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打不赢,热战不敢打!格里克:对华开战,基本没有胜利可能

正观历史 2025-04-15 13:18:46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对等关税”‌看似凶悍,实际纯属自嗨!对中国商品达到125%的税率,不仅未能撼动中国经济,反而导致美国国内通胀飙升、股市暴跌。

数据显示,在“对等关税”宣布后的两天时间(4月3日和4日),美股市场蒸发了近6.5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7万亿元)的市值。中国通过六年布局的“双循环”战略,已将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60.5%,并降低对美出口依赖(2024年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4.7%),而美国却因供应链断裂和消费者负担加重陷入孤立困境。

眼看经济牌打崩,五角大楼急得在中国家门口摆POSE:海陆空天搞“联合军演”,缝缝补补搞联合作战训练。

然而,这种“关税战打不赢就动武”的逻辑,恰恰暴露了美国战略焦虑的本质:经济手段失效后,军事威胁成为其维护霸权的最后底牌,但美国不会对华开启热战,也不敢开启,一旦失败,迎接美国的将是无底深渊!

一、美军的“闪电战”幻想

美国退役少将,陆军高级导师和执行顾问布拉德利·格里克指出,若对华开战,美国需要快速获胜,拖延则会惨败。

格里克表示,“一旦战争变得漫长,美国就没有太多好办法来逃避,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冲突开始时就规划和调配武装部队以赢得胜利。”

美国正试图通过“打赢第一仗”的闪电战逻辑维持霸权,但这种战略在东亚地缘格局中已显露致命缺陷。

中国在家门口作战有着‌地理纵深与战略投送的天然优势。南海、台海、东海等潜在冲突区域均位于中国近海500公里范围内,解放军火箭军的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歼-20隐身战机与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构成“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可对美军航母战斗群形成“以陆制海”压制。

格里克少将主张美军必须“在前沿快速决胜”,但其方案暴露三大矛盾:

其一,美军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就像“跨国送外卖”:美国陆军要求部队“6个月内部署到位”的标准与中国“72小时全域动员”形成鲜明对比。目前美军60%以上海空力量需从本土或关岛调动,而解放军已在前沿部署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等非对称武器,具备“首波即决战”能力。这种后勤保障的云泥之别,让美军的“速胜论”犹如要求外卖小哥骑着自行车飙赢F1赛车。

其二,格里克少将提出“作战并取得胜利的唯一途径”是全球一体化计划,幻想“日韩澳集体出兵”,与美国联合部队并肩作战。然而日本60%半导体原料依赖中国进口,韩国三星54%设备采购自中国供应商,澳大利亚铁矿石七成销往中国。这些国家政客喊“自由航行”时,本国商界大佬正在北京谈生意。美国“印太战略”依赖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支持,但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如中日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使其难以承受全面对抗代价。

其三,低估了核常兼备、工业魔法的威慑。中美同为核大国,具备“相互确保摧毁”能力,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美国发动全面战争的冲动,迫使美国任何军事行动必须限定在常规战争范畴,极大压缩了其战略选择空间。

此外,中国通过WTO诉讼、区域自贸协定(如RCEP)和多边外交,赢得160余国支持反对任何单边主义,而美军在亚太的军事挑衅已被国际社会广泛视为“霸权工具箱的窘迫表演”。

美国兰德公司模拟显示,若中美在西太平洋爆发冲突,美军获胜概率随战争持续时间呈指数级下降:

‌72小时内‌:美军依赖隐身战机与航母突击,但面临中国反卫星武器与网络战的体系破袭风险。

‌7—15天‌:解放军二线部队完成动员,民船改装医疗舰、集装箱导弹发射平台等“非对称战力”投入战场。

‌30天以上‌:中国工业产能(占全球制造业30%)与稀土供应链将转化为战争韧性,而美国半导体、医药等产业因对华依赖可能陷入瘫痪。

二、美军新一轮军演的野心

据美国“战区”网站(theWarZone,TWZ)本月8日报道,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参谋部主任,迈克尔·博伊尔中将本周在马里兰州国家港举行的“海-空-天”研讨会上,透露了美国国防部正在着手调整美军联合部队在“未来对华战争”中的训练模式。

正如格里克少将的战术推演所言,美军正在摒弃以往各军种“各自为战、分头训练同一类场景”的传统做法,转而开展“跨大规模战场空间的一体化协同作战演习”,旨在通过实践“更清晰地”掌握实施此类复杂联合作战所需的各种能力要求。

这些训练内容的变化,凸显了美国军方正试图努力应对“在太平洋战区大规模对抗中国”的前景,而想要在这种预想场景中取得优势,美军仅仅实现“各军种间近乎无缝的全面整合”仍然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其“盟友和伙伴国家”实现密切协同作战才行。

然而这一训练的实际效果怎么样呢?

