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虽然寒冷的天气依然存在,成都第三人民医院却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人们表情严肃,也带着敬佩,安静地排成长队,队伍里不时传来低低的哭声,有人则在心中默默祝福。

病房内,一位老人平静地躺着,他很瘦,颧骨突出,但眼神充满力量,好像藏着许多难忘的经历。
临终之际仍然牵动无数人心弦的史业宽老人,谁能料到,他竟是来自山东的一名普通退伍老兵。

他究竟拥有怎样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才能让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们在他生命走到尽头时,不远万里前来探视?
九年前,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这天注定令人难以忘记,电视里不断播放着灾区的景象,房屋倒塌,一片狼藉,到处是废墟,人们在哭泣,充满了绝望。

史业宽是一位退伍军人,看到这些画面,内心无比难受,而军人的责任感促使他不能袖手旁观。
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拿出家里全部的存款,总共六十万元,立刻前往灾区,他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灾区人民。
他没说什么漂亮话,也没跟家里人道别,甚至连个字都没留,就这么悄悄地离开了在山东蓬莱的家。

家人担心得要命,各种猜测,直到第二天,家人在新闻里看到了他在灾区救援的身影,这才明白,家里的顶梁柱,又一次承担起了重任,去了最危险的地方,去了最需要帮助的地方。
到达灾区,史业宽立刻开始救援,他和来自各地的志愿者、解放军战士并肩作战,在绵竹市汉旺镇的废墟里抓紧每一秒搜救幸存者。

缺少专业工具,大家就用手,一点点清理瓦砾,即便双手被瓦砾磨破,鲜血直流,指甲也劈裂开来,他们也顾不上疼痛。
余震随时可能再次发生,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区域,但救援人员没有放弃,他们清楚,每拖延一秒钟,就可能失去一条鲜活的生命。

在倒塌的建筑物下,还有幸存者等待着被救出来,他们必须争分夺秒,与死神展开一场生死较量,全力以赴地拯救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希望。
在一次紧急救援行动中,史业宽正和三名战士竭尽全力,试图救出被困的女孩,突如其来的强烈余震让现场一片狼藉,飞石四溅。
信源:08年男子抛弃妻女,拿着60万积蓄连夜出走,9年后家人释然原谅2022-06-10 潍坊高新检察

两名年轻战士,他们才二十岁和二十二岁,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却毅然决然地冲向史业宽,用自己的身体为他挡住了不断落下的碎石。

“兄弟,挺住!我们来救你!”这是他们说的最后一句话。
两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永远消失在那片废墟里,他们的牺牲展现了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他们牺牲的太可惜了,可我还活着,我不能对不起牺牲的战友!”史业宽流着眼泪,非常悲伤,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从那一刻开始,他下定决心,要代替牺牲的战友,守护这片土地,尽力救助更多的人,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任务。
史业宽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他们在倒塌的建筑废墟中奋力营救,成功救出了27条宝贵的生命。

这些生命的获救,凝聚着他们的鲜血和汗水,更是他们无惧困难、勇往直前的最好证明,这其中,就包含着那个他和战友们徒手挖掘了整整四个小时才营救出来的名叫王敏的小女孩。
回忆当时的情景,史业宽跪在地上,双手不停地挖掘着碎石瓦砾,全然不顾双手已经被磨得血肉模糊,身上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完全浸湿。
他内心只有一个信念,不断激励着自己:“赶快,再快一点,下面还有人在等待我们去救援!”四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最终带来了令人惊喜的结局,王敏终于成功获救!

