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历史长河中,朔江之战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发生在1979年的战斗,越军凭借朔江天险,构筑了坚固防线,甚至狂妄吹嘘:朔江天险是攻不破的钢铁防线,中国军队要通过这里,起码要打3个月,要用1万具尸体从平孟铺到朔江!
事实是否真如越军所说?战役的实际进展情况是怎样的呢?
一、朔江为什么被视为难以跨越的“天险”
朔江,位于越南高平省的西北部,与我国广西平孟关仅相隔不到4公里,是越南高平省会翼侧屏障,边境门户。朔江西北面,均喀斯特溶岩地貌,石峰高耸,群山林立,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山上灌木丛生,多有自然岩洞,且洞洞相连,有利的地形让越军能打能藏。东北、东南面石土山连绵,树木参天,通行困难。整个地形是一种特殊的山岳丛林地,向来有朔江天险之称。历史上法国、日本均在此遭受过重大损失。
越南因此吹嘘中国军队若想突破需耗时3个月并“留下1万具尸体”。
驻守朔江的越军是346师246团,这支部队曾是越共中央警卫,堪称越军王牌,还配属了6个步兵营、3个炮兵连及民兵,扼守朔江天险。
越军依托地形构筑环形防御体系:改造溶洞为火力点,连接地堡、坑道与隐蔽工事;在阵地前沿布设混合雷场、陷阱及铁丝网,形成纵深150多米的障碍区;公路两侧部署无后坐力炮、火箭筒、榴弹炮等火器,组成了若干个反坦克小组,囤积大量弹药和军用物资,企图凭借朔江“天险”阻止我军进攻。
面对易守难攻的地形和拥有强大火力的守敌,担负围歼朔江敌军任务的解放军第41军122师没有轻敌,而是不辞辛苦,白天在山岳丛林中穿进钻出,沿着峭壁深沟爬上爬下,深入到前沿潜伏,看道路、摸敌情。
“平孟方向敌方地形险要,工事多,火力强,兵力密度大,是朔江之敌主要防御方向,攻起来肯定是硬碰硬。”
“孟麻方向是敌兵力较薄弱的防御侧翼,便于突破,但距朔江比平孟远,纵深较大,观察不便。另在国境线两侧约有4公里距离无路相通,重装备无法出境,如能修一条急造军路,从此地段突破最为有利。”
“孟麻方向是敌防御弱点,地形是我方高,敌方低,我突破后便于从翼侧攻占朔江,只要组织力量抢修一条急造军路,就可以在此突破。”
122师师长于新义、政委张登芳再三权衡利弊,决定避实击虚,以364团、366团从孟麻山区转进迂回,跳到越南军队后面,切断越军退路;365团则在平孟方向假装佯攻,牵制越军主力,对越军形成“侧翼突破、步坦奇袭”的东西夹击之势,同时集中工兵、民工抢修急造军路。2月16日该师完成了一切进攻准备。
二、悬崖绝壁也可闪出奇兵
2月17日清晨,战斗全面爆发。364团七连清晨接替任务后,以炮兵火力压制那良诺1号高地,连长率无后坐力炮精准摧毁敌机枪点。七班长黄瑶龙率爆破组开辟150米通道,全连突入阵地。
进攻2号高地时遭地堡火力压制,团长调集炮群覆盖射击,二排以集中爆破炸塌盖沟,最终攻克两处高地,歼敌38人。配属营九连迂回包抄胡志明展览馆侧后,七连在122榴弹炮46发精准打击下夺取473高地。至深夜,364团成功控制650高地等要地,歼敌130人。
与此同时,365团一营在平孟东南关卡突破后向榕树山发起进攻,却遭到敌人顽强抵抗,伤亡25人,损伤1辆坦克。二营进攻马利村及周边高地,与敌人在黄土山对峙拉锯。二营四连分析敌情、地形,研究打法,决定偷袭拿下长白山。
首先在长白山北侧石壁陡峭、敌防守薄弱的地点突破,以小群多路夜摸,秘密夺取制高点,尔后再从山上往下打,逐洞逐缝歼敌。具体分工是:三班从北侧攀登,一班、二班从东北侧攀登;二排在一排行动时,向敌石山实施佯攻。牵制迷惑敌人;三排控制山垭口,防敌向我侧后攻击。
二营长同意四连偷袭长白山的计划,立即指令营炮兵群向长白山东南侧射击。四连二排首先向敌石山佯攻。把敌炮火引向二排,二排长负伤,四班长代理排长指挥。一排在炮火和二排的掩护跑步通过雷区,进至长白山山脚。
三班7名勇士在班长谢振华带领下,向山顶攀登。进至山腰时,敌人突然打来一梭子子弹,班长沉着判断是敌盲目射击,继续攀登。突然一块落石砸中1名战士的头部,该战士摔下山底,当即昏迷。副班长立即下山抢救,三班仅剩5个人。
长白山海拔700多米,坡陡70多度,满山都是乱石和山洞,无路可走,无树可攀,黑夜伸手不见五指。5个人全靠手抠石缝,脚踩石棱,身躯紧贴着石板,艰难地摸索着往山顶攀登。
班长谢振华一直在前方探路。历经两个多小时爬到山顶,未被敌人发现,于是立即搬石头构筑简易工事,掩护连主力登山,并发出登山成功的信号。然后指挥全班搜查山顶,占领制高点。不久,连队主力也登上山顶。
19日凌晨,长白山下的我军部队从侧翼向上猛攻,4连主力则从山顶对敌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越军顿时乱成一锅粥,三三两两逃窜,有的像老鼠一样钻进山洞里。