当被问及太平洋战区面临的“特定挑战”时,博伊尔表示,他曾反复思考,联合部队的需求如何界定,而现状是各军种仍然各自提出需求,我行我素,拒不整改,更别谈大规模战场协同了。

博伊尔亲口承认,美军在实现“跨大规模战场空间的一体化协同作战”之前,军种间关键能力需求的生成机制低效并存在缺陷。美军自己缝缝补补不够,还琢磨拉日韩澳当‌“炮灰气氛组”‌搞“盟友协同”‌。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盯着关岛,轰-6K绕着岛链飞,难不成想让小弟们拿“渔船”挡导弹?美军这一‌“用魔法打败魔法”‌的脑洞,建议直接申报科幻文学奖。‌

三、我军的“持久战”谋略

公元前260年,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率领的赵军在长平追求“毕其功于一役”,最终四十万将士被白起围歼。2300年后,某些国家仍在重复“闪电战定乾坤”的战略幼稚病。

让我们翻开五角大楼的“黑历史账本”:1950年麦克阿瑟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结果被志愿军从鸭绿江推回三八线。1965年威斯特摩兰宣称“越战胜利在望”,结果美军深陷泥潭十年。2003年拉姆斯菲尔德规划“伊拉克闪电战”,结果反恐战争烧掉6万亿美元。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却又充满黑色幽默。

中美贸易战的本质不是贸易,贸易不仅仅是载体,而是战略。美国不能坐视与其完全不同性质的国家越来越壮大,甚至比他更大。不能容忍中国在高技术领域威胁美国主导地位。不能承认“一带一路”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重构。所以战略对手的地位定位决定了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不会为临时因素而改变。

中美博弈的本质是守成大国与新兴力量对国际秩序重塑权的争夺。中国坚持“不开第一枪,但绝不让对手开第二枪”的防御原则,通过火箭军“东风快递”、海军“福建舰”航母战斗群与太空战能力的同步升级,已在近海建立起多维度、立体化的“钢铁长城”。

1938年毛主席写下《论持久战》时,恐怕没想到这份战略会在21世纪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太空:“北斗”卫星+5G织就精确定位天罗地网,网络:“天河”超算+量子通信构建数字长城,深海:“蛟龙”潜航器+“海燕”水下无人潜航器掌控龙宫,这种跨越时空的战略定力,在福建舰航母的电磁弹射轰鸣中,在珠海航展“忠诚僚机”的翱翔里,在青海风洞实验室的气流中,早已化作守护国门的铜墙铁壁。

中国在东海、南海及台海地区已构建成熟的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能力。解放军东风导弹、歼-20隐身战机等装备的作战半径覆盖第二岛链,可对美军航母、加油机等高价值目标实施精准打击。美军评估显示,其航母在亚太的威慑半径已缩水40%,而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00倍,战时工业潜力更占绝对优势。

中国占据全球制造业31%的份额,工业产能是美国的10倍。以造船为例,中国单月造舰量超美国一年产能,战时可将民船迅速转为军用。反观美国,F-35机队完好率仅54%,11艘航母中5艘处于维修状态,军工产能萎缩至冷战末期的30%。

无论美国选择“闪电战”还是“持久战”,我国区域拒止体系使美军难以突破“第一岛链”,工业与人口规模形成了碾压性优势,多边主义合作则可以对冲美国单边霸权,消解美国的“亚太战略”,中国在家门口作战已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美国少将格里克所言,“拖延将惨败”——若美国执意军事冒险,其结局只能是加速自身霸权的衰落,而中国将继续以实力与定力捍卫和平发展的权利。

当美国在台海搞“航行自由”时,中国在南海“种岛”;当美国制裁华为时,中国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当美国加征关税时,中国对东盟出口突破万亿美元。

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定力,在福建舰下水、C919商飞、嫦娥探月的轰鸣声中,已化作新时代的东方智慧交响曲。那些聒噪“中国完了”“中国输麻”的杂音,终将被历史的涛声淹没。

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正在走向没落!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