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科举中了探花,为啥比中状元还兴奋?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寒梅傲雪映霜华 2025-01-19 13:03:28

【前言】

在古代社会,科举备受推崇,“状元”这一称号无疑是学识和地位的顶级荣耀象征。不过,您有没有琢磨过,在这个貌似只看重学问的选拔机制中,外在的才貌因素其实也有着不易察觉的影响。想当年,新科状元和位居第二的探花相较而言,探花往往更讨人喜欢。这里面究竟蕴含着怎样的识人标准考量,又体现了何种历史关怀,着实应该让我们好好琢磨一番。

【功名与颜值】

十八岁那年,李彦晖开启了他首次赴京赶考的旅程。当时正值炎热的盛夏,酷暑难耐,李彦晖身着单薄的布衫,背着轻便的行囊,独自一人登上了向北行驶的马车。离家之际,李母专门给他备好了一些银钱用作路费,还准备了几包干粮当作途中的吃食。

李母望着儿子逐渐远去的身影,嘱咐他在外定要用心读书,日后当个清廉正直的官员,为百姓谋福。李彦晖赶忙应下,心中满是对科举的向往和期盼。他想着,要是自己日后能中状元,定能让家人亲戚另眼相待,给家里增光添彩。带着这个梦想,他克服了路途上的种种艰难,来到京城,着手为考试做准备。

三年后的春时,历经层层选拔,李彦晖总算在此次会试里崭露头角,位列第三,获称“探花”。而那摘得状元桂冠的,是名为张书鹏的人。李彦晖虽说没能拿下最高殊荣,可对自己所获的成果已然颇为满足。起码自己没让母亲失望,也表明了自己并非仅仅是村子里的平凡书生,而是具备实力和天赋去博取更高荣耀之人。这使得年仅 22 岁的李彦晖深感无上荣光。

当年,22 岁的李彦晖已然是个帅气非凡的小伙子。他完全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的,身上却没有那种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倒是透着一股豪迈之气。他身材笔挺,那乌黑的头发像瀑布一样直往下垂,眼睛明亮有神,并且一抬手一投足,都流露出一种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气质。

村里有女儿的爹娘,那是直接把李彦晖当成了自家女儿的如意郎君,都巴不得能把女儿许给他这个风度不凡、才学出众的新科探花呢!村里好些个少女,听说了李彦晖的才貌之后,也都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梦中情郎,成天盼着啥时候能跟彦晖成亲。在那个时候,婚姻大多由封建父母做主来安排,像这样的情况,那可真是少见得很呐!

【看在眼里的状元郎】

和李彦晖不一样,这回夺得状元的张书鹏,其貌不扬,身形单薄,还带着典型书生的那种病恹恹和木讷的样子。不过呢,他出自一个世代皆为读书人的家庭,家中诗书传承好几代了。张书鹏打小就勤奋刻苦地学习,日夜不停歇,最终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成为状元,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儿。

相较而言,张书鹏的状况可不太妙。他打小长相普通,还不太会说话,一门心思只顾着埋头读书,他母亲张氏可是为他的婚事操碎了心。张氏曾经满心期待着儿子能金榜题名,到时候肯定能娶个出自顶尖读书世家的姑娘,可实际情况却跟她想的压根不一样。

好多读书人的家庭都觉着张书鹏长得太一般了,自家女儿不能嫁给他。张书鹏可是状元,荣誉最高呢,可在婚事上却连连受挫,这可把张母愁坏了。而李彦晖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可是备受青睐。种种情况都显示,在封建的古代,探花的颜值好像确实比状元的学识和地位更吃香。

科举考试,说到底就是挑选出杰出人才踏入官场,往后担当官职以协助君王管理天下。所以,考官出题的时候,会在文章的意思里暗暗包含一些对考生品德性情的考查。就像在策论题目中加入“为民请命”这类词语,看上去似乎没什么特别的,实际上却是在检验考生有没有为国为民的宏大胸怀。就连从题目字迹笔画是不是整齐规范这一点,都能够推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德。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番番激烈竞争过后,李彦晖总算得偿所愿,娶了位家世相当的名门闺秀,从此过上了吃穿不愁的风光日子。在往后的为官之路上,他更是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节节攀升,最后做到了一品大员。

张书鹏在婚姻方面进展不顺,可他并未灰心丧气,依旧凭借自身出众的学识与涵养,最终获得皇上赏赐,仕途顺遂。他在朝堂之上勤奋学习,慢慢拥有了口若悬河的本领,还在不少政事上为皇上出过良策。

不得不说,科举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然而它终归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途径。李彦晖凭借着自己英俊潇洒的外貌优势,在其擅长的方面崭露头角;张书鹏则依靠着自己博学多才的深厚学问,在其专长领域拔得头筹。他们最终都能够将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出来,也都获得了应有的发展,并且都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语】

如今科举已然成为过往,但它那种公正选拔贤能的核心观念应当被世代传承。社会在政治体制方面需要综合考量诸多因素,从而实现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各有其长处,社会的发展依靠对各类天赋和才能的全面认可与挖掘。只要心中装着天下,把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不论其外貌和才华怎样,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绽放光芒,为社会增添一份力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