对于敌人的这一招,4连指战员吴世忠早有准备。他们由上而下避开敌人的正面火力,对每一条石缝和每一个石洞进行搜索攻击。
在挖“地老鼠”的战斗中,战士们个个像小老虎,弯着腰在树林草丛中穿进穿出,在崖壁石缝中爬上爬下,用火焰喷射器开路、手榴弹灭敌,一个一个洞口地清剿越军,最终控制了长白山制高点,为后续部队打开了进攻通道。
三、血战碾碎“天险”神话
战事紧迫,军指不断催促122师加快进攻,打通朔江公路。122师师长、政委决定让坦克部队参战并夜间进攻。2月19日凌晨,解放军41军坦克团3营协同122师一部执行穿插任务时,突遇越军246团指挥梯队,双方展开激烈装甲对抗。
此前越军246团团长阮成文误判局势,将主力火力集中于北面平孟关方向,仅以步兵和轻型炮兵驻守长排山阵地。解放军采用两路突进战术:主攻部队从平孟关正面强攻,另一路由广西那坡县孟麻大队隐蔽穿插,直插朔江镇东北16公里处,形成战略合围。
5时,坦克3营夺取丹奔河铁桥,歼灭越军高射炮连。阮成文紧急销毁文件并组织防御,但上级仍误判“解放军仅有轻步兵渗透”。
此时解放军坦克部队沿牛车公路突进,至10时攻克592高地及周边无名高地。越军85加农炮因距离过近失效,转而使用单兵反坦克武器展开白刃战。
在板涯山口激战中,364团副团长欧阳明率步兵冲锋,坦克3营集中火力摧毁越军防线。经40分钟血战,越军246团团长阮成文、副政委阮克帝及十余名参谋当场阵亡。但因战场混乱,我军未能及时确认指挥部战果,继续向朔江县城推进。
至20日凌晨4时,122师364团奉军、师命令,由欧副团长率领二营强攻朔江县城,夺取公路。部队突入距朔江县城200米处,遭敌三面猛烈火力绞杀。由于天黑,敌我双方以火力对射。部队散在公路上,没有地形可以利用。
6时,天已渐亮,敌人火力加大,二营伤亡较多,被迫退守到公路两旁小水沟里(高30厘米、宽50厘米)。8时,敌以82无后坐力炮、60迫击炮和多挺高射机枪,向二营密集射击。战士死战不退,二营干部伤亡大半,364团副团长欧阳明壮烈牺牲。
团通信连战士常超淼,卧在公路边的水沟里,不停地向团指报告部队的位置和进攻情况,向二营营长传达一个又一个命令。二营长负伤后,常超淼不顾危险,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爬到二营长身边,根据二营长口述及时向团指报告情况。
8时30分左右,常超淼的头部、右大腿和腹部多处中弹,他忍着伤痛,坚持向团指挥所报告敌火力点位置和我炮火射击效果。在激烈的战斗中,他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电台联络,直到胸部中弹壮烈牺牲,牺牲前他还把密语本销毁在身旁。
由于敌人的火力太强,地形对我十分不利,二营被压制在东西长约300米的一线地段。因伤亡过大,建制已乱,无法组织攻击。呼唤炮兵支援,因距敌太近,怕误伤自己人,团炮群未敢组织射击。
营指又呼叫坦克支援,团立即派出1个坦克排搭乘五连二排增援,但进至波源村时,2辆坦克触雷炸毁,二排大部伤亡,只有4人生还。二营在此被敌火压制7个多小时,伤亡186人。
第一次向朔江县城攻击失利。
当日16时,师又接军指电令:“迅速打通平孟、朔江、坂红至安乐的公路。”此时,二营被敌火压制在朔江县城外面的公路上,还未撤回。伤员烈士也未能抢救回来,便又展开第二次攻击。
364团干部知道不夺取朔江外围制高点,是无法攻克朔江县城的。但军令如山,只好又组织2连搭乘坦克,第二次向朔江冲击。
17时30分,2连的坦克在狭窄弯道中被越军炮弹连环击中,致使路面被阻塞,最终步兵因拥挤无法还击。敌人集中炮火向2连猛烈射击,仅十余分钟,坦克全被敌军击毁,2连49人牺牲、59人重伤,坦克营伤亡42人,坦克被击伤击毁24辆。
危急时刻,我军炮兵部队只好以“盲射法”覆盖梅诺峡谷,压制越军火力,帮助2连残部突围。
365团六连在第三任代理连长的率领下,于19时攻占735高地,至此,长白山战斗基本结束。二营经3个昼夜的浴血奋战,全歼守敌304人。
21日,在经历了前期的艰难战斗后,122师及时调整战术。364团吸取教训改强攻为迂回,先攻占县城周边制高点,364团三营夜袭占领朔江南侧小石山、二营攻占郭涛北侧石山。365团一营2连在坦克配合下进攻大黑石山,形成包围态势。366团追击残敌。
22日21时,364团三营攻占朔江北侧大黑石山,与365团一营会合,完成围歼朔江之敌和打通公路的战斗任务。
从2月17日至22日,人民解放军第41军122师以伤亡1242人的代价,共毙敌2080人,俘虏59人,越军王牌246团几乎被全歼。缴获75口径以上火炮41门,60炮及各种枪、筒491件,汽车8辆,各种电台17部,打破了“朔江天险牢不可破”的神话,彻底粉碎了越军“要用1万具尸体从平孟铺到朔江”的狂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