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建议放宽限禁摩令,促进消费!真的可能那么顺利吗?

说宇宙寻真理 2024-08-01 12:42:51



禁摩令松动,摩托车要放开了?月初《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让不少人仿佛看到了曙光。

文章里提到,是有学者建议国家放开摩托车限制,这样便能激发大众的消费需求,也能给摩托车制造行业带来更大活力。

不过,这也仅仅是一项建议,各地政府具体会怎么操作,目前并没有任何实质性举措。

短时间内不排除政策的突然变化,但目前确实还没有放开的任何迹象。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对摩托车的限制越来越严苛,直至今天几乎很难看到摩托车的身影。

那么,禁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放开了,我们的城市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从限摩到禁摩

上世纪80年代至今,各地对摩托车的限制,其实一直是由松到紧的过程。

早在1985年,北京率先限制摩托车,并渐渐发展成为完全禁止摩托车。从那以后,各地城市纷纷加入了禁摩行列。

到2005年,国内禁摩的城市已经达到148个。从2005年至今快20年的时间,这个数字更是早突破了200个。

新中国成立前30年,摩托车产量有限,私人几乎没有,只有各地的公家单位才少量拥有。彼时国内的一些摩托车制造厂,也都属于旱涝保收的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后,大量的摩托车制造企业开始转制,为了能生存下去他们逐步开启了市场化的路线。国家后来也逐步放宽了措施,允许摩托车走商业化的发展道路。

就这样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摩托车的发展便缓慢起步了。然而摩托车发展的命运实在不够好。

很多企业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各地城市就试图限制摩托车的出行。至于限制摩托车的原因,早先并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

从环境污染到费油,从牌照发放难再到容易出事故,在各地推行禁摩令的过程中,几乎都是一哄而上。尤其那时候还是前互联网时代,政府推行什么样的政策,民众往往也难以了解具体情况,总之稀里糊涂间摩托车就不能上路了。

摩托车飞驰乡间

进入21世纪后,围绕禁摩问题,城市和农村之间呈现出一种割裂的状态。城市不允许有摩托车,而农村地区摩托车曾大量出现。

这种局面大约出现在1999年到2006年前后。大量进城打工的农民赚钱了,他们迫切需要购买新的交通工具。

这时候的汽车还是妥妥的奢侈品,只有有钱的大老板才买得起,再加上没有国产车,合资车的年产量有限,因此对农民来说,买摩托车就成了首选。

一时间,大量的摩托车出现在各地农村的土路上,而且百分之百都是没有上牌照的。于是,尴尬的情况就出现了。

对于农村地区突然出现的大量摩托车,各地也想一禁了之,但相关部门很快就发现,相对于城市地区的集中且好管理,农村要想彻底禁绝摩托车,只会陷入游击战的模式中。

严查的时候摩托车绝迹了,但不查摩托车又会上路,这种躲猫猫的局面,一直持续到电动自行车的大规模普及。

随着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人们突然发现电动车相比需要加油的摩托车更方便,而且价格也更便宜。

就这样从2008年左右开始,农村地区的交通工具,又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更换,从原来的摩托车变成了电动自行车。

在这个摩托车发展的短暂阶段,农村人究竟买了多少摩托车,事实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因为从始至终,农村人买摩托车,都没有上过牌照。

时至今日,当年购买摩托车的主力群体70后的家里,还停放着十几年前购买的摩托车。偶尔打工回来的他们,还会骑上没有牌照的摩托去赶集。

而在大多数的城市,由于禁摩令的推行,更年轻的一代不要说骑摩托车,就是见也很少见到。

当然,这其中总是有例外的情况。

飞车党和摩托车返乡大军

2005年前后,国内各城市的禁摩令正如火如荼展开,围绕禁摩的争议也很大。不过在华南的广州,摩托车在这里几乎是一种好与坏共存的局面。

大量摩托车出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很多人就是以摩托车载客为生。相对于出租车,在那个月工资普遍只有几百块的年代,摩托车的性价比是最高的。这也是摩托车在广州,乃至华南其他城市赖以生存的土壤。

因为华南地区改革开放最早,多年来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就业工作,人口流动规模大,为摩托车的需求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土壤。

