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从胡宗宪的结局就能看出来,站队的重要性有多夸张?

转运史 2024-12-24 13:18:40

文丨史官

背靠严党起家,背靠严党垮台。

为什么很多官场的人会迷信,因为太多东西是自己把握不了的。

很多时候,靠努力,是不行的。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的九十分赌的就是站队,运气也很重要。

比如胡宗宪,从默默无闻到成为一方大员,仅仅用了三年时光。

要论个人本事,在当时的大明朝,胡宗宪绝对能在顶尖人物里排得上号,心里头装的都是天下大事。

想当年,他才28岁就当上了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成了当地的父母官。

咱都知道有句话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般人在地方当官,满脑子想的都是咋捞钱,可胡宗宪不一样,他一门心思就琢磨着咋给老百姓办实事,弄出点政绩来。

常言说,好人有好报。

胡宗宪一心为百姓,运气似乎也特别眷顾他。

好多别人搞不定的事儿,到他手里就顺风顺水。

那些拖了好些年的积案,被他轻松解决;百年不遇的蝗灾,也让他治理得妥妥当当。

最让朝廷惊掉下巴的是,他居然把益都县里那些横行霸道的强盗给招安了,还把他们编成了官府的军队。

这么一来,益都县的老百姓可算过上了安稳日子,都对他赞不绝口。

就在胡宗宪的事业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老娘去世了,胡宗宪只能回家守孝。

可祸不单行,两年后,他老爹也走了。

这接连的打击可不小,胡宗宪在家一待就是五年。

等他35岁的时候,朝廷又想起他来了,把他派到大同一带的边防重镇干活。

他到了那儿,把边防军备整得井井有条,士兵们士气高昂。

朝廷一看,这是个人才啊,就把他调到浙江,当了浙江巡按御史,这官是正七品。

嘉靖三十三年,当朝首辅严嵩的干儿子、工部右侍郎赵文华被派到浙江督查沿海军务。

这赵文华,啥都不懂,还爱瞎指挥,打了败仗就甩锅,打了胜仗就抢功,整个浙江官场都烦他,就胡宗宪例外。

胡宗宪心里明白赵文华啥德行,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跟赵文华一来二去,还成了铁哥们。

他知道在官场混,得有个靠山,就这么着,搭上了严党这班车。

那小心眼的赵文华,看浙直总督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不顺眼,就想办法整他们。

其实张经带着广西狼兵打赢了倭寇,取得了王江泾大捷,本应该受赏,可赵文华哪能让他得逞。

在严嵩的操作下,立了功的张经被说成是胆小鬼,还抢了赵文华和胡宗宪的功劳。

最后,张经和李天宠被押到京城,冤死在西市。

靠着严党的胡宗宪,一下子连升六级,成了浙江巡抚,官居正四品。

眨眼间一年过去了,浙直总督杨宜管不住手下士兵,被赵文华弹劾走了。

胡宗宪在赵文华的保荐下,当上了新的浙直总督。

靠着严党这棵大树,胡宗宪把抗倭的事儿干得风风火火。

大明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

可谁能想到,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了。

好在嘉靖念着胡宗宪确实有功劳,护了他一把,让他过了两年安稳日子。

嘉靖四十三年,胡宗宪倒霉了,清流的人抓着不放一直查他,被查出一份自己拟的圣旨。

这事儿可就大了,就像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嘉靖还是念着他的好,没太为难他,把他关进诏狱避避风头。

在狱中待了一年,胡宗宪心灰意冷,写下了“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最后在狱中自杀了。

怎么说胡宗宪这人呢?

他确实聪明,也很想做事儿,想做事儿你就当不了绝对的好人,坏的呢不够彻底。

他离严嵩太近,虽说办事能力强,用人有一套,也会做人,是个实干家。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背靠严嵩起了家掌了权灭了倭寇,但是最终也因严嵩而失势。

不过七年后,隆庆六年的时候,胡宗宪被平反了,还追谥襄懋,也算是还了他一个公道。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