这动人的一幕,深深地烙印在了现场所有人的记忆里,然而,王敏获救之后,却面临着新的困境——她需要立即进行手术,但是她的家庭却无力支付高昂的手术费用。
史业宽没多想,立刻拿出五万元,这几乎是他当时所有的积蓄,用来资助王敏的手术。“我既然救了她的命,就要让她好好活下去。”他眼神很坚定,话语也很肯定。

他下定决心要帮助王敏,让她能够健康地生活下去。
救援工作结束后,很多志愿者都陆续回家了,史业宽却坚持留了下来,他觉得这里还有很多需要他做的事情,他还能帮助受灾的人民。

灾后重建是个漫长的过程,他不能就这样离开,史业宽以前是部队里的医生,他发挥自己的医术,给灾区群众看病、开导他们。
他还组织了一个医疗小队,和当地卫生院的医生们一起,跑遍各个安置点,为三千多名灾民提供了帮助。
他不仅给人看病,还帮着灾民搭帐篷、盖房子,甚至当起了小工,帮他们推沙子、搬砖、和水泥。

史业宽几乎什么都能做,也乐于助人,哪里需要帮助,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点。
他对灾区人民的关心细致入微,就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给予他们慷慨的援助和关爱,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燃起新的希望,灾区群众都亲切地叫他“史叔”,待他如同家人一般。

史业宽对别人特别舍得,对自己却抠得很,每天的饭就是白水煮面条或者开水泡饼,一日三餐几乎离不开面条。
衣服破了也舍不得扔,总是缝缝补补接着穿,一分钱都不愿意多花在自己身上,他总是说:“钱得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在他心里,只要能帮到灾区的人们,什么都值了。

看到灾区人民脸上重新露出笑容,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史业宽在灾区整整待了三年,直到灾后重建差不多完成,令人没想到的是,他没有回到离开已久的山东老家,而是在成都找了份保安的工作。
他觉得,还能继续守护这片土地,守护这里的老百姓,成都对他来说,就像第二个家一样。

史业宽在成都埋头苦干了六年,期间只通过电话与家人保持联系,每逢佳节,家人都会询问他归期,他总以“忙完这段时间就回”作为搪塞,归家之日一再延后,这一晃就是九年。
平静的生活在2017年2月被一通电话无情打破,史业宽确诊罹患胰腺癌,住进了成都第三人民医院。

接到医院的通知,家人这才匆匆赶到成都,与阔别九年的史业宽见面,九年时间,史业宽的身形已经变得骨瘦如柴,与当年和家人分别时高大健壮的形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家人对他又心疼又生气,责怪他不顾家,丢下老婆孩子,他们不明白,他怎么能这么狠心,九年不回家,甚至连个电话都没有。

后来,他们知道了史业宽这些年都在做什么,了解到他为了灾区老百姓付出了多少,也听到了那些受过他帮助的人们对他有多感激。
原本的埋怨慢慢变成了理解和敬佩,他们这才明白,史业宽的爱不仅仅给了自己的小家庭,更献给了整个社会,给了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
史业宽的同事们告诉他的家人,每个月发工资后,史业宽都会拿出一大半,购买营养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亲自送到绵竹,去看望那些曾经受过他帮助的灾区群众。

另外,史业宽也经常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事和朋友,只要对方需要,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毫不保留地提供帮助。
但是,史业宽自己的生活却非常节俭朴素,甚至有时候连十块钱都拿不出来。

听到史业宽病重的消息,当年受过他帮助的灾民,还有很多不认识他的普通市民,都赶到医院看望他。
病房外面排了很长的队伍,大家带着鲜花,送上祝福,想要表达对这位“山东大哥”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王敏也来了,她眼泪止不住地流,难过地对史业宽的家人说:“史叔是我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她永远记得,地震发生后,史叔用双手在废墟里不停地挖,四个小时后,才把她救了出来。
面对涌来的关爱,史业宽做出了一个感人的选择: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
“我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换个角度继续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还能继续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人。”说这番话时,他的眼睛依然闪亮而充满力量,好像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虽然家里人心里难过,最终还是理解了他的选择,他们明白,为社会贡献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正是这种奉献精神,塑造了真正的史业宽。
笔者认为
史业宽的实际行动,生动地展现了英雄的真谛,他用默默付出证明着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与家人、与这个世界作别,但他充满爱的心却永远留给了我们,“史叔爱心基金”的建立,是为了把他的大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史业宽的故事,引发我们认真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什么样的选择,才能让普通的人生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