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谈中越战争:中国在特定时间、用特别力量,打了越南措手不及

正观历史 2025-04-10 10:14:40

1978年12月8日,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接到命令,必须在1979年1月10日前完成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前准备。与此同时,北京方面强调,战争必须极其有限,范围不得超过边境50公里,两周内结束战争。对此,很多人提出质疑,中国刚刚结束10年动荡,中央军委为何如此自信?毕竟越南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弱。

一、中国军队实力

1978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召开长达四五个小时的会议,决定在边境以南对越南发动自卫反击战。时任广州军区司令许世友、昆明军区司令杨得志接到任务命令,必须在1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战前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方面此次针对战争的时间、规模和空间作出了限制,要求战争的时间不超过两周。面对北京方面的要求,战后罗伯特•罗斯得出“结论”称:

“苏联成功包围中国,导致北京需要对河内进行有限的入侵!”

事实真的如此吗?

时任越南驻华大使阮仲荣将军曾评价道:

“北京于1979年2月17日发动血腥的边境战争,并不令我们感到意外,但中国在特定时间、动用特别军事力量的规模,确实出乎意料……”

在越南看来,中国刚刚结束了10年动荡时期,国内经济实力薄弱、整体军队实力不足,虽然国大人多,但早已千疮百孔。越南根本不将中国放在眼里,也自信的认为,中国根本不会出兵。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后,一直在柬埔寨投入战斗的越军高层根本不急于调动战略预备力量投入中越决战,也不急于从柬埔寨撤军,而是发挥当地现有主力和民兵力量,以越南第一军区和第二军区为主力军。这恰恰让越南吃了一记“教训”。

彼时的越南自认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实战经验,以及苏联在背后的支持,中国根本不可能打赢这场仗,没想到越南却根本不了解中国,也不了解中国军队的优势。

1979年中国军队总数估计约为450万,550000军队驻扎中越边境上。中国拥有步兵师121个、11个装甲师、40个炮兵师、3个空军师,仅战斗机就有5000余架。另外防空兵有40万,海军兵力30万。

2月17日,解放军一线战斗兵力约22.5万余人,分别从广西、云南东西两线出发,其中包括9个主力军团、32个独立步兵师,6个坦克团、4个师等,与此同时,中国海军还派遣了一支特遣舰队前往西沙群岛,以防止苏联海军干预。

而越南方面派出25万余兵力前往柬埔寨,留在国内在越北重镇防御的仅20余万,还包含民兵力量。

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越南方面曾为自己的失败辩称,中国军队采用“人海战术”,使用“牛刀杀鸡”,胜之不武。

然而,越南军队战前狂妄称:一个越南兵可以抵得过三十个中国兵。

如今却赤裸裸打脸。不过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军队以人多、技术设备和武器多的优势先后占领越北几大重要城镇,赢得了战场主动性,不过,我们从来不打无准备之战,战前中国方面也做足了准备。

二、北京做了多少准备?

越南方面谈论1979年中越战争时表示,中国在战争和开火时机选择上占据了明显的主动性,北京至少在战前一年就通过政治、军事和外交做好了准备。

众所周知,越南之所以敢在中国境内制造流血事件,主要是依靠苏联背后撑腰。在1979年对越南用兵之前,中国在北部边境线上投入的兵力就不亚于南线,以此抵御苏联可能得入侵。

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中国早已经提前8个小时在中苏、中蒙边境调动部队,总兵力在50万人以上,从新疆一直延伸到东北。显然,北京方面早已经未雨绸缪。

根据公开文件显示,美国方面曾秘密向中国提供情报:苏联在中苏边境只有54个兵力不足的师,因此不会采取重大军事行动。

为了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防止国际舆论一边倒。中国在外交方面做足了准备。上世纪70年代,美苏作为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能够牵制苏联,北京领导人出访美国,赢得对方支持。

