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书法完美无瑕?看看这些名家的评价

七陆书法 2025-02-18 08:44:55

中国当代书画家、古典文献学家、文物鉴定家、教育家、诗人、国学家,,曾任第二届中书协主席,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后一位旗手,他的书法挺拔俊秀,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被称为“启功体”。

启功先生书名蜚声海内外,影响力巨大,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颇高,很多人将其比肩王羲之,尊其为当代“书圣”。各方对启功先生书法赞誉极高,但是也有人指出启功先生书法的诸多不足之处,其中很多名家的点评对人们客观认识启功先生书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曾评价启功先生书法:“太规矩了,少了些性情”,认为启功先生书法虽然工整美观,但在情感表达上显得不足。过于拘谨,缺少情感的流露和气势的表达,特别是其草书没有给人奔放和自由的感觉。

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也这样评价启功先生书法:“功力深厚,但新意不足”,认为启功的书法虽然对传统有深入的研究和继承,但在创新方面显得保守,未能突破传统的束缚。认为启功先生的作品更多是对传统的延续,而非开创性的艺术表达。

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王镛先生也认为启功先生书法:“技法精湛,但意境不够深远”,认为启功先生书法过于追求形式美,忽略意境,王镛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示,更应通过笔墨传达出一种深远的意境和精神内涵,而启功的书法在这方面显得较为单薄,还应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代书法理论家、评论家陈振濂先生认为启功先生书法:“清秀有余,变化不足”,“风格单一,缺乏多样性”,认为启功先生书法在风格上显得较为单调。

田蕴章先生曾评价启功先生书法:“就是柳体赵面”,“即便是在清末、民国期间也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绝对达不到当今人们推崇的高度。”同时田蕴章先生还借“兰亭辩论”往事,暗指启功先生学术态度不够坚定,表里不一。

兰亭金奖获得者崔寒柏先生则认为启功先生书法:笔法过于简单,缺少鼓荡,对毛笔的弹性运用不足,犹如硬笔书法,非常容易被模仿。崔寒柏先生始终认为写字要“提得笔起”,要能够驾驭毛笔笔锋的弹性,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能够给人跌宕起伏的韵律感,达到“笔软则奇怪生焉”的境界。

同时崔寒柏先生还认为启功先生对结字的理解是错误的,他认为启功先生过分强调结字的重要性,强调字型美,忽略了笔法对结字产生的必然影响,是启功先生书法作品显得单薄的主要原因。

当代“丑书”大师曾翔先生也说过启功先生认为结字第一是错误的,书法最终要表现的肯定是线条质量,也就是要强调笔法第一,当代很多人都在深入研究结构设计,最终形成了所谓的“展览体”,设计出来的作品就低了,书法要讲究自然而然,情绪和心灵的自然表达才是最高的。

这些专业的评价对于人们客观认识启功先生书法,乃至客观认识书法艺术都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启功先生作为当代书坛的一个标志性人物,是研究当代书法无法回避的存在,对他书法的客观评价不仅仅限于个人艺术层面,而是对时代书风的一种探讨。

正如崔寒柏先生所说的:因为启功先生对当代书坛影响力太大,我们等不到几百年以后再评价,所以现在一定要说一说,这对于当代人客观认识启功先生书法是很有帮助的。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