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扩张“野心”,黎笋集团把越南拖入深渊;黎德英大将审时度势力主部从北部边境撤军

映像老山 2025-02-19 10:22:21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越南在黎笋集团的领导下,陷入了内外交困的艰难处境,这一切都源于其不切实际的对外扩张 “野心”。自 1969 年胡志明逝世后,黎笋作为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成为越南党的最高领袖。黎笋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者,自 60 年代起便是越南党内亲苏派领袖。

70 年代末,在黎笋领导下的越南妄图继承法国殖民者衣钵,建立 “印度支那联邦”。为此,越南公然与中国为敌,还悍然入侵柬埔寨,陷入南北两面作战的战争泥潭。1978 年 11 月,黎笋与苏联勃列日涅夫签订《苏越友好合作条约》,开始依仗苏联每年约 10 亿美元的援助,维持其穷兵黩武的行径。

然而,长期的战争使越南国力贫弱,经济濒临崩溃。到 80 年代中期,越南的困境进一步加剧,领导层内部矛盾重重,原定于 1985 年底召开的越共六大推迟到 1986 年底,原定 1986 年举行的国会选举也推迟到 1987 年。在军事上,从 1984 年起,越南和中国在老山地区展开激烈争夺,越军由于重炮炮弹储备不足等原因,越打越被动,物资供应都难以保障。

1986 年 1 月,重病在身的黎笋不顾莫斯科的严寒,北上寻求苏联更多援助。但他没想到,此时老山前线的越军遭到中国军队沉重打击。1986 年 1 月 28 日,解放军陆军第 67 军开展 “双盾工程” 行动。“盾牌一号” 行动中,济南军区第 67 军 199 师 595 团 4 连突击队对 167 号高地发起攻击,他们采取秘密摸进、敌前潜伏、突然奇袭战术,仅用 20 分钟便控制高地表面阵地,随后全歼敌军,共毙伤敌 212 人,俘敌 1 人,而突击队自身仅牺牲 7 人,负伤 15 人。同时,“盾牌二号” 行动也大获成功,138 师 412 团在黄泥坝阵地出击,协同炮兵共歼敌 406 人,出击分队仅伤亡 20 余人。

而在莫斯科的黎笋,遭遇了更大的打击。苏联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着手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良好外部环境,欲与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明确指出越南入侵柬埔寨是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障碍之一,戈尔巴乔夫对黎笋态度冷淡,未满足其援助要求。黎笋只能泱泱而归,此次赴苏成为他人生的绝唱,几个月后,黎笋在河内去世。

黎笋去世后,越南面临的危机并未结束。1986 年 12 月 15 日至 18 日,越南共产党召开六大,作出重大战略调整,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摒弃黎笋时期 “国防和经济并重”(实际上是军事优先)的政策,改为推行 “革新开放” 的政策。

1987 年初,越南的军事战略发生巨大变化,开始主动从老山前线撤军,这主要归功于越南的黎德英大将。黎德英大将有着丰富的军事生涯,1986 年 12 月 7 日接替黎仲迅大将出任总参谋长,1987 年 2 月 16 日接替文进勇大将出任国防部长。他就任总参谋长后,于 1986 年 12 月中旬至 1987 年 1 月中旬,视察了越南与中国紧张军事对峙的北部六省边境地区。

视察结束后,黎德英大将召集军区司令开会,认为中国军队火力占优,越南长期作战伤亡巨大,目前打法无法扭转被动局面,必须重新研究斗争方针。他还明确表示,中国曾大力援助越南抗法、抗美,越南应采取行动缓和两国关系。之后,黎德英大将担任国防部长,指挥主力部队从边境重要地区撤军。他在视察第二军区辖区内的三个边境省份后强调,若越南在边境保持军事存在,中国也会如此,紧张局势难以缓和,先撤军是正确决定。他还建议与地方政府合作,动员群众返回边境生活,停止设置障碍物并开展扫雷工作。

事实证明,黎德英大将的决定是明智的。随着主力部队后撤,边境局势明显缓和,双方开始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如果越南继续把主力部队留在前线,会造成干部战士紧张疲劳,正常训练无法保证,正规化建设受影响,部队生活和士气也难以保障。而撤军为越南在新时期建设部队提供了机会。

越南自 70 年代中后期恶化对华关系、入侵柬埔寨以来,在边境一线与中国全面军事对峙,将大量兵力部署在北部地区。但在越共六大之后,越南进行战略收缩,大部分陆军主力部队撤至战略纵深,防空军由野战防空调整为要地防空,空军也改变部署,开始均衡布局。

总而言之,黎笋集团的对外扩张 “野心”,让越南陷入了战争泥潭,越打越穷,在国际上孤立无援。最终,越南不得不改弦更张,从 1987 年开始主动寻求对华关系的改善,以摆脱全面危机。而黎德英大将审时度势的决策,对两国关系的缓和与正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越南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0 阅读:4

映像老山

简介:弘扬老山精神,传播老山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