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耗相信是绝大多数汽车消费者都会关心的问题,很多朋友去看新车时会看见车窗上贴了个小黄纸,上面写着这个车的油耗,这样一个数据就是:工信部油耗。
还有就是车主发现自己买完新车后,怎么就开不出工信部和厂家给出的油耗呢?究竟是自己开车方式不对,还是工信部“造假”?几乎所有的车型,真实油耗与工信部所公布的油耗的有着较大的出入。为什么工信部油耗会不准?今天轮谷就来跟朋友们说说这其中的猫腻。
工信部油耗是怎么得来的?
油耗测试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应该是两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
工信部采用的是间接测量法,对于轻型汽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吨的车辆),将整车放置在实验台上,模拟车辆在道路上实际行驶的车速和负荷,按照一定的工况(如怠速、加速、等速、减速等工况)运转,测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按照碳平衡法测量油耗。
一个完整测试循环共计1180秒,由四个市区工况小循环和一个郊区工况组成,其中市区工况共780秒,最高车速50KM/H;郊区工况400秒,最高车速120KM/H。
在实验中,汽车分别要在怠速、减速、换挡、加速、等速等状态下运行。市区工况下,平均时速只有19公里,而且怠速行驶时间较长。市郊工况下,平均时速超过60公里,而且等速行驶时间较长。综合油耗是用市区和市郊两个循环的总排放量,除以完成这两个循环的总里程后,利用排放量对应计算出燃料消耗值。
由于实际道路状态下,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太多,所得到的数据仅供参考,一般情况下,现实油耗都比测试值高。
总结:工信部的油耗不准的原因
1、车辆设备不符合日常使用
在测试油耗前,所有的车都会提前热车,而我们平常开车时,热车所消耗的燃油也会纳入油耗统计中。
油耗测试期间,测试车不必要的电子设备全部会关闭,环境温度始终是25度,空调不开的、灯光不开的、没有导航的、音响不用的。因此,开空调以及电气设备消耗的燃油也不会纳入油耗统计。这样一算,当然工信部的油耗数据自然是相对低的。
2、测试所使用的车辆全程为空车
油耗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车辆全程为空车,这点与全部人的驾车方式就有误差了。而在我们的日常用车中,汽车满载或者坐三四个人是家常便饭,后备箱也不可能长期空着的,而载重量对于油耗的的增加不可小觑。
3、不考虑气温对油耗影响
其实这个高温和低温,同样的车子、同样的状态油耗相差很大的,比如说我说得极端一点,环境温度是零下10℃时候,和常温25℃的时候相比,它的油耗可以相差45%,都快相差一半了。
4、测量时模拟路况不切实际
不到20分钟的测试时间很难模拟出我们中国日常路况,比如走走停停、急加速等。市区工况和市郊工况的油耗用3:7的比例得出综合油耗。对于四五线和农村地区,这个比例是大致合理的。但是对于生活在稍大城市的人们,就显得不合适了。
而且,不管是市郊还是市区测试中,模拟的都是理想的柏油路。而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的车辆都在城市的柏油路面上行驶的。
即使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不能确保所有路面都平整如一,而三四线城市和一些农村的路面情况就更糟糕了,而烂路上行驶的油耗无法比拟铺装路面上的低油耗。
5、测试车辆经过挑选
拿去测试的车子与我们日常所购买的新车不同。朋友们都知道新车在磨合期时,由于零部件间隙小,发动机运行阻力较大,因此发动机油耗在这一时期难免会高一些。
而根据测量规定,提供的车子是3000到15000公里之间的车子,厂家挑过的。也就是说都是处在最佳工况下的车辆,所以说油耗肯定比新车低。
6、车企想方设法钻空子
最常见的就是自动启停技术了,这项在车主中被普遍公认的鸡肋功能,却被车企乐此不疲地应用在汽车上。原因在于,在工信部油耗测试中,有大量的长时间怠速工况,而自动启停在此时的作用就尤为凸显了。但是真实的驾驶时,走走停停的的路况会让车辆频繁启动,影响驾驶的平顺性不说,也并不能真正降低油耗。
7、属于2000年制定的标准且比较落后
我们这个标准最后一次修改的时间是2000年,和现在的17年的路况比起来是真的是天差地别了。这个测试方法可能有些不太跟得上了。
这个标准是比较落后的,和美国的FTP、日本的JC08 标准来比的话,它是算是老掉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