美方向苏联表明立场,提出两国不直接干预中越战争,这也从外交方面让中国占据了主动权。

北京领导人在会议上曾表示:

“我们知道,他们不愿意打大规模的战争,但如果打,我们就要抵抗,我们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速战速决,并且给予越南一记教训,中共中央军委强调,战争必须极其有限,范围不得超过50公里,争取两周内结束战争。

另外,中国在备战方面十分谨慎,集结了数十万军队之外,还抓住了最佳的战斗时机。

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越南因其膨胀的野心,正在入侵柬埔寨,试图称霸中南半岛。彼时,中国出兵无疑是最好时机。既可以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也能够让越军鞭长莫及。

据悉,1979年中越战争中,越军实际参战兵力有250000人左右(包含民兵),而中国方面则超过55.5万余人,其中一线作战22.5万人。

此时的越南如果从柬埔寨撤军,不仅耽误战机,而且也无法取得有效成果。如果越南不从柬埔寨撤军,那么国内军事力量也根本不足以抵抗中国军队的进攻。这也恰恰体现了北京领导层的智慧。

可以说,中国早已经做好了战前准备,只不过我们一次次的给了越南当局无数次机会,是他们不知道珍惜,咄咄逼人,导致中国忍无可忍之下,只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

开战前夕,越南政府总理范文同、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阮维桢、人民军总参谋长文进勇等全部前往柬埔寨,直到2月20日才匆匆回国。如此也看出越南对这场战争的轻视程度,从而导致他们最后一败涂地。

三、中越战争后中国军队的改革

事实上,关于中央军委的自信,除了做足了战前准备,以牛刀杀鸡的战术赢得战争胜利,还因为中国军队对自身的反思和改革。以中越战争为依托,走上一条精兵之路的军队建设道路。

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的真正意义是通过战场的实战经验,实现现代化军队建设改革。这一点恰恰是中越之间不同的地方。我们意识到自己在装备和战术方面的劣势,也意识到军事改革的重要性。

在国际社会视角,中国军队以十几天的时间就攻陷谅山,直逼河内。却在临门一脚宣布撤军回国。这样的战争实际上并未有很大的收获,双方边境线也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然而,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的东西,远比看到的重要的多。

战争期间,越南依靠美国遗留下来的武器,底气十足,自以为战斗经验丰富,又有苏联保驾护航,使得他们对抗中国的过程中自信过头。

虽然在越北山岳地区,越军充分利用地形做好了防御措施,给中国军队造成了不小麻烦,但是越南的这种防御手段,很大程度得益于之前的战斗经验。而这些经验都是从中国手中学到的。

不过,越军却未能够举一反三,从战争中改善不足。对于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有评论员称:

“中国用五六十年代的装备和战法,打了一场现代化战争。”

恰恰是这场战争,让解放军自己看到了自身的弱点,战略上仓促上阵、战法以传统军事理论为核心,军队缺乏丛林作战经验,依旧延续所谓的“人海战术”等。

于是,在攻陷谅山、直逼河内后,中国果断下令撤军回国,既表明了中国态度,又能够快速的对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革。据悉,80年代,中国军队实现精简目标,从高峰时期的600万军队规模下降至300万人。

对中国来说,两周内结束战争,是从大局考虑,也是从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综合思考作出的决定。

自1979年2月17日至3月5日,中国以胜利者姿态赢得了这场战争。直到3月16日全部撤军返回国内,仅用了28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对越自卫还击。也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的国威和军威。

然而,在中国军事改革的期间,越南当局却没有吸取战争教训,并侵占了中国在老山、者阴山地方的领土,掀起了一场长达10年的苦战。

不得不说,越南当局挑起的第二次中越战争根本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给了中国军队大练兵的机会,而且也让越南经济丧失了发展最好的十年黄金期。

越南的这种匹夫之勇与中国的大智慧相比,显然不是一个层次。这也难怪中国即使经历了十年动荡期,骨子里的东西也不是越南百分百学会的。

0 阅读:60