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不诚无物,人生成败,惟此一字

三自国学 2025-02-10 12:39:48

每天分享国学智慧。聚焦终身成长领域,我是董三自。

他身世普通,智力普通,不过毕业于一所普通的地方大学,之后进入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只因,工作实在太难找。

很多头脑灵活的人先后离开,因为觉得没有前途,可他却坚持了下来。

一待就是好几年,从门外汉成为业务骨干,他信心越来越强,老板却干不下去了。

他干脆凑钱把厂子盘下来,自己干,还找了家业内标杆企业当作目标,被下属当场质疑和嘲笑。

他却不以为意:都是人,既然别人能做成的事,自己为何不能做到?!

为了提升竞争实力,他开始挑战高难度的技术项目。为了研制出合格的产品,吃住都守在设备旁。

他甚至把产品抱在怀里,与它对话。同事都以为他做不出产品,发神经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看似完全没有可能性的技术难题,竟然被他攻克!

凭借高精尖的产品及过硬的研发水平,他带领公司从行业底部走向顶端,实现了当初的痴人说梦般的目标。

他就是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企业家,稻盛和夫。

不仅把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做到了世界500强,而且还在天命之年再创辉煌,跨行业缔造了另一家世界500强!

他分享自己的秘诀,说,在做一件事前,会追问自己的动机,直到把私心全然排除在外,有着完全利他的动机,才会开始做。

这时,他知道事情其实已经成了。

或许有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疑问:为什么世界上,有些人能够如此成功?

但为何自己做了很多,却依然成不了事?

有一天,我读到《中庸》的4个字时,豁然开朗。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联系《大学》中的说法: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原来,诚,就是成功之道啊。

稻盛和夫的经历,就很好地验证了这一说法。

如果当初没有他的至诚恳切之心,不懈地尝试与坚持,那个尖端产品,压根就不会从他那简陋的实验室诞生!

回想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不也是如此吗?前后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才找到适合的材料,这需要怎样的诚意支撑啊!

想想自己,做事总是不温不火,大概就是内在诚意不足吧。

就拿写作这事来说,尤其刚开始那会儿,动不动就想放弃,原因在哪呢?哪怕说得再冠冕堂皇,也依然逃不开对外物的念想。

即便没有那么深切的名利欲望,也终究渴望着他人的认同与赞赏!

利他心欠缺,因此自嗨的动机大过为他人提供价值的诚意。

我想,如果哪一天,内心深处真的不在乎各种数据,放下那些私心杂念,比如有没有人关注,有没有人点赞,有没有人评价之类,而是一心一意专注于内容的提升,把念头放在自己的文章是否能带给他人成长和启发上。

或许那时,才谈得上真诚、无私的写作,才可能开启自己理想的局面吧。

更多精彩:

国学智慧:AI写作水平已经相当高了,我们还有必要写作吗?

国学智慧:无所事事,却觉得很累?阳明心法2招应对

国学智慧:和光同尘趣解,其中竟隐藏了2个秘密?事关永生​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