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中国加税,生效不到1分钟,中国的反制清单就已送到白宫

巫师洞察 2025-03-05 18:00:06

漫天飞舞的“特朗普行政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腥风血雨,“关税大棒”引起了市场对全球经济走向的担忧,加、墨25%的关税时隔一个月后正式生效,对中国再征收10%关税。

毋庸置疑,利用关税叠加其他政策,来实现美国再次强大,然而,如今的美国却不能独善其身。

一向对美国经济情况不予置评的巴菲特,罕见发声,表示特朗普的关税行为是“战争行为”。

而中国作为这轮“关税战”的主要对象,面对特朗普的步步紧逼,中国迅速做出反击,直击美国要害。

关税是“战争行为”

即使如今的美国依旧是头号强国,然而制造业空心化的它,在特朗普发动强关税战背景下,也不能独善其身。

3月4日,延期一个月的对加拿大、墨西哥征收25%的关税正式生效,一同到来的还有对中国的再征收10%关税,这意味着,叠加2月的10%关税,二进宫的特朗普对中国已经加征了20%关税。

消息一出,美国股市多个指数应声暴跌。

想利用关税叠加其他政策,让美国再次强大的特朗普,将美国经济早已“亮起黄灯”的事实置之不理。

当下,美国经济前景迷雾重重,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再现,消费者支出下降,其信心指数呈现出1978年以来最大降幅。

经专业机构系统性评估,美国经济增长预期遭遇历史性下调,恐慌情绪如多米诺骨牌般席卷华尔街金融市场。

最新实施的关税政策正在引发三重经济冲击波:其一,进口商品价格传导效应将推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枢;

其二,通胀压力加剧或使美联储政策转向空间显著受限;

其三,制造业供应链重构将形成持续性成本冲击。

多重压力叠加下,美国企业部门已呈现明显收缩态势,表现为跨境订单搁置与生产成本攀升的双重困境,就业市场更面临结构性冲击——仅初级金属加工领域就将面临逾10万岗位的消减风险,若政策持续收紧可能触发更大范围的失业潮。

连一向回避美国政治议题的巴菲特都罕见发声,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战争行为”。

作为投资界的风向标,巴菲特在过去一年中,大幅抛售美股,增持现金,当下其现金储备达到了创纪录的3342亿美元。

这是否又是巴菲特对美国经济前景的“看空”呢?

就连美农业组织也发出警告,表示特朗普此举害人害己,因为在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再次征收10%关税后,中国迅速做出了反击。

中国开始了强力反击

昨天各大平台有一个热搜词条,中国人民从来不吃霸道霸凌那一套。

如果回忆起2018年特朗普首次开启贸易战的时候,那时候的中国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底气,甚至在上个月特朗普就职后,宣布对中国征收10%关税,中国的态度也没有这样强势。

秉着中美合作,多方皆赢的事实,中国在反击措施上一直保留余地,但很显然,美国并不领情。

而这次中国的反击,直击美国和特朗普痛点。

3月4日,商务部消息,要对从美国进口的鸡肉、小麦、玉米以及棉花加征15%关税,对大豆、猪肉加征10%关税。

作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国,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美国农业出口的核心目标。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化美国约60%的大豆出口量和近三分之一的棉花产量,这种深度依存关系构筑了中美农业贸易的独特格局。

作为饲料工业基石的大豆、纺织产业链核心的棉花、以及承载百万家庭生计的牛肉产业,同步上调的关税政策犹如三把利刃直指美国农业命脉。

爱荷华州农业经济研究所的模型显示,中国进口每削减10个百分点,将触发连锁反应——超过12,000个家庭陷入财务危机,其中近三成或将面临资产重组。

在贸易端,输华农产品综合成本激增23%,直接削弱了美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在生产端,大豆价格波动已导致饲料成本上涨15%,畜牧业利润率被压缩至历史低位。

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供应链重构——德州棉花交易中心的远期合约成交量骤降40%,预示着产业链迁移的早期信号。

这种多维度冲击正在重塑美国农业经济版图:首先,中西部农业带将承受直接冲击,约37%的大豆种植户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

其次,东南部纺织产业集群已出现订单转移迹象;

最后,牛肉出口受阻可能引发活畜期货市场的剧烈波动。

美国农业部的压力测试表明,若当前关税维持18个月,全行业将面临2008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要知道,当初特朗普票选,其中不少来自这些地方的支持者,而如今由于特朗普乱挥关税大棒,最终要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买单。

除此之外,中国还将美国15家蕴含高新技术企业拉入了实体清单。

我们也得清醒地认识到,中方采取的针对性反制措施,对美国那些产业集群、供应链以及就业岗位,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而这些实实在在的冲击,早晚会体现在共和党的支持率下滑上,进而影响到2026年的中期选举结果,乃至2028年的总统大选走向。

1 阅读:28

巫师洞察

简介:洞察身边国际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