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相向而行,英国独唱反华戏,G7挺乌到底,拜登普京谁误判了?

赵善源说汽车 2022-10-13 19:43:49
朔尔茨明确表态支持全球化,反对与中国“脱钩”

最近两天,德国和英国在中国政策上隐隐唱起了“对台戏”。10月11号,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出席柏林机械工程峰会时,明确表态支持全球化,反对与中国“脱钩”。朔尔茨指出,全球化能够“让很多的繁荣成为可能”,而“脱钩将是完全错误的道路”。德国政府的目标是建立更广泛和更稳健的贸易关系,而不是与个别国家脱钩。他强调,“我们必须继续与中国做生意,并且必须确保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贸易,看看亚洲、非洲、还有南美洲,那里都是机会”。

朔尔茨的表态翻译过来就是,目前德国经济非常依赖中国,这对德国来说显然不够“稳健”。但解决问题的钥匙并非直接与中国脱钩,而是在保持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基础上,发展与亚非拉新兴国家的贸易,实现“政治经济多样化”。

必须承认,朔尔茨的观点是比较务实的,中国已经连续6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高达2453亿欧元。这么大一笔生意,岂能说脱钩就脱钩?就算脱钩了,德国也找不到任何能够替代中国的贸易伙伴。

老莫注意到,10月11日恰好是中德建交50周年,朔尔茨选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发表反对与中国脱钩、支持全球化的言论,显然别有深意。这说明德国内部乃至整个欧洲,本身还存在着很多主张对华脱钩的力量。比如此前的9月13号,与朔尔茨不同党派的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就曾表示,德国正在制定新的对华贸易政策,将减少对中国原材料、电池和半导体产品的依赖。他还声称,德国在对华贸易上将“不再天真”。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中方的驳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德方有关措施毫无逻辑、非常荒谬。

结合这件事看,此次朔尔茨借中德建交50周年的机会,强调要继续与中国展开贸易,继续推动全球化,其目的之一无疑是想压制那些干扰中德关系的杂音。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峰会上,欧洲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也发表了与朔尔茨相似的观点。他指出,与中国脱钩不是欧盟企业的选项,欧盟应继续以务实而非天真的态度与中国接触。这显然就是在故意讽刺哈贝克“不再天真”的言论,认为与中国脱钩恰恰才是最天真的,唯有继续进行合作才是务实之道。

特拉斯提升中国的“威胁级别”,争取保守派的支持

与稳健务实的朔尔茨相比,英国首相特拉斯的做法则显得有些冒失。近日英国《卫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特拉斯打算履行自己的竞选诺言,把英国对中国的定位,从约翰逊时期的“系统性竞争者”提高到“威胁”,这仅次于被视为“最严重威胁”的俄罗斯。

原本英国政府计划在年底前调整对华政策,但是在上周英国教育部表态支持中国孔子学院,英国政府出手制止后,英国调整对华政策的步伐就加快了,可能会在最近几天内就得出结果。消息人士称,现在特拉斯因为处理经济危机不力,首相宝座岌岌可危,内阁也在如何应对中国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和疑虑。这种情况下,特拉斯就希望通过调整对华政策,提升中国的“威胁级别”,来争取一部分保守派势力的支持。

与此同时,英国情报总监弗莱明也在为调整对华政策“敲边鼓”。他在11号的一场演讲中声称,中国的技术优势,已经对西方构成了“巨大威胁”,特别是中国推出的“数字货币”,引入了一种新型结算方式,可能会帮助中国规避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各种国际制裁。也就是说,如果将来西方试图像制裁俄罗斯那样制裁中国,那么很可能无法取想要的效果。

