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真实生活,林克表示:三年困难时期伟人根本没得浮肿病!

方正刚不毅 2025-02-09 13:55:36

时间1990年11月,地点湖南韶山,在毛主席去世的十四年后,中央也终于下达了公开一批伟人遗物的指示,一时间,超过六千件各类物品进入了大众视野,而看着这些朴素无华的生活用品,国人的心情亦是愈发沉重,一系列关于主席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了起来。

这些故事有真有假,更有不少被夸张化,例如说在建国后,毛主席吃不饱穿不暖,尤其在三年困难时期,更是因长期营养不良患上浮肿病一事就是如此,其中的细节生动形象,后世人亦是将其奉若经典,还是直到林克同志晚年亲自出面,这才总算澄清了“谣言”。

原来,毛主席生前并不像外界传的那般艰苦,至少也远远没有达到饿出浮肿病的地步,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伟人的真实生活到底如何,这个林克又是何许人也呢?

毛主席的老师

一切的一切咱们还要从这个林克的身份开始说起。

毛主席与林克正式的共事时间大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彼时,在国内大规模战争已经平息的情况下,外交和经济生产工作已然成为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崭新使命,然而,有一个问题却成了难题,那就是大部分中央领导干部、部队将领都是“泥腿子”出身,让他们带兵打仗行,搞外交、搞学习就不灵了,更别说有些人根本就不懂英文。

虽说咱们的汉语博大精深,但华夏毕竟落后了西方数百年,有许多经验、理论还是需要对外学习,在这种情况下,精通英文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既能够在外交场合游刃有余,又能够学习英美等国的相关书籍,堪称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不过很显然,也就是周总理等等高材生的水平较好,其他的莫说是旁人了,就连毛主席对英语都是一知半解。

没办法,为了更好的建设新中国,打了半辈子仗的中央领导们只能捡起书本开始了学习,例如毛主席便是如此,他直接在自己身边设立了一个专攻国际问题的秘书岗位,主要工作就是替他搜集、翻译国际新闻与资讯,顺带着也可以提高一下自己的英文水平。

由此可见,该岗位不可谓不关键,想要找到一个符合条件的人选亦是难如登天,但所幸,我泱泱华夏人才济济,很快组织上就通过全国范围内的海选找到了目标人物,而此人不是旁的,正是鼎鼎大名的高材生——林克

林克的身份可不一般,1925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他自幼便是天才,成年后更是一举考上了燕京大学国际经济系,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高材生,不仅如此,他也是一个共产党员,早在大学期间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续更是一直从事着地下工作,工作于新华社国际部,担任着记者与翻译的职责。

这般青年才俊何人不爱?毛主席也是一样,因此,很快他就选中了对方,并开始了一段长达十余载的师生佳话。

在正式上岗之前,林克还是比较自信的,在他看来,忙于作战与治国的主席应该对英语一窍不通才对,从头开始教自然难度不大,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共事之后,林克惊讶的发现,毛主席并非不会英文,他其实早在延安时期就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词汇量和口语。

见此情形,林克赶忙承认是自己小看主席了,但没想到毛主席不单没有生气,反而十分谦虚,一边表示与林克相比自己就是一个“小学生”,一边宛如真的学生般不耻下问,态度极为诚恳。

有此领袖夫复何求?林克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愈发深厚,在长久的相处过程中,二人之间更是产生了浓厚的革命友谊,在党内,他绝对算是最了解、最尊敬毛主席的干部之一,因此,他自然也是不可能会污蔑伟人的。

林克的话句句属实,而这也就意味着,那些关于毛主席生活上的故事有不少都是谣言,实际上,他老人家的生活远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差,恰恰相反,在寻常年间,他更是每隔几天就能吃上一顿肉。

为何吃肉?

以林克同志与毛主席的关系来看,他的话显然有着相当的说服力,所以,许多谣言亦是不攻自破,事实上,毛主席的生活根本没有传言中的那般艰苦,吃饱饭是肯定的,甚至在大部分时候,他还能每周吃上几顿肉食,至于为何咱们接着往下看。

在揭露内情之前,博主必须要先让大家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什么叫做贪污腐败,什么又叫做骄奢淫逸,在如今的许多人看来,曾几何时,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前,能够吃得起鱼肉的,要么就是贪官污吏、要么就是滥用权利,然而真相当真就是如此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人均生活水平确实很差,吃饱饭已经是不容易,更别提吃上一顿美美的肉食了,然而若是单凭这一点来断定一个人、一个官员的好坏,那就完全是撇开现实不提了。

在博主看来,唯有那些每天吃着山珍海味、珍馐美食,并且还极度浪费,恨不得一顿饭百十来道菜,每种却只吃一口的人才叫十恶不赦,例如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的绝大多数高官就是典例,反观毛主席呢?最多就是一周加两三次餐,较比普通老百姓多吃了几块肉,难道这也算“穷奢极欲”吗?

再者说,这也并不是毛主席自己要求的,而是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一致意见,原因很简单,一来是毛主席整日操劳,几乎每天都在为了国事、百姓奔波,这般巨量的体力、精神消耗,不吃点肉能行吗?

