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商人与途遇公子结伴同行,关系熟络后,商人丢了千两银

尔文史读 2022-08-20 16:37:16

北宋咸平年间,陕西凤翔府有个名叫白荣喜的生意人,经常来往于凤翔与杭州之间,以贩卖布匹和凤翔特产为生。白喜荣走南闯北多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家财越积越多。

这一年的春天,年近五十岁的白荣喜带着两个家仆,身上揣着千余两银子又到了杭州买布。不巧的是,在途中住店时,因一个家仆不小心露出了身上的银子,就被一个窃贼给盯上了。

这个名叫徐道栋的窃贼是个惯偷,他不动声色地在暗中观察了白荣喜一行三人,很快就发现了他们三人身上都带有不少的银子,于是就思谋着将三人身上的银子都盗走的法子。

经过几天的暗中观察后,徐道栋发现白荣喜主仆三人每天的出行都不太早,而且每天走的路程也不多,不到太阳落山时,就会早早地找家客栈休息,并且一路上都是严加防范。这样一来,徐道栋就一时难以下手。

不过,徐道栋毕竟是个行走江湖的惯偷,自然有办法来应对。这天,徐道栋再次见到白荣喜时,就大大方方上前和他打招呼,说自己是杭州城里的徐公子,在外游玩数日累了,要回杭州的家。白荣喜此前从来不与陌生人搭话,可这次他见徐道栋气度不凡,还带有两个年轻的随从,就以为徐道栋所言为真,想着自己到了杭州,万一有个急事,能有个当地人照应,就和徐道栋热情地聊了起来。

此后数天,徐道栋与白荣喜同行同宿,时常在一起聊天交流,二人的关系逐渐变得熟络和亲密起来。

这一天,白荣喜和徐道栋一行六人到了安徽的安庆,找了个客栈住了下来。随后,徐道栋说要去拜会安庆县尉柴延静,并有意邀请白荣喜同往,但白荣喜以自己不认识柴县尉而去拜会有些唐突为由推辞了。

徐道栋心里知道身负重银的白荣喜怎么可能离开,也就没有勉强,随即带着两个随从去拜会了柴县尉。可是没过多久,徐道栋就回来了。徐道栋回来后,热情地对白荣喜说,柴县尉要宴请自己,听说与他同行的还有陕西商人白荣喜,也就请白荣喜也来同吃酒宴。

在外地能被当地县尉设宴相请,这令白荣喜有些惊喜,就欣然接受了邀请,与徐道栋同赴了宴席。吃饭喝酒时,柴县尉对大公子徐道栋招待得极为热情周到,当然对同来的白荣喜照顾得也很周全。不过,白荣喜因为心里防范着银子被盗,就没有,也不敢放开吃喝。徐道栋见白荣喜没有喝多,仍然没有机会下手,就只得忍住了。

次日离开了安庆,到达了太湖。徐道栋主动提出,并征得白荣喜同意后,让随从雇了船来。当天上午,换走水路上船前,徐道栋让两个家仆去置办了许多酒菜。上了船不久后,就摆上酒菜,请白荣喜等人一同饮酒吃菜。

白荣喜还是因身上的银子不愿放开吃喝,徐道栋心知肚明,但他佯装什么也不知道,只是热情地劝酒劝菜,还不时地对白荣喜说,明天到了杭州,让白荣喜放心办事,有麻烦尽管来找他处理。

白荣喜主仆一行三人,徐道栋主仆三人,两家共六人在此之前已经连续在一起同行同宿了六七日,虽然是萍水相逢,但几日处下来,谨慎而谦卑的徐道栋给白荣喜一行已经留下了善良热情的好印象。所以,吃喝了一阵后,一路上受到徐道栋几次宴请,并且还有幸被安庆县尉宴请的白荣喜,心里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了,就想着表达一下感谢之情。结果,在徐道栋的热情劝酒下,白荣喜主仆三人喝得酩酊大醉。

船至杭州已经是夜深人静时分,白荣喜主仆三人仍未醒酒,而且全身瘫软如泥。徐道栋就让两个家仆去雇了马车来,付了银子,让车夫拉着白荣喜主仆三人,去找一家客栈住宿。而早已将白荣喜主仆三人身上的银子取到手的徐道栋,还让两个家仆重新雇船,连夜离开了杭州,一路向南走去。

次日清晨时分,白荣喜和两个家仆酒醒后,发现银子丢了,自己也不知身在何处,而一路同行的徐道栋也不在一起,情急之下,想起昨日徐道栋在船上所说的,遇有麻烦去找他的话,白荣喜这才赶紧叫起两个家仆,一起去徐道栋留下的地址找他。

然而,白荣喜等人找遍了整个杭州城,根本就没有找到徐道栋所留地址的地方,再四次打听徐大公子这个人时,人都说不认识他。渐渐醒悟过来的白荣喜这才明白上了当,银子十有八九被徐道栋盗走了。

无奈之下,白荣喜栋报了官,可查下来,徐道栋并不是杭州,案子就一时也没有了头绪,而急着想做生意且回家乡的白荣喜也是无可奈何了。

丢了上千两银子,白荣喜虽然推断是被徐道栋盗走的,可他哪里知道,徐道栋的真实身份就是盗贼,他的两个随从也是花银子雇来的盲流,而路过安庆时热情招待他们的县尉柴延静也是上了徐道栋的当,被冒充了徐大公子之名,而白白供上了一顿酒宴,还差点被利用了县尉身分,让白荣喜喝醉失银。

身上没有了进货的银子,白荣喜只得向以往进货的商家赊了一些银子,带了一些货回去,休整了一番后,再次带银子来杭州进货。白荣喜有了前次失银的教训,想来往后会吸取教训,再也不敢大意了。

读而有悟:出门在外,没有太急,太重要的事千万不要和陌生人搭话,也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更不要因轻信和他们成为自来熟,还接受他们的宴请或给予的其他好处。否则,就会因图利而失利。

亲爱的朋友,读完这则故事,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声明】:本故事为民间故事,旨为丰富文化生活,属本人文学创作,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有虚构成分,请勿与其他挂钩,谢谢。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