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毒计,让人汗毛倒竖,最后一个堪称不出世之毒计

借古论今事 2025-02-19 09:45:50

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封建王朝里算是个挺辉煌的时代,那时候咱国家可是出了老多人才。

他们也搞出了不少计谋,今天要讲的就是当时出现的“三大毒计”。就算到了现在,还是会为古人的智慧感叹不已,那咱们就来看看是哪三个计谋吧!

一、管仲齐纨鲁缟

一提到“齐纨鲁缟”,那就得讲讲管仲了,他可是我国历史上特别有名的丞相,也是超厉害的经济学家。这个“齐纨鲁缟”的计谋就是管仲想出来的,就靠这个计谋,齐桓公没费一兵一卒就把鲁国给拿下了。

齐桓公后来能取得那些成就,管仲可是功不可没。提到“齐纨鲁缟”,那就得看看春秋时期的整体局势了。齐桓公那可是有很大的抱负,一直心心念念要做春秋时期的头号霸主。不过,在这条称霸之路上,绊脚石可不少,其中最让齐桓公头疼的,就是邻国鲁国。

齐国现在的实力,出兵鲁国那是完全没问题的。不过齐桓公心里有顾虑,他担心自己去攻打鲁国的时候,被别的国家在背后算计,就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样。管仲察觉到齐桓公的这个想法后,马上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管仲跟齐桓公提议,打今儿个起,齐国人都得穿用鲁国制造的缟布做的衣服,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都得照做。并且,齐国国内不许生产这种布料,都得从鲁国买。

鲁国这边发现自家产的布料在齐国特别受欢迎,然后就一门心思扑在缟布生产上了,还一个劲儿地抬高价格,没多久,缟布的价就跟金银珠宝差不多了。鲁国得了好处后,连粮食都不种了,全都跑去生产缟布了。

就在这时候,管仲让齐桓公下命令,要求所有齐国人都不准再去鲁国买缟布了。这一下,鲁国可就惨了,都快没饭吃了,只能找齐国买粮食。可管仲又出手干预,结果齐国的粮食价格被抬得超高,简直就是天价。

就算是这样也没辙,总不能不吃饭吧。没过多久,鲁国就撑不下去了,粮食都买不起了,老百姓那叫一个惨。鲁庄公没别的路可走了,只能向齐国臣服了。

二、荀彧驱虎吞狼

荀彧是曹操身边谋士中的一员,他最出名的计谋那肯定得说是驱虎吞狼了。他,绝对能算曹操称霸北方的头号功臣。

这里面必须得提一下他的这个计谋了。当时那些谋士都有个本事,就是能看透人心,刘备他们的心思都被他看得明明白白的。

这时候曹操碰到了个特别棘手的事儿,那就是前面有狼后面有虎,他都不知道该咋办了。这时候荀彧就给曹操出主意了,按现在的讲法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呗。让刘备和袁术俩人掐起来,这么一来就没人有空去管曹操在干啥。

袁术的性格缺陷挺明显的,荀彧正是利用他这种性格来行事的。首先,荀彧给袁术写了一封信,提醒他多留意刘备的动向。

后来又给刘备写了一封信,让刘备去讨伐袁术。刘备接到信后,袁术就开始防备刘备了。看到刘备有行动,袁术马上就调了好多兵去跟刘备对着干,这战争眼看着就要打起来。

就在这当口儿,刘备后院起事儿了。吕布这人,向来就只认利益,谁给他的好处多他就听谁的。被袁术一通“忽悠”后,吕布想都没想,直接就把刘备给背叛了。

刘备前面有狼后面有虎,没办法只能远远逃走,离开徐州。就这么着,几个人为了财产反目成仇,那刘备啥都没费就坐收渔翁之利。

三、贾诩反攻长安计

提起三国时期谋士里的毒士,有个人就不得不说,这人就是贾诩。直到现在,他的计谋都还让人觉得胆战心惊。

历史上一提到他,就总和“歹毒”这个词联系在一起。在封建王朝的谋士当中,能被叫做“歹毒”的可没几个。但得说,贾诩这人是真的聪明,还很识时务。

在曹操众多的谋士里,能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还当上三公的,也就贾诩一人而已。现在一说到贾诩,大多都是调侃的话比较多,毕竟连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种话的曹操,对贾诩出的计谋都会皱眉头。

三国乱世那可是谋士一个接一个冒出来的时代,之前还有诸葛亮那样超有名望的前辈在。可就算是这样,贾诩还是能在这个时代有自己的位置,这就足以看出贾诩的本事。

那贾诩这辈子最厉害的计谋肯定得是反攻长安之计了。毫不夸张地说,就他一个人就把整个三国的局势给搅得乱七八糟了。

贾诩和其他谋士不一样,他的起点可低,差不多到了不惑之年才被重用。之前那好几十年,他一直都没什么作为。就拿能让人吹一辈子的反攻长安这个计策来说吧,他也只是很平淡地讲“不过是个求生的办法罢了”。

这得从当年董卓大权在握的时候讲起了。那时候的汉朝,就是君弱臣强,整个天下都得听董卓的。老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嘛,当时的局势那是明摆着的。四十三岁的贾诩毫不犹豫地就到董卓女婿手底下做事去了。

懂历史的人都清楚,董卓大权在握不假,可他掌控大局没多长时间,就被吕布给弄死了。董卓把汉献帝带到长安没多久,就被吕布杀掉了。

这时候局势又变了,只要跟董卓沾边儿的人都没好果子吃。贾诩投靠的人是董卓的女婿,这人也不例外。在乱世里,没有啥比名利更要紧的了。董卓的女婿牛辅就被自己手底下的人给杀了,他也是想在这乱世里争个立足之地。

而且他的手下还打算把牛辅送到长安去,好换来自己的官职。牛辅虽说已经死了,可他的势力还留存着。可惜,这些人有胆量却没脑子,牛辅一死,就跟没头的苍蝇似的,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咋走了。

后来也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嘴,牛辅手底下那四位将军,居然打算不管现在这局势了,回老家去,就当个普普通通的人。

也许现在会觉得他们的想法特别蠢,可就他们几个,没个谋士在身边,根本就不晓得咋利用自己手上的军队去获取最大的好处。就在这四人马上要走的时候,贾诩站了出来,把他们拦住了。

贾诩先给他们分析了当下的局势。他说,这四个人要是分开走,只要在路上碰到敌人,那肯定打不过。还不如拼一把,把军队集合起来去攻打长安,要是打不下长安,再回老窝也来得及。

那几位将军,心里头没啥谋略。可处在这乱世当中,谁不想在历史的长卷里留下自己的印子。再说了,他们跟着牛辅好些年了,打仗的本事那肯定不小的。

最后的结局大家都清楚,四个人一起进攻,就把吕布给打败了,然后打进了长安。可以说从这个时候起,三国的大形势就开始发生变化。

贾诩在攻打进长安的时候立了首功,可他却把封官加爵给拒绝了。他懂得什么时候该前进,什么时候该后退,不贪恋名利,这也是他能安享晚年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语

瞧这几个计谋,它们基本上都是对人心的一种洞察。就是因为懂人心,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人嘛,谁没个弱点?你看,有的人满脑子都是利益,还有的人老是疑神疑鬼的……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