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资讯、数据等内容来自网络公共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万亿蓝海谁主沉浮?随着“深海科技”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后福建、深圳、上海等沿海城市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根据财联社3月20电,据上海市海洋局消息,上海将出台《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对于推动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有积极意义。

而技术突破上,国产深海小型机器人登上国际学术顶刊,可以在万米深海实现多模态运动。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系及自动化学院研究团队联合中科院深海所、浙江大学,历经6年共同研发的深海小型多模态机器人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顶刊《科学机器人》(ScienceRobotics)。

在政策和技术双驱动下,深海经济这个万亿蓝海市场会快速发展,叠加全球机器人渗透率加速提升,“深海科技+机器人”作为机器人最新赛道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深海机器人最正宗的10家公司一、中船科技:国之重器,深海装备的领航者
核心逻辑:旗下子公司在水下机器人(ROV)技术上优势显著,研发的 ROV 设备能执行深海探测、管线巡检等高精度作业,最大作业深度可覆盖 6000 米以上的深海环境。
公司亮点:
1、承接国家深海空间站项目,建造“大洋号”二代科考船;
2、深海机器人探测效率提升3倍,技术壁垒显著;
3、背靠中船集团,产业链协同优势突出。
二、阿尔特:汽车与机器人跨界的深海探索者
核心逻辑:智能驾驶+机器人技术融合,布局全球AI人形机器人生态,其与华宇云通合作开发水下智能检测清洗机器人,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其实是技术的跨界迁移与融合。
公司亮点:
1、与英伟达深度合作开发L5级自动驾驶芯片,构建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
2、成立人工智能机器人事业部,接入Omniverse平台开发深海作业机器人。
三、申昊科技:海陆空隧全覆盖的机器人先锋
核心逻辑:智能巡检机器人龙头,拓展深海油气与海底观测场景。其研发的 水下机器人用于海洋牧场建设与巡检,核心逻辑在于解决传统海洋作业中的效率和安全问题。
公司亮点:
1、携手云深处科技推出四足/轮式机器人,应用于油气化工泄漏检测及海底管线巡检;
2、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水下50米环境精准识别,已参与南海可燃冰开采项目。
四、邵阳液压:液压技术驱动的深海力量
核心逻辑:深海机器人液压系统核心供应商,技术壁垒显著。
公司亮点:
1、研发100MPa深海液压控制系统,适配1500米级作业机器人,打破国外垄断;
2、为某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提供定制化液压系统,支持关节高精度运动控制。
五、中科海讯:声纳技术为翼,翱翔深海
核心逻辑:声纳装备+水下机器人军民融合,技术适配多场景任务。
公司亮点:
1、水声装备核心供应商,支持“海斗一号”AUV自主决策系统;
2、在海底油气管线监测市场占有率超过 70% ,前视声呐分辨率达 0.1 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六、天海防务:多元布局,深耕深海
核心逻辑:深海资源勘探与环保机器人技术,国际项目经验丰富。
公司亮点:
1、设计饱和潜水支持船及深远海测量船,搭载ROV作业机器人;
2、自主研发水下环保机器人,效率比人工高20倍;
七、中天科技:海缆与机器人的协同发展
核心逻辑:通信技术+机器人协同,构建深海感知网络。
公司亮点:
1、独家供应“蛟龙号”通信系统,中标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
2、水下机器人电缆市占率国内第一,绑定中海油、中石化。
八、中集集团:集装箱巨头的深海新征程
核心逻辑:海洋工程装备龙头,机器人硬件制造能力突出。
公司亮点:
1、旗下中集来福士建造“蓝鲸1号”超深水平台,搭载智能压井机器人系统;
2、在深海装备上应用先进的液压双钻塔、闭环动力系统、深水锚泊技术、动力定位技术等,提升装备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九、大连重工:重型装备进军深海
核心逻辑:海工装备吊装龙头,切入焊接机器人智能制造。子公司研发的焊接机器人产品应用于智能制造领域,能提升深海装备制造过程中的焊接精度和效率,为深海机器人等装备的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公司亮点:
1、参与“蓝鲸1号”超深水平台建造,海洋工程经验丰富;
2、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多年来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和专利成果。
十、时代电气:轨道交通巨头的深海延伸
核心逻辑:轨道交通龙头拓展深海挖沟铺缆机器人,技术成熟度高。公司海工装备主要包括深海作业机器人、海底挖沟铺缆产品、甲板及海底采矿等产品。
公司亮点:
1、水下挖沟机器人已实现海试及批量交付,6000米级作业能力;
2、技术层面,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研发费用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累计获得专利 3730 件 ,多项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像高压 IGBT 实现国产替代。
(本文涉及资讯、数据等内容来自网络公共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