二来,这一切也是有着前车之鉴的,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包括毛主席在内,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的生活都极为简朴,他们是宁可饿着也不愿意搞特殊,例如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周总理等等等等都是如此。

可结果呢?徐向前元帅在一次受伤过后,由于拒不愿意改善伙食,明明几天就能养好的身体,硬生生拖成了隐疾,耽误了不少重大战事不说,还让他遭受了许多本该避免的痛苦,还有林彪,提到他的爱好,相信很多人通过影视剧都能想到一种食物,那就是黄豆,事实也的确如此,每当思考之际,他总会吃上一把,有几次警卫员忘记了准备,他甚至还会勃然大怒。

但实际上,这也是他在饮食上唯一的“特例”了,除此之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几乎没怎么吃过荤菜,甚至就连水果都不碰,整日只有粗茶淡饭和一碟咸菜,这般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但后果却算得上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就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林彪时常生病,身体状况更是堪忧,就比方说抗美援朝战争前夕,组织上本来是打算让他出征半岛的,结果就因为病情反复,他就错过了这个机会。

林林总总,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就因为过度节俭就让身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是因小失大吗?所以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从很早开始,党中央就对毛主席的饮食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可以说,只要后勤方面一有结余,大家就会为毛主席加餐,例如红烧肉、炖的鸡鸭鱼等等,这些都是家常菜,还是那句话,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穷奢极欲相比,偶尔加一顿荤菜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对于同志们的关怀,毛主席最初自然是拒绝的,只不过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因病耽误了大事,他这才无奈妥协了而已。

按照林克同志的记录,毛主席的日常生活怎么说呢?不能算艰苦,也不能算富裕,寻常的应季蔬菜、水果都能吃到,粮食方面,虽说少有短缺的时候,不过主席却几乎不怎么吃白米饭或者白面馒头,而是为了节俭与健康在其中加上一些粗粮,至于荤菜,就像刚刚说的那样,除了偶尔嘴馋,会“央求”后厨给自己加一小碗红烧肉外,他基本上没有主动要求过什么,反倒是后勤人员会隔三差五的“威胁”他,强行把荤腥送到他的面前。

这样的生活若是放到现在,大体就相当于较为困难家庭的伙食标准,只不过与同时期的普通老百姓相比,能够稍微“奢侈”了那么一点而已,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堂堂国家领导人吃一碗红烧肉怎么了?君不见斯大林的生活标准,那才叫一个令人羡慕。

林克辟谣

在林克同志的口中,我们渐渐了解到了毛主席的真实生活,客观来说,他老人家的生活不能算是艰苦,却也完全算不上奢侈,按如今的水平算,活脱脱就是一个困难家庭,那么问题来了,除此之外林克还辟谣了哪些关于毛主席的谣言呢?

不得不说,十几亿人民的悠悠众口实在是太强大了,各种各样的谣传、夸大更是层出不穷,这些人或是出于合理想象,或是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才臆想出了如此之多的故事,当然,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就挑几个典型的来讲。

首先是最著名的三年困难时期浮肿病事件,对此,国内流传最广的版本大体意思是这样的,即,毛主席为了以身作则,也为了支援原子弹的建设工作,足足数年没有吃过一块肉,甚至最多保持了二十天不吃米饭的记录,进而在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下,硬生生把自己饿出了浮肿病。

不仅如此,还有人说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候,毛主席连鞋子都穿不下了,见此情形担心有人心疼,他居然还隐瞒说是自己胖了。

这故事听起来堪称是绘声绘色,不过也只是半真半假罢了,在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确实是较比之前更加节俭,不过也远远没到不吃饭的地步,不吃肉倒是真的,但其他的维生素、矿物质日常都是有补充的,根本不可能出现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

这一点林克甚至还亲自询问了毛主席的医生与护士,得到的答案也是一样,毛主席根本没有得过浮肿病,在当时,他们严格按照最低配额为毛主席提供了营养供给,虽说口味差了一点,量少了一点,可要是说饿到生病,想想都是谬言,毕竟就算他自己不愿意吃,党中央难道还能眼睁睁看着国家的顶梁柱倒下吗?

其次,关于毛主席衣物全部打补丁的谣言同样流传甚广,谣言起始于一件毛主席打补丁的睡衣,见此情形便有人认定,毛主席的其他衣物一定也都是这样,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林克第一时间就否认了这一说法,原因很简单,一来是他没见过,二来想想也知道,毛主席身为国家领导人,是经常需要与外宾见面的,这般重大的场合,不说穿的多隆重,至少也该干净整洁吧?

这要是穿着一身打补丁的衣服,岂不是有损我国的形象吗?

最后,破洞毛巾一事也是一样,有人说,毛主席的毛巾简直惨不忍睹,上面破了十几个大洞,只要稍稍一用力就能撕个粉碎,在林克看来,这就更加是无稽之谈了,道理很简单,只一点,那就是党中央根本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领导人的生活用品,基本上都会由专人定期更换,区区毛巾才几个钱?能让毛主席用“烂布”擦脸,那后勤部的人也就不用干了。

可以说,在那些关于毛主席的故事中,有一多半都是后世人臆想、杜撰的,不过这也不是在否定他,事实上,毛主席确实相当节俭,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他老人家也只是该省省该花花罢了,钱只花在必要的刀刃上,对于一个国家的领袖来说,这已经是难能可贵,至于夸大其词那就没有必要了。

0 阅读: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