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改变打法,既然拿捏不了中国,那就用这两国复刻“下一个中国”

巫师洞察 2025-03-27 14:17:40

美国最近几任的总统都习惯了打“反华牌”,尤其是在中国综合实力愈发强大的现在,美国更是经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焦躁不安中。

像“中美合作可以做成任何事情”、“美国是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无意于搞军备竞赛”、“美国不想与中国发生任何潜在的战争,但如果发生,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

这些话都是美国的表态,既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示好,也有若隐若现的战争为威胁,但更多的是经济层面的一边寻求合作,一边推进去中国化。

其实,这正是美国拿捏不了中国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对中国的围追堵截就会减少,相反他们这些都在用“复刻中国”的方式,推动去中国化。

那么,美国是怎么“复刻中国”的?就算是能复刻成功,那美国又怎么保证复刻品酒一定能够代替中国?

复刻中国的愿望是痴心妄想

有人说软实力才是最致命的,软进攻也是最彻底的,这或许就像《道德经》中的“水”一样,即“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水是最柔弱的,但同时也是力量最为磅礴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没想到美国对这一招使用的也是非常熟练。

上个世纪美苏冷战伊始,美国并没有选择和苏联直接硬碰硬,而是提出了一项“马歇尔计划”,这项计划一方面是为欧洲的恢复雪中送炭,而最主要的是让自己扶持的欧洲区抑制苏联的发展。

果不其然,美国提出的这项计划效果非常显著,苏联在与美国博弈的同时,还得兼顾欧洲的威胁。

而且,得知中国与苏联交恶后,尼克松还和中国展开了破冰,他们这一切行为背后的逻辑,就是利用自己的盟友或者利用苏联的“敌人”抑制苏联。

而当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又将目光盯上了飞速发展的中国,近些年来他们不断的围追堵截中国的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华为、大疆等企业也是被他们制裁的常客。

但美国的这一系列行动非但没能达到最初的预期,反而是促进着中国有愈发强大的趋势。为此,美国方面想要实施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美国智库给出的策略是打造一个和中国相似的国家。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美国这份计划中目标国之一印度,首先是中国和印度相似的人口,其次中印之间有历史渊源和有争议的矛盾。

因为,在他们看来,庞大的人口数量就是市场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而中国的崛起正是靠着所谓的人口福利。

所以美国首先是盯上了印度,他们想利用印度作为去中国化的跳板,当然印度也是非常的配合美国,毕竟印度也是有自己媲美中国的大国梦。

也难怪印度会在2021年前后的几年里经济发展神速,而且印度在2021年的GDP也是一举超过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而且,当时他们也提出了个“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的计划,然而几年的时间过去,印度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非但没能上升,反而出现了下降的表现。

这就说明,美国想要让印度抑制中国的计划已经破灭,反观印度前不久也是罕见的向中国示好。

虽说美国又找上了越南,甚至将其打造为去中国化的印太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如今越南确实是有多国企业的制造业工厂,但它们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不论是印度还是越南,很多产业链上的必需品都需要找中国进口。

所以说,美国妄想让印度和越南取代中国制造业强国的梦想不会实现,想要让这两国抑制中国发展的愿望也不会实现。

缺乏自主的印度易被当做“韭菜”

被美西方国家当成“宠儿”是让印度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原因,但这种缺乏独立自主的发展,很容易被美国当成“韭菜”割。

就如,特朗普上台以后也是对印度挥舞起了“关税大棒”,虽说印度做出了诸多让步,但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还想着让印度做出更大的让步。

就在昨天,印度政府计划对价值23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中的55%品类实施关税削减,削减幅度也是从5%之间降到0.

很明显,这是莫迪政府为了寻求特朗普的关税豁免而作出的妥协,但按照特朗普的特性,接下来对印度的要求只怕会愈发的得寸进尺。

当然,印度对美国商品降低关税甚至是零关税,也是表明特朗普想让印度抑制中国的愿望还没死心。

因为印度的此举,可能会让手机元件关税降至东盟水平,从而抢富士康等中企代工厂的份额。

不过,如果莫迪政府真的想发展印度制造,那真正要做的首先是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其次是与中国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0 阅读:0

巫师洞察

简介:洞察身边国际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