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最没天理的安排。有辱斯文的孙秀才,娶了悍妇后竟然收获带枷锁的幸福

云卷云舒说文史 2022-10-14 19:19:35

如果有人做长篇小说知否的问卷调查:谁是知否中最可恨的男人?估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会写孙秀才:

如果问题换成知否原著中的人物,谁最不应该得到幸福?答案大约也会出奇地高度统一——孙秀才。

事实就是如此,知否中最让人切齿的,就是那个张嘴有辱斯文,闭嘴有辱斯文,其实却是名副其实斯文败类的孙秀才。

孙秀才母子受明兰大伯一家的大恩,不仅不懂感恩,还恩将仇报。最后淑兰不堪其苦,在祖母的主持下和孙秀才和离。

原著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后,把促成淑兰和孙秀才和离的功劳,放在了大女主明兰身上。

无论怎么改,只要淑兰和孙秀才能成功和离,淑兰能够逃脱魔窟。就是让读者、观众拍手称快的好事。

和离后的淑兰,很快再嫁。这次找了个老实本分的庄户人家,婚后很快怀孕,生了两对双胞胎,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孙秀才呢?按照好人有好报,坏人自有恶人磨的铁律,孙秀才就该受尽生活的磨难,最后困顿而终。

事实真会如此吗?笔者经过分析,得出了和大多数读者朋友的愿望相背离的观点——孙秀才的后半生,过得很安生。

这个结论,会不会让读者朋友觉得笔者三观让人着急,气从胆边生,恨不得对笔者板砖伺候?

稍安勿躁。首先,笔者绝对不是孙秀才的粉丝;其次,笔者和大多数读者朋友一样,都对孙秀才恨得牙痒痒,希望他的余生,生不如死。

可事实并不会以你我的喜好,意志为转移。作者在知否原著中,对孙秀才和离后际遇的描述,已经表明,孙秀才的后半生,没那么惨。

有读者朋友说了,看了N遍原著,根本没有这一段。是的,作者确实没有直接写,但没写出来的,不一定不会发生。

请读者朋友跟着笔者的笔触,慢慢回溯。看笔者分析得有没有几分道理,可恶的孙秀才会不会又一次让人失望,有可能过得还不错?

原著中,孙秀才通过和离,又狠狠薅了盛家一大把羊毛——得到了淑兰一半的嫁妆。

虽然和离输了气势有点丢人,但又一次通过不劳而获,发了横财的孙秀才母子,看在白花花的银子份上,还是相当满意的。

对未来,孙秀才母子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出身青楼的妾室已经怀孕,是孙家的功臣。

淑兰走了,没了绊脚石。为孙家开枝散叶的有功人员,必须给予相应的地位——扶正。

不走寻常路的孙秀才母子,把出身低贱的妾室扶到正妻的位置后,孙秀才母子就等着升级当大奶奶、当爹了。

也许他们还想过,等孩子出生后,要抱着大胖小子去盛家,奚落一下生不出孩子的淑兰。

手里有大把的钱,身后有即将出生,可以传宗接代的娃。孙家这小日子,眼看着就要在诗和远方的路上掣马奔驰了。

如果能安心守福,孙秀才母子的诗和远方,很有可能实现。毕竟,作为盛家大房长女,淑兰的一半嫁妆,数目也是非常惊人的。

可安分这事,和孙秀才母子不沾边。手里有钱,人发飘的孙秀才母子,踌躇满志,认为不能拿着嫁妆坐吃山空,必须做点啥。

当然做点啥,让钱生钱,生生不息这事,孙秀才不能插手,不屑插手——有辱斯文。

孙秀才要做的是不有辱斯文。和离之前,盛家为了逼迫孙秀才,断了他到处赊账的特权。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被停了副卡。

这让孙秀才在“良师益友”面前丢尽了脸面。是可忍孰不可忍,堂堂孙秀才首先必须把这个有辱斯文的面子找回来!