老莫认为,在当前欧洲深陷能源危机,各国纷纷出现经济衰退风险的背景下,英国和德国在对华政策上的不同态度,其实也就代表了欧洲未来可能会走的两条道路。

欧洲未来可能会走的两条道路

其中第一条路是“政治挂帅”,无视脱钩会给欧洲经济造成的严重损害,执意配合美国的反华反俄战略。走这条道路的后果,必然是欧洲损失惨重,美国渔翁得利。欧洲大量的优质资本和高水平人才,将纷纷逃往美国。欧元的地位也会一落千丈,其留下的空间将被美元填补。像兰德公司在今年1月25日撰写的一份报告就指出,由于外来资本涌入和欧洲经济垮塌所导致的高端产业竞争减少,美国可能会从俄乌冲突中获得7万到9万亿美元的收益。欧洲移民带来的劳动力和资产,也会在极大地延缓美国经济衰退到来的时间。另外,美元地位的上升,还将进一步缓解美国的债务危机。现在看来,这一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而英国之所以要走这条“损欧肥美”之路,主要是因为它的经济支柱是金融业和服务业,并没有多少制造业,能源危机对它来说,只不过是民众生活水平有所下降而已。英国反而可以凭借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也在欧洲的经济灾难中分得一杯羹。同时,英国担忧中国的技术进步,比如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会影响到它的金融霸权,使其无法再利用金融行业的垄断地位,对发展中国家“雁过拔毛”,它一直引以为傲的制裁武器也将失去原有的威力。

欧洲的另外一条路,则是德国等制造业国家想走的路。事实上,这也是欧洲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在走的路。其核心内容就是将欧洲的先进技术,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人力资源结合起来,既扩大生产又扩大市场。在这个过程当中,产品成本会大幅下降,同样的技术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市场的扩大,又会刺激更多新技术的产生。如此循环往复,欧洲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速度,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并且在政治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这让美国开始感到担忧,特朗普时期的美欧贸易战,就是一个最明显的证据。

对于德国等欧洲国家来说,当前的挑战是中国等新兴国家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原始积累,其技术水平进入到了一个爆炸性发展阶段。西方的先进技术,很容易就能被中国消化吸收,然后在生产过程中发展出新的技术。如此一来,欧洲就逐渐从甲方变成了乙方,丧失了对合作的主导权。于是一些目光短浅的人就认为,欧洲必须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甚至是彻底与中国脱钩,只有这样,才能继续维持欧洲的科技优势。但是在朔尔茨等务实政客看来,技术发展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离开了中国的市场,德国的产品不仅卖不出去,还会失去技术发展的动力。而且德国本身也需要中国提供廉价优质的初级产品,来维持工业的竞争力。现在谈对华脱钩,非但不能解决旧的问题,还会衍生出一大堆新问题,这根本就是一条“取死之道”。

老莫认为,德英在对华政策上唱“对台戏”的结果,一定是英国变成孤家寡人,而德国则会带领欧洲与中国相向而行。因为一直以来,英国“忽悠”欧洲国家的招数就是恐吓,通过帮助欧洲国家唤起对苏联的恐惧记忆,然后将中国与苏联相提并论,称中国会“威胁”欧洲的生活方式,以此来塑造一个并不存在的所谓“中俄轴心”。但是俄乌战争持续到今天,广大欧洲国家已经逐渐醒悟并看清,中国并没有一边倒地支持俄罗斯,也没有利用欧洲的困难落井下石,对欧洲搞商品断供,而是保持了相对中立。反观美国,虽然表面上是欧洲的盟友,但实际上却在趁着欧盟能源紧缺的关口,大发战争财,一艘液化天然气船跑一趟的利润竟然高达1亿美元,惹得法国和德国官员频频质问美国,到底是钱重要,还是我们的友谊重要?

