗子。
而且娘家煮饺子的时候,不能把饺子煮熟,必须让皇后吃那种半生不熟的饺子,而且吃的时候还得有人问她一句:“生吗?”皇后回答:“生!”这才算结束。
虽然说是宫中太监传出来的,但是皇后吃的这种饺子,并非宫中秘方,民间也一直流传着这个习俗,很多人结婚时都吃过。
不过各地的风俗不同,有的地方要吃饺子、有的地方吃包子、有的地方只吃花生……到底吃什么样的效果好,那就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