得让朋友们看看,咱孙秀才离开了盛家的副卡,也是能付账的。于是,花天酒地,大肆挥霍成了孙秀才的日常生活。多斯文。

和孙秀才相比,有生活经验的孙母就成熟多了,她知道好日子不能等靠要,所以做点啥这事,老太太亲自操作。

孙母自认为目光如炬,是个不输盛家的经商奇才。原来只是缺少本钱,让贫穷限制了自己的能力。

现在有钱了,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孙母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

孙母对自己的定位很准确,她确实是眼光独到的经商奇才,只是反向的——干啥赔啥。

一千两银子的巨款,很快就在孙秀才花天酒地、杯觥交错的“斯文”中;孙母洋洋得意、自以为是的二度创业中,赔光了。

孙秀才母子的神操作,让一直冷眼旁观,原本想依附孙家过好日子的孙大娘子彻底失望。

生下孩子不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趁着孙秀才母子不在家,孙大娘子做出了一件,让人拍手称快的好事,遁逃。

孙秀才母子当娘娘供着,寄予厚望的妾室不仅跑了,还是携款潜逃。这个出身青楼的女子,真堪称奇女子。

妾室走得很从容,办事很老道:能带走的金银细软全带走,带不走的不动产,卖掉,换成银子带走。

裹挟钱财遁逃也就罢了,偏偏这位从青楼女子、妾室到当家主母,完美实现人生三级跳的女人,还是个“有良心的实诚人”。

青楼女子临走留下一封书信,信写得很斯文:她首先向孙秀才母子,一直以来的精心照顾、殷切关怀表达了十二万分的感谢。

然后话锋一转,揭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秘密,她告诉孙秀才母子,自己腹中的孩子,不是孙秀才的,而是孙母的侄子的。

现在他们一家三口团圆。为了今后的生活有保障,所以自作主张,带走了家里所有钱财,想来孙秀才母子不会不同意。

瞧瞧这女子的文采,起承转合丝丝入扣,嬉笑怒骂皆是文章。可惜电视剧没有收录这一段,读者朋友只能脑补了。

看到这里,认真读文的读者朋友是不是发现,笔者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和刚开始说的文章立意,是背道而驰?

想来码字的这位,害怕读者朋友板砖伺候,悄悄认怂,改弦更张了?非也非也。笔者依然认为孙秀才的后半生,日子不会很惨。

这是因为,和淑兰和离后,孙秀才母子经历了一系列天从人愿的打击后,他们的生活中,又进了一个新人。

孙秀才又再婚了,这回娶的是一个寡妇。在原著中,明兰回老家,在马车中和品兰巧遇寡妇教训孙秀才母子。

笔者就是从作者的这一段描述中,得出孙秀才后半生有靠山的结论。作者对这一段的描述很精彩:

寡妇拿着大棒,当众家暴和狐朋狗友喝酒玩乐的孙秀才,孙母想护着儿子,却被寡妇一番数落,怼得哑口无言。

笔者为什么会从孙秀才母子的狼狈不堪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这要从孙秀才的出身说起了。

让人切齿的孙秀才,之所以能够被宥阳首富盛家看中,让嫡长女淑兰,带着十里红妆嫁给他,是因为人家曾经也是一方人物。

少年孙秀才的经历很励志:家境贫寒,读书刻苦。12岁首次进考场,就中了秀才,一时风光无限,轰动整个宥阳。

看到孙秀才少年得志,肯定前途无量。经商成功,积攒下万贯家财,想改变门风的盛家,决定投资孙秀才。

有了盛家的慷慨解囊,孙秀才母子从三餐不继,靠母亲为人洗衣缝补勉强支撑的贫寒境遇,一举进入吃穿不愁的豪奢生活。

思想肤浅、人品低劣的孙秀才母子,很快就飘了。他们认为盛家对他们好,是因为有求于他们,是在巴结他们。

穷人乍富的孙秀才,不再认真攻读诗书,站在原地吃老本;孙母则到处宣扬儿子将来会是宰相的命。

而盛家,对孙家母子的变化,没有予以重视。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就是缺少了后续的监管,和风险的评估。

也许是盛家大房太希望通过孙秀才,改变大房商人的门楣。他们对孙家母子过于宽纵。

盛家大房对孙秀才,是典型的升米恩斗米仇。淑兰嫁到孙家后,延续了盛家对孙家的一贯态度——忍气吞声,有求必应。

孙秀才母子吃着盛家的,喝着盛家的,花着盛家的,不仅不感恩,还作践淑兰,甚至家暴淑兰。

而盛家知道后,不仅不为女儿出头,去约束孙秀才母子。反而闹一次,就送两间铺子,这不是鼓励孙家虐待淑兰吗?