这种情况下,广大欧洲国家就开始有点迷惑了,搞不清到底谁才是自己的朋友。为什么与自己关系最“铁”的美国,反倒在危难关头敲诈自己?老莫相信,这个问题,欧洲国家应该很快就能够想明白并做出抉择。而英国则会因为过于反华,而被其他欧洲国家所疏远,最终沦为隔离于欧洲政治版图之外的边缘人。

泽连斯基只能退而求其次

分析完了德英两条路线的问题,老莫再来和大家聊聊G7最新发布的支持乌克兰的声明,以及美国总统拜登的相关表态。

10月11号,在俄罗斯连续两天空袭乌克兰后,G7国家应泽连斯基的要求召开了一场线上会议,商讨扩大对乌援助的事宜。会议结束后,G7领导人发表了一份声明,承诺将“一直坚定地与乌克兰站在一起”,并将追究俄总统普京等人的“责任”。

对于这份声明,老莫的看法是,“雷声大、雨点小”,基本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泽连斯基如果真的想要借西方的力量,来对抗和威慑俄罗斯,那么应该向北约这个军事组织寻求帮助才对,尤其是在俄罗斯刚刚实施大规模轰炸后,应该北约最先站出来支持乌克兰才显得合理。但是泽连斯基没有第一时间向北约求助,反而和G7领导人举行线上会议,这就让人觉得有点奇怪。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俄罗斯向北约发出了警告,称北约参与俄乌冲突的程度太深,俄方正准备进行反制,而且有可能使用非对称方式。

这样一来,北约就有点害怕了,特别是那些顶在“抗俄一线”的东欧成员国,很不赞成在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俄罗斯正在气头上的关键时刻,继续去捋俄罗斯的“虎须”。于是,泽连斯基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和G7领导人举行会议。反正除了日本之外,G7国家大部分也都是北约成员国,虽然名义不同,但是实际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俄罗斯的施压下,这些北约国家的承诺最终能有多少转化为现实,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未知数了。

而就在G7领导人和泽连斯基开会的当天,美国总统拜登又对俄罗斯的核威胁发表了他的“高论”。与上周他所警告的“核大战风险”不同,这次拜登改口称,普京多数情况下是一个“理性的行为者”,只不过对俄乌战争产生了严重误判,自己不相信他会使用核武器。

拜登还指出,普京试图团结所有俄语地区,但这个目标太大了,超出了俄罗斯的能力。普京以为乌克兰人民会张开双臂欢迎他,支持基辅重返俄罗斯的怀抱,可事实表明,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判。

对此,老莫认为,拜登要么是本身对俄乌战争的理解比较肤浅,要么就是故意淡化北约的作用,夸大基辅当局的作用,把一切成果全部归结于乌克兰人的坚持抵抗,以此来激励乌克兰人的信心。但实际上,乌克兰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完全是因为北约的拼命援助,跟乌克兰自身的关系反而不大。

真正误判的未必是普京,有可能是拜登

对于战争前景,普京确实是存在一定的误判,但这种误判并不是说,普京误以为乌克兰人民会主动“迎接王师”,而是猜测北约不会向乌克兰提供多少援助。毕竟,在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中,西方对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就基本上是无动于衷。所以普京以此类推,认为在俄罗斯的核武器威慑下,北约不大可能冒着核战争的风险,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而只要北约不插手的话,俄军碾压乌克兰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至于当地人的抵抗,则根本不重要。因为乌克兰这个地方,由于处在易攻难守的大平原上,只自古以来就是“随风倒”,波兰人来臣服波兰,俄罗斯人来臣服俄罗斯。

现在乌克兰人的抵抗意志,完全是建立在西方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之上,像战争初期俄军势如破竹的时候,乌克兰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在纷纷外逃,等到西方军事援助到位,乌军打了几场胜仗之后,人口流失的速度立刻就降了下来。所以只要北约的援助一断,局势的天平将立刻重新倒向俄罗斯,战争初期俄军所向披靡的场景就会复现。

从这个角度看,真正误判的未必是普京,也有可能是拜登。如果拜登以为,乌克兰能够抵抗住俄军攻势是因为乌克兰人自己的努力,那么这就是大错特错。目前,普京已经流露出要摧毁乌克兰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的意图,其目的就是要切断从乌军前线通往西方国家的后勤线,阻止乌克兰继续获得北约的武器装备。如果这一计划能够成功,那么相信乌军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乌东人民一致要求加入俄罗斯的场景,将在乌克兰其他地方不断上演。

0 阅读:4

赵善源说汽车

简介:大家好,谢谢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