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鹤西游”到底是游到哪里去?

芸芸评文化 2024-10-10 18:18:39

丧事活动中,写挽幛、挽联、奠语等,常用“驾鹤西游”“西方接引”等丧事祈语。使用引魂旗、引魂幡等,飘带上面也都标注“驾鹤西游”“西方接引”等丧事语录。这个“西方”是指哪里?许多人意会为佛家的西方或基督的西方,其实不是。我们结合传统文化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是指昆仑山,即住着王母娘娘的昆仑山,因为相对于中原大地来说,昆仑山在西边,所以昆仑山的王母叫西王母

先秦神话典籍《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西王母处昆仑之丘。”这是王母形象最早的典籍文本出处。在方位上,昆仑山被归为大荒西经,所以王母叫西王母。

作为一种文化意念和精神信仰,王母、西王母、王母娘娘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1)按《山海经》的说法,西王母是半人半兽的凶神。“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大致意思是,西王母的样子与人差不多,长着豹子的尾巴和老虎的牙齿,喜欢发出吼叫,她头发蓬松,头戴玉胜,主管上天的灾厉和五种刑罚残杀之气。

(2)在成书比《山海经》稍晚的《穆天子传》中,西王母由半人半兽的凶神变成了风韵多情的贵妇人。能和穆天子(周穆王姬满)相互赋诗歌咏,在谈吐中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

(3)在汉魏晋时期的杂记类小说《汉武帝故事》中,西王母又变成了一个年约三十且容貌绝世的女神。“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西王母将三千年才结一次的仙桃赠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以表现她内心深处深沉痴心的爱意。

(4)在此基础上,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如《西游记》等,对西王母的形象加以糅合渲染,王母的形象就完成了由凶变和,由丑变俊,由老变少,由野变文的转变。于是母仪天下的王母娘娘形象就形成了。

(5)按道家的说法,王母娘娘是“女仙之首”,所有仙女都归她管。东晋葛洪在《枕中书》中称其为元始天王与太玄圣母通气结精后所生之女,号曰“太真西王母”,“所治群仙无量也”。更厉害的是,天上各路神仙的宴请招待,地上千家万户的生儿育女,都归她管。还有要命的权力,她手里有长生不老之药,嫦娥就是因为偷吃王母娘娘的不死药最后跑到月亮上去了。更有王母娘娘掌管的蟠桃,吃一口就能成仙。

2、作为一个特定语汇,“驾鹤西游”是近现代以来才出现的,古汉语中没有,就是说,“驾鹤西游”不是传统主流文化,而是民俗文化

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是祖宗文化,即中国人死后,既不上天堂,也不下地狱,而是去见祖宗。从商周秦汉到宋元明清,中国人文历史三千多年,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官方,一直都提倡、推崇并践行祖宗文化。

天堂地域是佛家思绪,上界地府是道家意旨。现实生活中,在精神文化领域,所谓成神成仙,基本上都是道家文化。《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地府阎罗、东海龙王、二郎真君、齐天大圣等等,都是道家内容。民间丧事活动中,有许多道家说法。“鹤”“驾鹤”“骑鹤”都是道家意象。

所谓“驾鹤西游”,不是去佛家和基督的天堂,而是去昆仑山,即祖宗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的西王母所在地。

归结一下。按一般人文逻辑,能够上昆仑山见到西王母的都是神仙。丧事所谓“驾鹤西游”“西方接引”等,就是对逝者死后归宿的一种祈祝和告慰,与佛教和基督教文化的“上天堂”是一个意思。

所以,“驾鹤西游”的“西”,“西方接引”的“西方”,既不是《西游记》的西天佛祖,也不是欧美基督的西方天堂,而是有瑶池、有王母娘娘蟠桃宴会、能够位列仙班参与的昆仑山。

1 阅读:190
评论列表
  • 2024-10-14 13:45

    信众:大师今日如何而来? 大师:驾赫而来! 信众:什么(鹤)? 大师:迈巴赫!

  • 2024-10-10 19:48

    东土人死后向往西天,西土人死后却想能生于东土…循环?

  • 2024-12-18 23:52

    一声哈哈笑,直达至高天[呲牙笑][呲牙笑]

芸芸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