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永隆年间,山东泰山下有一个姓刘祥勇的男子,是一个经常往外跑着的生意人。刘祥勇因为实诚善良,生意做得也实在,虽然赚的钱不多,但活得很踏实自在,也时常帮助有难处的人。也许他为人做事的认真诚实得到了回应,不久之后竟然得到了意外之财。
这一年,刘祥勇来到关中陈仓的北塬地区贩卖特产。此时正值盛夏时节,又快到中午了,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刘祥勇热得难受,难奈之下,他把马车赶到路边,将高头大马拴到一棵树上后,就坐在树下乘凉休息。
刘祥勇吃了些干粮,喝了皮囊里的水后,有些累了的他就靠在树上打起盹来。刘祥勇正在迷迷糊糊中时,忽然一阵“通通”的声音将他吵醒了。刘祥勇眯着睡意朦胧的双眼四处张望,见是拉车的马用前蹄在刨脚下的地,已经刨出了一个小土坑,“通通”的声音就是马蹄刨地时发出来。
“怎么会是‘通通’的声音呢?难道这块地的下面是空的?”已经年过30岁的刘祥勇走南闯北,有着丰富的经历和生活经验,当下判断出地下是空着的他,觉得很是奇怪,就拣起一块尖尖的石头,朝着马蹄刨着的位置,向下挖了起来。
让刘祥勇没有想到的是,向下挖了没多久时,竟然挖出一个生了铜锈的青铜小匣子来,匣子的盖子上刻着醒目的“门后生”三个字。刘祥勇没有多想,就顺手打开了铜匣子,一看,匣子里面竟然全是金元宝,足足有二十锭。
刘祥勇最近刚发现了一个好生意,但他缺少本钱进货,随即就动了使用这些金元宝的心思。可是,刘祥想毕竟是个善良人,品行一直很端正的他,虽然想用这些意外所得的金元定,但他的心里还是有些发虚。思来想去,又掂量了一下自己进货需要的银子后,刘祥勇就只拿三只金元宝。
刘祥勇将其他的金元宝放回了匣子,又将匣子埋进了原先的坑中,之后就伏在地上,默默念道:“好心的人呀,我如今做生意本钱实在不够,就先借您的三只金元宝使用。等日后,一并还过来。”
有了三只金元宝做本钱,刘祥勇进到了货,赚了一些钱,之后他以此为本钱,更是勤勤恳恳地做着生意。多年后,刘祥勇终于发了财,也有了不少积蓄,但由于突然得了重病,许下的“如数归还金元宝”的心愿就没能及时实现。
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了的刘祥勇在弥留之际,把尚未成年的儿子叫到床前,一再嘱咐说:“儿呀,爹年轻时欠下了一笔帐,本打算有了钱就还上的,可是因为许多事给耽误了。如今爹已经无法亲自去还了,这还帐的事就交给你了。你拿上四只金元宝,去关中陈仓,把它交给一个叫‘门后生’的人家……”
刘祥勇还没有说完具体地点,就气绝身亡了。儿子刘来福忍痛安葬了父亲,随后就赶紧拿上四只金元宝,一路向陈仓的“门后生”家找去。可是由于没有“门后生”的具体位置,刘来福打听了一路,都没有找到门后生这个人。
这天傍晚时分,刘来福来到了北塬下,停下来一看,他发现这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边竟然有一处有着几间房子的小宅院。于是,又累又渴又饿的刘来福决定借宿一晚,明天再继续走路,接着寻找名叫门后生的人。
刘来福走上前去敲门,来开门的是一位老大娘。老大娘问清了刘来福的来意后,就热情地把他迎进屋中。刘来福进屋一看,家里只有老大娘和儿媳妇两个人,觉得这样不妥的他就想赶紧离开,可老大娘拉住他说:“小伙子,天都这么晚了,你人生地不熟,附近都荒凉,你要到哪里去呀?勉强凑合一晚,等天亮再走吧!”
刘来福下意识地向屋外看了看,天的确已经完全黑了,还起了风,“呼呼”作响的北风有些吓人,就只好硬着头皮留了下来。老大娘和儿媳妇让刘来福先歇着,她们一起做了面条给刘来福吃了。之后,让刘来福睡在里屋,她们婆媳二人就睡在了外屋。
刘来福赶路太累了,躺下没过一会儿就睡着了。可是睡到半夜时,他被一阵“嘤嘤”的哭声给吵醒了。刘来福静心一听,原来是老大娘的儿媳妇要生孩子了,外屋漏风,想到里屋来,可刘来福在屋里,就不好进来。
刘来福刚想要起来,把婆媳妇二人让进里屋来,可又觉得男女授受不亲,实在不太妥当。正在刘来福犹犹豫豫之间,婆媳二人起身,悄悄地躲到了避风的门后,紧接着孩子就生了下来。
只听老大娘小声说道:“这孩子命真大,刮这么大的风,能平安降生,幸亏及时躲到门后了,咱们就给他的小名叫‘门后生’吧!”
“啊!门后生。”刘来福在里屋听着老大娘说的话,“这孩子就叫‘门后生’,真是缘分呀!”兴奋的刘来福这时也不顾男女授受不亲了,他赶紧起来,把四只金元宝捧送到老大娘面前的桌子上,说:“大娘,这是我父亲欠门后生的金元宝,请收下吧!”
老大娘虽然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她却装作不知情,刘来福就将事由的原委对老大娘和她的儿媳妇详细说了一番。
后来,刘来福得知老大娘的儿子,也就是儿媳妇的丈夫前阵子意外死在了外面。看着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地过日子,刘来福觉得她们可怜,就向老大娘表达了,想把她们接到自己的山东老家,照料她们的生活的想法。老大娘和儿媳妇听了,很是感动,可她们还是拒绝了善良又有热心的刘来福。
读而有悟:做人做事的根本就是诚信。好心善良的人意外得到了他人的帮助,也会念念不忘回报欠收到的恩情。
亲爱的朋友,读完这则故事,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声明】:本故事为民间故事,旨为丰富文化生活,属本人文学创作,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有虚构成分,请勿与其他挂钩,谢谢。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