不管是载客,还是平时骑着摩托车上下班,这都是该交通工具展现出来的好的一面。

然而,摩托车在广州,也有让人谈之色变的一面,那便是飞车党的横行无忌。

2004年10月,何爱华在广州街头被抢了包。疾驰而来的摩托车,上面坐了三个歹徒,到了何爱华面前就拼命抢夺她的手提袋。

由于何爱华死死拽着手提袋,其中一名歹徒就举起了手中的砍刀。混乱中何爱华并没有感到失去什么,而是随着摩托车远去的地方徒劳追着。

直到追出了几米远,手腕处传来的钻心疼痛,才让何爱华渐渐缓过神来。周围的人看到,她的左手早被砍了下来。

何爱华拼命护着的包里只有21块钱,作为一名酒店服务员,她的月工资只有700块。可在广州工作,她已经3次遭到飞车抢劫了。

当年应对飞车党而出行的钩镰枪

抢劫的歹徒随后被抓获,2005年8月,其中一名歹徒被广州中级法院判处死缓。想何爱华的遭遇,在广州仅仅是冰山一角。

2005年夏秋的专项打击中,广州警方抓获的街头嫌犯超2200人,其中骑着摩托车的抢劫案件就超过了600起。

这些歹徒平常骑着摩托车在街上转,只要碰到手里拎着东西的人,不管是什么他们都抢。受害人如果拼命反抗,他们就会用刀子砍。

由于作案后骑着摩托车快速离开,再加上实施伤害时多为砍手,所以他们才被称为飞车党和砍手党。

这也是为什么,广州严厉禁摩的原因。不过从多年来的情况看,摩托车虽然远离了广州市中心,但是在市郊等地,骑摩托车的身影还是很多。

尤其是到了年底农民工返乡的时候,从广州以及周边的其他城市,会涌现出一支支庞大的摩托车骑行大军。

在2009年前后,这一骑行大军可谓相当壮观。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广西到广东打工的农民工。由于路程不太远,为了省车费和方便,这些人就选择骑着摩托车回家。

有意思的是,骑摩托车返乡的大多数是广西人,而当年活跃在广州的飞车党,几乎九成以上的歹徒也是广西人,而且大都是广西温江县人。

摩托车的好与坏,就这样在一座城市并立出现了。

禁摩是为了给汽车让路吗

如果说广州等城市禁摩,是为了治理飞车党还情有可原,别的城市跟着一起禁摩,就引发了公众的大量不满。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没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摩托车就是本地人主要的交通工具,政府采取禁止的措施,当年让不少人认为,这是为了给发展汽车而让道。

有一项不完全的统计数据,在2005年前后,国内的摩托车数量在6000万辆左右。因为各地禁摩,围绕摩托车的产值规模损失了500亿元。

所以当时有人就抱怨,禁摩令实际是开车的人挤占弱势群体的利益。

从客观的情况看,禁摩之后私家车接下来几年虽然有发展,但并没有迎来彻底的爆发。直到新能源汽车出现后,国内私家车的销量才呈现出爆发的趋势。

因此当年各地的禁摩令,确实有给发展汽车让路的意味,但主要原因还在于,由于很多城市接连推出禁摩令,再加上摩托车速度快难以管理等特点,其他城市也就跟着一拥而上了。

说白了,这就是各地方的懒政和惯性思维,出现问题不想更好的办法解决,而只是单纯采取最简单粗暴的那一个。

那么时至今日,禁摩令当真会彻底放开吗?

想完全放开还不太可能

目前国内的交通出行情况,和早年出台禁摩令时的情况已完全不同。

当年,大多数普通人只能消费得起摩托车,各地方却采取了禁止措施,事实上变相剥夺了人们的出行选择。

而今,随着汽车价格的普遍下降,再加上网约车的普及化,人们的出行方式早已多元化。

在眼下的观念里,很多家庭都愿意买车,因为汽车便宜了,而且相对于摩托车,它的出行体验更好。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放开了禁令,购买摩托车的人,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多了。因为还有一个因素是,现在的油价,也早已不是10年前和20年前的价格。

消费者买新能源汽车就是为了省钱,这种时候谁又会去买传统的燃油摩托车呢。

当然,现在不少厂家也在大力发展电动摩托车,但电作为驱动力,就会使得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之间的界线变模糊。

如果电动摩托车的价格很高,多数普通人肯定不愿意购买,而宁愿选择电动自行车。若是电动摩托车的价格下降,人们又会纠结它和电动自行车又有啥区别。

说白了,在私家车越来越普及化的现在,摩托车的交通地位变尴尬了。即使接下来放开了禁令,购买摩托车也是小众行为。

更何况,现在国内的政策,依旧还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政策趋势上还不会给摩托车让路。

所以,不管是消费者的观念还是发展新能源的计划,短时间内摩托车的禁令还会持续。

结语

假如20年前没有严厉的摩托车禁令,那么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就会受阻,我国现在就会像东南亚那样,成为摩托车大国。

但世界上不存在假如,当年禁令的出台,就意味着多数人的出行习惯被重新塑造了。

所以在后来,电动自行车才成为人们的主流交通工具。而眼下,电动汽车发展的势头更是迅猛。这种局面下,哪里还有摩托车的生存空间呢?

参考资料:

《放宽禁限摩托车政策促消费,可行吗?》 人民日报 2024年7月5日《一个城市与抢匪的战斗》 南方周末 2005年8月25日《春运“摩托大军”去哪儿了?》 新华网 2022年1月28日《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禁摩和限摩”》 中国会议 2005年12月1日

0 阅读:0

说宇宙寻真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