就像淑兰的祖母说的:闹一次就有好处,我都想闹了。孙秀才母子的胃口,就这样被盛家越喂越大。

虽然孙秀才骨子里是个人品低劣、不堪大用的人,但盛家大房自甘低贱地纵容,确实起到了助纣为虐反被害作用。

而孙秀才破产后新娶的寡妇,是个身材高大、口齿利落的女人,她对于孙秀才母子,称得上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孙秀才欺负淑兰的时候,品兰曾经说过:就该到庄户上找几个壮汉,狠狠教训一下孙秀才。

品兰这话还真对。这世上有些人就是畏威不畏德。你对他好,他以为你怕他。你给他点颜色,他立刻老老实实。

孙秀才母子就是这样的人。新娶的寡妇恰恰是能抓住孙家母子七寸的人,一揪一个准。

明兰和品兰看到孙秀才一家的闹剧中,细思量会发现,寡妇对孙秀才母子的脉摸得很准,对应的手段全在裉节上:

寡妇身材壮硕彪悍,动起手来可以以一敌二,孙秀才母子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只能任由寡妇有辱斯文;

寡妇不仅力气大,而且思维敏捷。口齿伶俐。数落孙秀才母子,语言组织得丝丝入扣,入情入理。

孙秀才母子遇到寡妇,不是棋逢对手,而是遭到全方位碾压。无论动手还是动嘴,全都落于下风。

但寡妇并不是个胡搅蛮缠,不讲道理的浑人。相反,她是真的认认真真想把日子过好的女人。

寡妇之所以当众对孙秀才挥舞大棒,是因为孙秀才恶性不改,又偷着和狐朋狗友喝酒去了;

对于孙秀才这种缺乏自制力,狗改不了吃S的家伙。劝说不会有效果,只能用伤及皮肉触及灵魂的方式。

毕竟,不是披了人皮的就是人。猴子和人的DNA只差了百分之0.01,行为方式还谬以千里呢。而孙秀才和猴子的DNA,差了恐怕都不止0.01。

孙秀才这种“人”,好说好商量是不行的。他最需要的,是一副笼头。而这,寡妇恰好有。

寡妇的高明之处,就是不仅可以在武力上,对孙秀才母子进行差等级暴击;还能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做到有理有利。

孙秀才张嘴闭嘴有辱斯文,母亲爱面子,善于引导舆论。寡妇就对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各个击破。

孙秀才的母亲很粗鄙,但是个能说会道的天生广告人。一句我儿子是宰相的命数,忽悠了半辈子,收获不少信徒。

寡妇当众对孙秀才大打出手,把他偷家里的钱,出去花天酒地的事情抖落出来,让孙秀才母子失去再招摇撞骗的土壤。

寡妇狂怼孙秀才的语言虽然激烈,但很有章法:寡妇告诉孙秀才,作为读书人,要么刻苦攻读,参加科考;

要是觉得自己烂泥扶不上墙,科考无望,就干脆放弃挤独木桥。在乡间开个私塾,也给家里挣点学费。

对于孙母说自己不孝的指控,寡妇也当众进行了辩解:没让孙母干重活,就在院子里喂喂鸡鸭,打扫打扫卫生。

对于生计,寡妇盘算得很清楚,也很实际——一家人就指着十几亩地的收成生活,必须精打细算,劲往一处使。

当然,如果孙秀才母子不满意自己的安排,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管束,要休了自己,也可以:

不过自己的婚前财产,已经做了文书。被休的时候,现在全家人居住的房子、耕种的地,自己都要带走。

文能怼你哑口无言,武能打你满地找牙。提前做预判,风险有评估。态度很务实,生活有安排。时时保持清醒,常常加以提携。

这就是孙秀才续娶的媳妇,有能力有谋划心眼还不坏。有这样的媳妇把持着生活的大方向,孙秀才的后半生能差得了吗?

橘生南方为橘,生于北方则为枳。做盛家女婿被惯坏的孙秀才,在成了悍妇的丈夫,被带上笼头后,会收获带着枷锁的幸福,

这算不算没天理?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