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最伟大的骑士”威廉·马歇尔:他的骑士精神在哪?(上)

川蜀牧老阎历史 2024-04-27 19:52:41

——这是一篇无恶意隐瞒,但个人立场很重的文。要不是怕群众不知道小编在说谁,小编连标题都不想说他的名字。

虽然是封男爵的元帅的儿子,但因为上有兄长,所以这个人他本来没有希望继承家业或者家族职位。

他最早效力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儿子小王亨利,1170年他自己也才二十出头,就给15岁的小王当武术教练,一说还在1173年小王和弟弟们一起背叛父王时封小王为骑士。但是1182年,小王就和这个人闹翻了。有记载显示,这个人傲慢、贪婪,甚至和小王后法兰西的玛格丽特公主有了私情,并且因此被控不敬。

后来小王早逝,其弟理查成为新的太子,却不听父王的话,更在晚年再次作乱。这个人帮助国王平乱,把以勇武著称的太子打下马,并且杀了太子的马表示一种态度,就当这马代主人受过,毕竟杀太子这个事实在太大了。

国王死后,太子继位,是为狮心王理查一世。他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并没有记恨这个人,也知道自己成为国王以后,这个人效力家族多年,又有军功,当然会也可以为自己所用。

老国王临死前给这个人定下一门亲事,是彭布罗克老伯爵强弓理查·卡莱尔家的女继承人伊莎贝尔,还没有彻底完成。新国王做了这个人情,让这个43岁的大龄男娶了17岁的少女。这样,岳父在英格兰、威尔士、诺曼底、爱尔兰的产业全归了这个人,他一下子从没地盘的骑士成为了大土豪,还是最顶级的。

后来狮心王参加十字军东征,在归途中被奥地利公爵劫持,其弟约翰趁机作乱。这个人本来作为摄政一分子,协助约翰驱逐了大法官威廉·隆尚,但是很快发现这哥俩不是一路人,于是又反过来对付约翰。在内战中,这个人也叫约翰的兄长因为帮助约翰守城而死,于是狮心王回家、乱平以后,就让这个人继承了元帅的家族职位。

1199年,狮心王在平乱时负伤驾崩,但是没有嫡子女的他没有像以前说好的那样把王位传给已故的最大弟弟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鲁瓦二世的独子继任公爵阿蒂尔,而是传给了有造反前科的约翰。

法国继承法支持阿蒂尔,诺曼继承法却支持约翰。约翰加冕为英格兰国王,而这个人受狮心王遗命照顾诺曼底治所鲁昂和国库,也就站在了约翰这边。他也被约翰封为彭布罗克伯爵,总算是继承到了岳父的爵位。

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当然支持阿蒂尔大战约翰(期间态度有反复,从略),这个人也就在诺曼底防御法军进攻。

1202年米尔博一战,阿蒂尔被约翰俘虏,次年失踪,之后甚至连自称阿蒂尔本人的冒牌货都没出现过;阿蒂尔的胞姐埃莉诺一同被俘。这样老布公这一脉算是没有现成的旗帜了。

但是反对约翰的不仅没有因此群龙无首,还宣称要为小公爵报仇,法王当然也利用这一点。没多久,约翰就被法军赶出了诺曼底,这个人也随驾跑回了英格兰。

这时候,这个人还幻想法王能保留他在诺曼底的产业。1204年,约翰派他出使法国,他借机向法王求情。那是他以前长大的地方,他卖个惨未必不管用。

本来约翰也知道这个人有这个需求,算是默许了的,但法王却不顾约翰反对,要求这个人不是作为约翰的使者,而是作为他自己朝见法王。这个人还真的做了,约翰大怒,扣下他的两个儿子为人质,并且在1207年开始对爱尔兰的土豪动手。这个人因为在爱尔兰有产业,也被波及,他回去伦斯特照看,1208年就被约翰喊回朝堂羞辱,约翰还派爱尔兰法官攻打这个人的地盘及放火,却是这个人的妻子伊莎贝尔打退了对方。

之后这个人又陷入一些新的内斗,留在爱尔兰,直到1212年复宠又被召回。等到1215年第一次诸侯战争爆发,这个人是为数不多仍然忠于约翰的。当时法国太子路易也作为约翰的外甥女婿受到叛乱诸侯的支持,自称英格兰国王路易斯一世。

1216年约翰在内战中驾崩,托孤9岁儿子亨利给这个人,算是一种信任和肯定。

当初被约翰俘虏的侄女埃莉诺这一年已经32岁,约翰仍然让她过得像公主一样,甚至还有过释放她和把她嫁给忠仆的想法,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实施。

没有历史知识储备的小孩读迪肯斯的《给孩子们看的英国历史》到这里,多半也该期待无辜的公主因为暴君之死而迎来出头之日,哪怕不能登基为王,总也该被释放去过一种正常的人生吧?

这个人以前接受过骑士教育,当然肯定明白什么是骑士誓词。

骑士誓词说:我将仁慈地对待弱者。我将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我将不伤害妇孺。

那么这个人是怎么做的呢?

他以罪不及孥的理由,号召诸侯支持9岁太子登基为亨利三世也就算了,他根本没去管那个已经成年的公主!

这事其实也有约翰遗命的原因,因为眼看在法国战场失利,无望通过侄女的宣称权夺回布列塔尼,或也担心英格兰的继承问题复杂化,约翰留下遗命,不得释放这个侄女。

然而是遗命就要遵守吗?如果亨利二世当初给理查一世下一道不许释放你妈的遗命,难道理查一世也得含泪遵守让自己亲妈继续吃牢饭?都是借口。

迪肯斯不知道是信息不够具体还是有意为这个人遮掩,给了一个说辞:公主被关在布里斯托尔,贵族看不到,所以没想到。

然而并不是,当时这对堂姐弟都在科夫城堡,也就是说,当这个人去接太子登基的时候,公主就在他眼皮底下,他在装傻!而且由于他的地位,他带头装傻,其他人也就更有理由心安理得地装傻了。

在迪肯斯笔下,众臣因为想到了自己也有孩子,怜悯地拥立了新王,仿佛另一个人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所以不需要怜悯,她对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的这一切怎么看,也完全不重要。

所以,理智追星真的很重要。而且罪不及子女的前提是惠不及子女,约翰和亨三显然不符合,也没人要求亨三去死。如果父亲的罪过都能不及儿子,何以阿蒂尔所谓的犯上作乱就能牵连身为旁系亲属的姐姐呢?

新王登基初期形势严峻,连这个人的长子都加入了叛乱诸侯,次子则以继承法国家产的名义堂而皇之跑到法国。因为诸侯相信支持小国王能让他们利益最大化,确实有包括这个人的长子在内的诸侯回归,但效果有限,于是这个人竟然想到了跑路爱尔兰。

虽然后来的发展是这个人在1217年带队打赢了林肯战役,扭转了战局,但当时他的军队却报复性地劫掠了林肯;虽然王位竞争者路易斯退赛,但是这个人竟然慷慨地给了路易斯一万马克,因此被批评。

这个人当时还很快把刚满17岁的女儿嫁给了自己在林肯俘虏的赫特福特伯爵理查·克莱尔。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